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洒满北极圈边缘的苔原,我和陆泽言、小宇踩着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终于抵达了“慧爱北极种子学校”。远远望去,红色的教学楼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格外醒目,屋顶的太阳能板反射着细碎的光——那是戴维斯先生特意捐赠的,为的是让极寒地区的孩子们也能拥有温暖明亮的教室。
“知夏老师,泽言先生!”学校的校长埃里克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带着几个孩子朝我们跑来。孩子们的脸上冻得通红,却依旧兴奋地举着用冰雕成的“友谊花”,冰雕上还插着一张小小的“种子信”,上面用中文写着“欢迎你们,来自中国的朋友”。
最小的孩子奥拉夫拉着我的手,指着远处的苔原:“老师,我们想在这里种‘友谊花’,可是冬天太冷了,种子会不会冻坏呀?”我蹲下来,从包里拿出小宇培育的耐寒“友谊花”种子,放在他冻得通红的手心里:“不会哦,这是专门为北极培育的种子,就像你们一样勇敢,能在寒冷里发芽。”奥拉夫眼睛一亮,立刻拉着小伙伴去田埂边,开始比划着哪里种种子。
小宇打开随身的设备箱,拿出“智能种植监测仪”和保温棚材料:“我们先搭建保温棚,再把监测仪埋进土里,这样就能实时观察土壤温度和湿度,确保种子能顺利发芽。”埃里克校长凑过来,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眼里满是惊叹:“以前我们只能靠经验种植,现在有了这些设备,孩子们就能更科学地了解植物生长了。”
当天下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搭建保温棚。陆泽言教孩子们如何固定棚架,如何铺设保温膜;小宇则带着大家安装监测仪,讲解数据如何同步到“全球种子信笺”平台;我和埃里克校长一起整理种子,把耐寒“友谊花”种子和北极特有的苔藓种子分装成小袋,准备让孩子们播种。
奥拉夫力气小,搬不动棚架,就拿着小铲子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清理土里的小石子。他一边清理一边说:“我要把土地弄得干干净净的,让种子在这里快乐地长大。等开花了,我要拍照片发给肯尼亚的娜拉姐姐,让她看看北极的‘友谊花’是什么样子的。”
傍晚时分,陆泽言接到了娜拉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娜拉正带着肯尼亚的孩子们在猴面包树下,手里拿着我们寄去的苔藓种子:“我们已经把苔藓种子种在了猴面包树周围,孩子们每天都会去浇水,还写了‘种子信’,希望苔藓能和猴面包树一起长大。”肯尼亚的孩子们对着屏幕挥手,用中文喊着:“北极的小伙伴,加油!我们一起等花开!”
挂了电话,陆泽言拿出一张“全球慧爱花田地图”,在北极的位置贴上一朵小小的“友谊花”贴纸:“现在,‘慧爱’的种子已经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北极扎根了。接下来,我们要去大洋洲,让‘友谊花’开遍更多的土地。”小宇指着地图上的澳大利亚:“汤姆说,他已经准备好桉树林里的空地,就等我们带着新种子过去,一起种‘友谊花’。”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和北极的孩子们一起播种。小宇教大家如何控制播种深度,如何根据监测仪的数据调整浇水频率;我则带着孩子们写“种子信”,把北极的风景和他们的心愿写在信里,准备寄给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奥拉夫在信里画了一幅画——画面里,北极的“友谊花”和肯尼亚的太阳花、中国的向日葵长在一起,不同肤色的孩子们手拉手站在花田里,天空中飘着写满梦想的气球。
离开北极的时候,孩子们追在车子后面,手里拿着他们做的“冰雕种子信”:“知夏老师,陆叔叔,一定要回来看看我们种的‘友谊花’!我们会每天给它们唱歌,让它们快快长大!”车子驶远,后视镜里,孩子们的身影渐渐变小,却像一朵朵坚韧的小花儿,在北极的阳光下绽放着希望。
回到中国后,我们收到了奥拉夫寄来的第一封“种子信”。信里夹着一片晒干的苔藓,上面用铅笔写着:“监测仪显示土壤温度已经够了,我们种的‘友谊花’种子已经发芽了!我每天都会去看它们,给它们盖小毯子,不让它们冻着。”我把信读给陆泽言听,他看着窗外院子里盛开的蔷薇花,眼里满是欣慰:“你看,无论多远的距离,无论多恶劣的环境,只要有善意,种子就能发芽,梦想就能生长。”
七月初,我们带着新培育的“友谊花”种子和《慧爱种子教育指南》去了澳大利亚。汤姆和他的家人早已在机场等候,手里拿着桉树枝做的欢迎牌,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桉树林里的‘慧爱花田’”。汤姆拉着小宇的手,兴奋地说:“我们已经在桉树林里整理出一块空地,还准备了澳大利亚特有的金合欢种子,想和‘友谊花’一起种,让花田更热闹。”
在澳大利亚的日子里,我们和汤姆一家、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在桉树林里播种。小宇教大家如何辨别“友谊花”种子和金合欢种子,如何让两种植物和谐生长;陆泽言则忙着调试无人机,准备拍摄桉树林花田的全景视频,上传到“全球种子信笺”平台;我和孩子们一起写“种子信”,把澳大利亚的阳光和桉树林的故事写在信里,寄给北极、肯尼亚和中国的小伙伴。
汤姆的妹妹露西拿着彩笔,在“种子信”上画了一只考拉,旁边写着:“希望北极的奥拉夫弟弟能喜欢考拉,等‘友谊花’开了,我就拍照片给他看,告诉他澳大利亚的花田有多美。”我摸着露西的头,笑着说:“等花田开花了,我们可以组织一场全球花田视频连线,让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开花的快乐。”
离开澳大利亚的时候,汤姆送给我们一个用桉树做成的“种子盒”,里面装着金合欢种子和“友谊花”种子,盒子上刻着“慧爱无界,友谊长存”。他说:“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希望你们能把它带给更多的小伙伴,让‘慧爱’的种子撒遍全世界。”
八月中旬,“全球慧爱花田视频连线”活动如期举行。来自中国、英国、肯尼亚、南美洲、北极、澳大利亚的孩子们通过屏幕,分享着各自花田的生长情况。北极的奥拉夫兴奋地展示着保温棚里的“友谊花”幼苗:“它们已经长到十厘米高了!监测仪说它们很健康,再过一个月就能开花了!”肯尼亚的娜拉则带着大家看猴面包树下的苔藓和太阳花:“苔藓已经铺满了猴面包树的周围,太阳花也长出了花苞,很快就能开花了!”
视频连线的最后,所有参与的孩子一起举着“种子信”,用各自的语言说着“慧爱无界,梦想共生长”。屏幕里,不同国家的花田交相辉映,不同肤色的孩子们笑着、挥手着,像一道道跨越国界的彩虹,照亮了整个世界。英国植物学家在视频里说:“‘慧爱’的种子已经在全球各地扎根,未来,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成为‘种子使者’,让善意像花田一样,在更多的土地上绽放。”
九月初,我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花田开花照片”。北极的“友谊花”开得金灿灿的,在白茫茫的苔原上格外醒目;澳大利亚的桉树林花田里,“友谊花”和金合欢花相映成趣,引来无数蜜蜂和蝴蝶;肯尼亚的太阳花田一望无际,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南美洲的露西寄来了“友谊花”和当地花卉一起开放的照片,照片里,露西和孩子们站在花田里,笑得格外灿烂。
我们把这些照片整理成册,命名为《慧爱全球花田图鉴》,由出版社出版发行。图鉴里不仅有各地花田的照片,还有孩子们写的“种子信”和种植故事,每一页都充满了善意和梦想。戴维斯先生看到图鉴后,特意发来视频,说要捐赠更多的资金,帮助更多的国家建立“慧爱种子学校”,让“慧爱”的种子撒遍全球。
国庆节前夕,“慧爱全球种子庆典”在中国举行。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种子使者”、公益伙伴和乡村教师齐聚希望小学,一起庆祝“慧爱”的种子在全球扎根生长。庆典上,我们为优秀的“种子使者”颁发了“慧爱勋章”,奥拉夫、汤姆、娜拉、露西、丫丫、小宇、阿杰、豆豆都获得了勋章。奥拉夫拿着勋章,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谢谢‘慧爱’,让我知道世界很大,梦想很远,只要坚持,就能实现。”
庆典的高潮,是“全球慧爱种子地图”的揭幕。地图上,每一个“慧爱种子学校”的位置都贴着一朵小小的“友谊花”贴纸,不同颜色的线条将这些贴纸连接起来,像一张跨越全球的善意网络。陆泽言指着地图上的空白区域:“未来,我们要让这些空白区域都贴上‘友谊花’,让‘慧爱’的种子照亮每一个有孩子的角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梦想的花田。”
庆典结束后,孩子们拉着我们去看希望小学的“全球友谊花田”。花田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都在这里扎根生长——中国的向日葵、英国的虞美人、肯尼亚的太阳花、南美洲的热带花卉、北极的耐寒“友谊花”、澳大利亚的金合欢,不同品种的花儿开在一起,像一幅绚丽的全球梦想画卷。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花田上,阿杰操控着无人机,在天空中拼出“慧爱无界”四个大字。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手拉手站在花田旁,唱起了《全球种子歌》:“种子种子,飞遍全球;善意善意,照亮宇宙……”歌声在校园里回荡,像一串串清脆的风铃,传递着跨越国界的友谊和梦想。
回到家时,院子里的蔷薇花正开得热烈。陆泽言从书房里拿出一个新的“慧爱种子盒”,里面装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种子——北极的苔藓种子、澳大利亚的金合欢种子、肯尼亚的猴面包树种子、南美洲的热带花卉种子,还有中国的向日葵种子。盒子上刻着“慧爱无界,未来可期”八个字,周围环绕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友谊花”图案。
“这是给你的礼物,”陆泽言把种子盒递给我,“每一颗种子都代表着一个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承载着一份善意。未来,我们要带着这些种子,去更多的国家,去更多的乡村,让‘慧爱’的种子撒遍全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善意的阳光下,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花田。”我摸着种子盒里的种子,忽然想起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世界很大,但善意能让它变得很小;梦想很远,但坚持能让它变得很近。”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和陆泽言站在一片无边无际的“全球花田”里,花田里种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每一株植物上都系着一张“种子信”。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在花田里奔跑,手里拿着新的种子,准备撒向更远的地方。母亲的身影站在花田中央,手里拿着一朵“友谊花”,朝我们微笑着说:“你们做得很好,善意从来不会被距离阻挡,梦想从来不会被环境打败。只要你们坚持播种,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片充满爱的花田。”
醒来的时候,陆泽言正温柔地看着我:“做什么好梦了,笑得这么开心。”我把梦里的场景告诉他,他笑着说:“这不是梦,这是我们正在创造的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只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未来很快就会到来。”
窗外,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落在书桌上的《慧爱全球花田图鉴》上。我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旅程也即将开启——下一站,是欧洲的乡村学校;再下一站,是非洲的草原;未来,还有更多的土地等着我们去播种,更多的梦想等着我们去守护。
因为我们始终记得,春暖花又开,善意永不败。这不仅是我们对母亲的承诺,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承诺——只要有人愿意种下一颗善意的种子,就会有一片梦想的花田在未来绽放。而我们,会一直做那个播种的人,在全球的土地上,在时光的长河里,把善意写成永恒的故事,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带着梦想,照亮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