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风筝与告别诗
六月的京大,像一锅即将达到沸点的春水,充满了喧嚣与悸动。阳光炽烈,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在草地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斑,如同即将各奔东西的年轻心事,斑驳而明亮。
一年一度的盛大毕业联欢会,在中心校区那片最开阔的草坪上举行。没有固定的舞台,没有拘谨的流程,只有无处不在的音乐、欢笑,和漫天飞舞的风筝。
是的,风筝。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传统,毕业联欢会上,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一只纯白的风筝,和五彩的颜料。你可以亲手在上面画下任何图案,写下任何话语,然后把它放飞到京大的蓝天之上,作为告别与祈愿的仪式。
江渝领到了她的那只。她盘腿坐在树荫下,握着画笔,却一时不知该从何下手。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不远处,沈砚辞正被几个学弟学妹围着,似乎在讨论着什么。他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身姿挺拔,在熙攘的人群中依然卓尔不群。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神情是难得的松弛。
仿佛心有灵犀,他转过头,精准地捕捉到她的视线,然后对学弟学妹们点了点头,便朝她走来。
“还没想好画什么?”他在她身边坐下,很自然地将她垂落的一缕发丝别到耳后。
“嗯,”江渝点点头,看着空白的风筝面,感觉像面对着自己尚未完全清晰的未来,“想画的太多,反而不知道如何下笔了。”
沈砚辞拿起另一支画笔,蘸了点儿天蓝色的颜料,没有多言,只是在那纯白的风筝一角,轻轻画下了一个极简的图案——一架小小的飞机,正飞向一枚抽象的铜钱方孔。那是他送她的那条项链的图案,是“你追逐知识,我追逐你”的暗号,也是他们彼此事业与爱情交织的象征。
江渝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她接过画笔,在那图案旁边,用娟秀的字迹写下:“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然后,她在另一角,画下了京大标志性的图书馆穹顶,以及图书馆前那棵他们常倚靠着看书的老榕树。
沈砚辞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拿起金色的颜料,在风筝的骨架边缘,细细地描摹了一圈。阳光照在那未干的金线上,闪闪发光。
“好了,”江渝放下画笔,满意地看着他们的“作品”——那上面有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去放起来。”沈砚辞朝她伸出手。
他们寻了一处人稍少的坡地。沈砚辞负责举着风筝,江渝牵着线轴,逆着风跑了几步。他适时地松手,那只承载着独特记忆的风筝,便晃晃悠悠地,乘着初夏温热的气流,翩然升空。
它越飞越高,混入漫天五彩斑斓的风筝群里。那些风筝,有的画着卡通头像,有的写满了朋友的签名,有的只是泼洒了大片绚烂的色彩,像一个个升空的、青春的梦。
江渝仰着头,眯着眼,看着他们的那只在蓝天白云间变成一个灵动的小点,手中的线传来一阵阵遥远的、温柔的拉力。沈砚辞站在她身后,双臂自然地环住她的腰,下巴轻抵在她发顶,陪她一起仰望。
“真好看。”江渝轻声说,不知道是在说风筝,还是在说这片他们即将告别的天空。
“嗯。”沈砚辞低低应了一声,手臂收紧了些。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阳光晒暖的气息,远处传来吉他弹唱的声音,是那首经典的《凤凰花开的路口》。歌声缥缈,带着淡淡的离愁,却又被更多欢笑和喧闹冲散。
桃枝和张琦张露跑过来,她们的风筝一个画着可爱的猫咪,一个写满了“暴富”,一个则是抽象的彩虹,都飞得很高。
“小渝!你的风筝飞得真高!”桃枝大声喊着,声音里带着离别的伤感,也带着真诚的祝福。她们三个虽然同校不同系,但这份共同度过大学时光的情谊,在此刻显得格外珍贵。
江渝笑着朝她们挥手,心里暖暖的。虽然最好的闺蜜林曼曼不在身边——她的大学离这里挺远的,此刻大概也在参加属于她们的毕业活动吧——但仍有这些可爱的室友相伴,有沈砚辞在身旁,这个告别仪式已然足够圆满。
她想起前几天和林曼曼视频,两人还隔着屏幕红了眼眶,约定好以后一定要常常见面。距离从来不是她们友谊的阻碍。
风筝在天上飘,人在地上笑。这盛大而温柔的告别,冲淡了毕业固有的伤感。
“小渝,徐志他们说晚上有一个毕业聚会,要去吗”
“肯定去啊,让我想一想穿哪件衣服好呢”
“那件情侣装好不好”沈砚辞轻轻拉着江渝的手,十指相扣
“那就听你的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