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故事的开头时,窗外正吹着七月的晚风。风里裹着楼下便利店冰柜里刚拿出来的橘子汽水味,混着隔壁单元小孩追逐时散落的笑声,还有远处篮球场上传来的、模糊又清脆的拍球声——像极了我记忆里,那个属于吕孟柠和张砚钧的夏天。
我总觉得,青春里最遗憾的不是“从未拥有”,而是“差一点就可以”。就像夏天的雨,明明乌云已经聚满天空,雷声也滚过了头顶,却偏偏在落下来的前一秒,被一阵风卷走了所有水汽;就像放在桌角的冰镇可乐,你盯着它看了整整一节课,下课铃响时刚要伸手,却被同学不小心碰倒,泡沫漫过桌沿,只留下一滩黏腻的痕迹;就像吕孟柠和张砚钧,他们明明在彼此的青春里,留下了那么多“差点就”的痕迹,却最终还是像两辆反向行驶的列车,在某个交叉点短暂相遇后,就朝着各自的方向,再也没有回头。
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源于去年夏天在老家整理旧物时,翻到了一本泛黄的速写本。本子的主人是我高中时的同桌,一个像吕孟柠一样,喜欢把心事藏在画纸背面的女孩。速写本里画满了同一个男孩的身影:他在操场打篮球的样子,他在教室低头做题的样子,他在放学路上背着书包走在前面的样子。每一张画的角落,都写着小小的、模糊的字,有的是“今天又和他说上话了”,有的是“他今天穿了白色的衬衫”,还有一张画的背面,用铅笔反复涂了又改,最后只留下一句“我好像,再也没有勇气主动了”。
我拿着那个速写本,坐在堆满旧书的地板上,突然就想起了很多年前的自己。那时候的我们,好像都曾是吕孟柠——会为了一个人的身影,绕很远的路去操场;会为了找一个聊天的话题,在草稿纸上写满又划掉;会在发送一条消息后,抱着手机等上一整晚,哪怕最后只收到一个“嗯”;会在鼓起勇气表白后,因为对方的一句“再等等”,就心甘情愿地等上很久很久。那时候的我们,也都曾遇到过一个“张砚钧”——他可能不怎么说话,却会认真回复你每一条消息;他可能不会主动找你,却会在你看得见的地方,留下一些“好像是回应”的痕迹;他可能因为胆怯,错过了很多次表达的机会,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早就弄丢了那个,一直主动走向他的人。
吕孟柠和张砚钧的故事,没有狗血的误会,没有激烈的冲突,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坏人”。他们的错过,就像青春里大多数人的错过一样,源于一点小小的自卑,一点莫名的骄傲,一点说不出口的胆怯,还有很多很多“来不及”。吕孟柠的“来不及”,是她终于耗尽了主动的勇气,却在转身时,没看到张砚钧终于要伸出的手;张砚钧的“来不及”,是他终于克服了心里的犹豫,却发现那个总是主动找他聊天的女孩,再也不会出现在他的聊天列表里了。
我常常在想,如果中考后那个暑假的奶茶店里,张砚钧能多说一句“我也喜欢你”,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如果高中时,吕孟柠在发完动态后,能再主动一次,给张砚钧发一条消息,会不会他们就不会隔着屏幕,猜测彼此的心意?如果高考后的同学聚会上,有人能少喧闹一点,张砚钧能把那句“我很早就喜欢你了”说出口,会不会他们就不会在火车站告别时,只留下一句简单的“照顾好自己”?
可青春最残忍的地方,就是没有“如果”。就像吕孟柠永远不会知道,张砚钧在她删了他微信后,曾对着空白的聊天框,反复输入又删除;就像张砚钧永远不会知道,吕孟柠画本里那些藏着他身影的速写,每一张都画了又改,改了又画;就像他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年里,他们曾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关注着对方的一切,用自己的方式,喜欢了对方很久很久。
在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无数次为吕孟柠感到心疼。心疼她为了靠近张砚钧,所做的那些“主动”的小事;心疼她在每次表白后,抱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等待一个不确定的回复;心疼她在高中时,看着自己发了十几条消息,却只收到一个“嗯”时的失落;心疼她在删除张砚钧所有联系方式后,又忍不住偷偷加回来的委屈。可我也明白,那就是青春期的我们啊——敏感、执着、勇敢,又带着一点小小的“憨憨”,会为了一个喜欢的人,拼尽全力地靠近,哪怕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我也常常为张砚钧感到遗憾。遗憾他明明喜欢,却因为被动和犹豫,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表达的机会;遗憾他明明每天都在关注吕孟柠的动态,却不敢主动点一个赞,发一条消息;遗憾他明明在删好友时也很难过,却不知道怎么主动加回来;遗憾他直到最后,才敢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其实很早就喜欢你了”,却再也没有机会,把这句话说给吕孟柠听。可我也理解,那就是青春期的男孩啊——内敛、迟钝、不擅长表达,会把喜欢藏在心里,用最笨拙的方式,回应着那个主动靠近他的人,却不知道,有些心意,如果不及时说出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个故事里的很多细节,都带着青春里最真实的“烟火气”:复读教室里堆积如山的试卷,操场上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微信里反复编辑的消息,奶茶店里紧张又沉默的表白,还有那些藏在动态里的、只有彼此才懂的“默契”。这些细节,或许也曾出现在你的青春里——或许你也曾为了一个人,把他的理想当作自己的目标;或许你也曾在删除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后,又忍不住偷偷加回来;或许你也曾在某个夏天,错过了一个你很喜欢,也很喜欢你的人。
我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你想起那个属于你的“夏夜晚风”。想起那个你曾很喜欢的人,想起那些你曾主动做过的小事,想起那些你曾遗憾过的“来不及”。或许现在的你,已经和那个喜欢的人,走上了不同的路;或许现在的你,已经不再是那个会为了一个人,拼尽全力主动的少年;或许现在的你,想起那段青春时,会笑着摇摇头,说一句“那时候真傻”。可我相信,那段青春里的喜欢,那些为了靠近一个人而付出的勇气,那些藏在心里的“遗憾”,都会成为你生命里,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吕孟柠和张砚钧的故事,最终停在了那个火车站的告别。火车开动时,吕孟柠看着张砚钧站在原地的身影,眼泪掉了下来;而张砚钧看着渐渐远去的火车,心里藏了很久的话,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他们就像两颗曾经靠近过的星星,在短暂的交汇后,又各自回到了自己的轨道,再也没有相遇。
或许,这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不是所有的“差点就”,都能变成“刚刚好”;不是所有的心意,都能来得及说出口。就像夏夜晚风,它吹过你的脸颊,带来了一阵清凉,却终究没有归期;就像那些青春里的喜欢,它曾让你心跳加速,让你拼尽全力,却终究只能留在回忆里。
但我想,即使没有归期,即使最终错过,那段青春里的喜欢,那些为了靠近一个人而付出的勇气,那些藏在心里的“遗憾”,也都值得被记得。因为正是那些喜欢,那些勇气,那些遗憾,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青春,让我们在后来的日子里,想起时,会笑着说:“哦,原来我也曾那样热烈地喜欢过一个人啊。”
现在,风还在吹,橘子汽水的味道还在空气中弥漫,篮球场的拍球声还在远处传来。我把吕孟柠和张砚钧的故事,写在了这里。希望你在读完这个故事后,能想起那个属于你的“夏夜晚风”,想起那个你曾很喜欢的人,也想起那个,曾勇敢过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后来的日子里,勇敢地表达心意,珍惜每一个“刚刚好”的机会,不再留下那么多“来不及”的遗憾。也愿我们都能记得,那段青春里的喜欢,那些为了靠近一个人而付出的勇气,永远都是我们生命里,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