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事件给初生的月球基地和地球联合指挥部蒙上了一层阴影。剩余的队员不敢贸然出舱,只能通过穹顶的观测设备扫描那片区域,却一无所获。没有物理残骸,没有能量残留,仿佛那个夜之子只是被月壤无声地吞噬了。
琳博士带领的分析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失联前传回的最后数据碎片。他们发现,在信号中断的瞬间,月球基地周围的宇宙射线背景读数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但剧烈的峰值,其能谱结构异常,不属于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
“像是一种……扫描。”琳疲惫地揉着眉心,对星尘和奥尔说,“一种高精度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探测方式。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那位夜之子播种者。”
奥尔的光纹显示出深沉的忧虑,他传递意念:“星语者……并非唯一。深空……有‘倾听者’,也有……‘狩猎者’。我们的光……吸引了它们。”
星尘感到一股寒意。父亲预见了朝阳,但朝阳的光芒,也可能照亮潜伏在黑暗中的掠食者。
与此同时,月球基地传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心芽”的脉动频率开始出现不规则的波动。它似乎感知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一种弥漫在月球空间中的、低频的能量“潮汐”。这种潮汐并非持续存在,而是像呼吸一样,有规律地涨落。在“潮汐”的高峰期,心芽会变得萎靡,星苔的光芒也会黯淡;而在低谷期,它又能迅速恢复。
“这不是攻击,”基地的人类指挥官报告,“更像是一种……环境压力。就像海洋生物需要适应潮汐,我们必须学会在这种能量潮汐下生存。”
他们调整了基地的运行模式,在能量潮汐的高峰期减少外部活动,依靠储备能量运行;在低谷期则加紧工作和扩张。这虽然降低了效率,却保证了安全。那个失联的夜之子依旧杳无音信,成为了悬在每个人心头的谜团。
在地球上,星尘和奥尔开始更深入地探索母树网络中关于宇宙的记忆碎片。他们发现,在一些极其古老的、近乎神话的传承中,提及了“虚空之鲸”和“静默之鲨”的存在。那并非生物,而是某种以纯能量或信息形态存在、游弋在宇宙背景中的古老实体。它们有的温和,只是漫游和观察;有的则会对新生的、发出“噪音”的文明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往往带来毁灭。
失联的播种者,很可能就是被这样一个“静默之鲨”般的实体“采样”了。
危机迫使融合加速。人类需要夜之子的生物科技和能量感知来预警和适应宇宙环境;夜之子则需要人类的逻辑分析、工程技术来建造庇护所和开拓工具。
他们开始共同设计下一代飞船“朝阳二号”,它将拥有更强的能量屏蔽层,以及模拟月球心芽应对能量潮汐的波动动力系统。生存的压力,像一把锤子,将两个文明更紧密地锻打在一起。
星尘站在观测台上,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它不再是诗意的象征,而成了一个前哨,一个警告,也是一个希望。他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在月壤中呼吸,而宇宙的深潮,正考验着这缕微光能否持续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