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那隐晦的警告,在星尘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她开始花费更多时间在父亲留下的、尚未解读的手稿和观测数据中寻找线索。艾略特不仅预言了夜幕生态的诞生,他似乎也对太阳休眠本身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假设——那不是衰老,而可能是一种周期性的“蜕皮”或“跃迁”准备。
与此同时,地下城的天文台,在经历了“创世纪计划”的失败和长期的忽视后,重新启动了部分功能。新任的天文台负责人,一位年轻且富有开拓精神的天体物理学家琳,主动联系了星尘。她对夜之子的存在和“暗光”能量场表现出极大的科研兴趣,而非敌意。
“星尘女士,”琳的全息影像在母树旁闪烁,背景是复杂的星图,“我们接收到了一些……异常的深空信号。不是任何已知的天体物理现象,它们具有某种……结构。而且,信号强度在与‘暗光’能量场的活跃度呈正相关。”
这个发现令人震惊。星尘立刻邀请琳来到地表,在母树下建立了一个临时的联合研究站。他们将天文台的观测数据与母树能量网络接收到的宇宙“背景音”进行比对。
夜之子,尤其是像奥尔这样的守光者,他们天生就能感知到这种来自星辰的、微妙的能量波动。他们无法用人类的数学语言描述,但可以通过光纹的复杂变化和意念,将那种“感觉”分享出来。
琳带来了精密的仪器,奥尔和几位长老提供了古老的、传承在血脉和能量网络中的“星图”感知。人类的逻辑分析与夜之子的直觉感应,第一次在探索宇宙奥秘这个层面上结合。
他们发现,那些“异常信号”并非杂乱无章,它们像是一种……问候,或者说,是某种宏大网络中存在的数据流。信号的源头,指向数个遥远得令人绝望的星系。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琳将一段代表人类基础数学和物理规律的编码信息,通过加强的“暮光之星”和母树网络向信号源方向发送后,他们竟然收到了一段经过“翻译”的、更加复杂但也更具结构性的回复!
回复中包含了某种元素衰变周期的修正参数,以及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几何模型。
“他们……他们在和我们交流!”琳激动得声音发颤,“不是怪物,不是威胁……是‘星语者’!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他们似乎……一直在观察着这场‘日落’与‘朝阳’的转变!”
星尘感到一阵战栗。父亲是对的,太阳的休眠或许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个更大宇宙循环的一部分。人类和夜之子,都只是这个宏大剧本中的角色。
然而,奥尔的光纹却再次流露出忧虑。他传递给星尘一段更加清晰的意念:“回响……太快了。我们的‘光’……还太年轻。过早的接触……可能引来注视……好的,或坏的。”
星尘明白了。新生的文明如同黑暗森林中的一点星火,既可能吸引来友善的旅人,也可能招致危险的掠食者。他们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门,却不知道门后是花园,还是深渊。
与地底“余烬”的冲突告一段落,但来自星辰的、更加广阔而未知的挑战,已经悄然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