**故事背景设定**
* **大姐:李天天,28岁**
* 一位在北京海淀区经营自己公司的年轻创业者。
* 性格能干,是“全能型”的人才,生活独立。
* 在北京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着装风格是穿裙子,显得干练而优雅。
* 拥有5部华为手机和3台华为笔记本电脑,科技产品齐全,也拥有一辆小汽车,是现代都市精英的形象。
* **二妹:李小雨,8岁**
* 和弟弟一起在云南大理老家与父母生活。
* 是一个留着长发的小女孩,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
* **小弟:李天琪,6岁**
* 同样在大理生活,是一个短发的小男孩。
* 与姐姐李小雨朝夕相处,是童年最好的玩伴。
**地理与情感距离**
一家五口人,分处两地:大女儿李天天在北方首都北京独自打拼;而年幼的李小雨和李天琪则在南方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这种空间上的距离,也构成了这个家庭故事潜在的核心冲突与情感纽带。
---
**故事开篇:视频通话**
北京的夜晚华灯初上,海淀区的一栋写字楼里,只有李天天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她刚结束一个漫长的跨国视频会议,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身上那件剪裁得体的连衣裙也起了些许褶皱。
她拿起其中一部华为手机,熟练地打开了家庭聊天群,发出了视频邀请。
铃声几乎只响了一下就被接通了。屏幕那端瞬间挤进来两个小脑袋,背景是熟悉的、带着白族风格装饰的家居环境。
“大姐!”小雨的声音清脆得像大理的风铃,“你看我今天画的画,老师给了我一朵小红花!”
“大姐看我!”天琪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小胖脸凑到镜头前,短短的头发根根精神,“我今天学会骑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了!”
李天天看着屏幕上两张兴奋的小脸,一天的疲惫仿佛瞬间被治愈了。她温柔地笑着,听着他们用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争先恐后地讲述着一天的趣事——谁在溪边捡到了最漂亮的石头,谁又因为不肯午睡被妈妈说了……
“天天,吃饭了没有?”妈妈的声音从镜头外传来,带着关切。
“吃过了,妈,你们呢?”李天天撒了个小谎,手边的外卖盒子还没打开。
“我们都吃过了。你一个人在北京,别太累着。”爸爸的脸也出现在镜头边缘,话语简短,却满是牵挂。
又聊了好一会儿,直到妈妈催促孩子们该去洗澡睡觉了,视频才在依依不舍的“拜拜”声中挂断。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李天天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玻璃上映出她穿着裙装的孤独身影。这个她一手打造的商业小帝国,给了她成就感和物质保障,但此刻,她的心却飞越了千山万水,回到了那个有苍山洱海、有父母唠叨、有弟妹嬉笑声的家乡。
她拿起另一部华为手机,订了一张下周回大理的机票。或许,是时候考虑,如何将自己在北京打拼的成果,与远在云南的那份牵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