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箭下逃生?不,我先装个死
本书标签: 穿越  原创国庆新征文 

第十章人生躺赢

箭下逃生?不,我先装个死

第十章人生躺赢

宫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京城上空依旧弥漫着血腥与焦糊的气味。断壁残垣间,兵士们沉默地清理着战场,拾取散落的兵刃,抬走僵硬的尸首。胜利的欢呼早已沉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茫然与对未来的隐忧。

安王兵败,于乾元殿前自刎。其麾下党羽,或战死,或被捕,树倒猢狲散。皇帝虽受惊吓,但终究稳住了龙椅,开始以雷霆手段清算叛党,肃清朝堂。

在这场波及整个帝国上层的巨大动荡中,有两个人,成为了风暴眼般的存在。

其一,是靖北王世子萧煜。他持密旨率京畿大营精锐及时勤王,力挽狂澜,居功至伟,受封镇北侯,掌京畿防卫,一时风头无两。

其二,便是那位在叛军即将攻破最后防线、局势岌岌可危之时,如同天降奇兵般,携带着决定性证据出现在混乱战场边缘的女人——谢玉堂的夫人,沈薇薇。

她没有披甲,也未执刃,只一身素净衣裙,在刀光剑影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她手中那本漆黑的羊皮册子,以及她冷静到近乎漠然的神情,却比千军万马更具冲击力。她不仅带来了叛军勾结朝臣、私调军队的确凿证据,更是指控其夫谢玉堂,才是策划并主导此次宫变的真正核心人物!

消息传出,举朝哗然。

谁能想到,那个“死而复生”、与妻子“情深义重”的新科进士,竟是包藏如此祸心的逆臣贼子?

接下来的数日,对于谢玉堂而言,是从云端坠入地狱,是从执棋者沦为阶下囚的彻底毁灭。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司会审,沈薇薇作为最重要的证人,同时也是苦主,提供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铁证。

那本黑羊皮秘账被当堂公示,里面不仅详细记录了安王集团多年来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构陷忠良的累累罪行,更有一份份由谢玉堂亲手拟定、或经他之手执行的阴谋计划,包括那次针对他自身、实为嫁祸政敌并借机转入暗处的“遇刺”事件,以及更早之前,意图通过慢性毒药谋害发妻沈薇薇的指令!

“此乃罪臣谢玉堂早年交予罪妇柳婉儿,令其毒害民女的信物与毒药‘朱颜改’。”沈薇薇立于堂上,声音清晰平稳,将一枚带着模糊私印的信封和一个小瓷瓶呈上。她面色苍白,眼神却坚定,将一个被负心丈夫屡次谋害、最终忍无可忍揭发其罪行的坚强妇人形象,塑造得无比真实,引人唏嘘。

物证确凿,逻辑清晰。

更有数名被秘密押解到京的“幽影”中层头目,在确凿的证据和沈薇薇暗中运作的“劝说”下,反水指认谢玉堂才是“幽影”的实际掌控者,详细供述了其如何利用该组织进行刺杀、刺探、构陷等一系列罪行,以及如何策划并指挥了此次宫变。

一条条,一款款,罪证如山。

谢玉堂被囚于阴暗的天牢最深处,镣铐加身。曾经清俊儒雅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堪,唯有一双眼睛,依旧深不见底,带着一种困兽般的沉寂与……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欣赏的复杂光芒,听着狱卒宣读那足以将他凌迟处死的罪状。

他没有辩解,亦无咆哮。只在最后,当被问及是否认罪时,他抬起眼,目光穿透牢房的栅栏,似乎想看向某个方向,最终,只是极轻地笑了一声,带着无尽的自嘲与了然。

“成王败寇,夫复何言。”

他认罪了。

判决很快下达:罪臣谢玉堂,勾结藩王,图谋叛逆,祸乱朝纲,罪大恶极,判斩立决,抄没家产,株连三族。念及其妻沈氏大义灭亲,有功于社稷,且查明确系受害者,特赦其罪,不予株连,其嫁妆及名下正当产业,予以发还。

行刑那日,天空飘着凄冷的秋雨。

菜市口刑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争相目睹这个险些颠覆王朝的巨恶伏法。

谢玉堂穿着肮脏的囚服,长发散乱,被押上高台。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衫,更添几分狼狈。他抬起头,目光在人群中扫过,似乎在寻找什么。

刽子手举起了鬼头刀,雪亮的刀锋在灰暗的天色下反射出冰冷的光。

就在此时,一辆青帷小车悄然停在刑场对面的茶楼旁。车窗的帘子被一只素手微微掀起一角。

沈薇薇坐在车内,隔着雨幕,平静地看着高台上那个曾经风华绝代、也曾狠辣无情、最终满盘皆输的男人。

四目相对,隔着喧嚣的人群,隔着冰冷的雨丝,隔着生死。

谢玉堂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没有发出声音,但沈薇薇看懂了。

他说的是:“你赢了。”

没有怨恨,没有不甘,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以及一丝……解脱。

刀光落下。

血光迸现。

一颗曾经充满野心与算计的头颅,滚落在地,迅速被雨水和泥泞玷污。

人群发出一阵惊呼,随即是各种议论和唾骂声。

沈薇薇缓缓放下了车帘,隔绝了窗外的一切。车厢内,光线昏暗,只有她平静的呼吸声。

她赢了。

彻彻底底地赢了。

她为前世的自己,报了仇。

……

谢玉堂伏法,其家产被抄没。但正如判决所言,沈薇薇的嫁妆和她自己名下的产业,被完整地发还。不仅如此,由于她“大义灭亲”的壮举和在此次平定叛乱中提供的“关键协助”,皇帝特赐下赏银万两,并御笔亲书“贞义可风”匾额,以示褒奖。

沈薇薇谢恩,却并未沉浸在这虚名之中。她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开始全面接管、整合谢玉堂留下的庞大遗产。

那些被抄没后又经她手“运作”回来的产业,连同她自己的,构成了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遍布全国的田庄、店铺、船队,以及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见不得光的灰色产业,都被她以高超的手腕和沈家旧部的支持,迅速梳理、整顿、消化。

她并未将这些财富挥霍或仅仅用于享乐。她深知,在这个时代,财富需要与权力结合,或者,自身就需要转化为权力。

她利用这笔巨资,更加深入地渗透进漕运、盐业、丝绸、茶叶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暗中扶持忠于自己的官员,结交各方势力,编织了一张比谢玉堂时期更为隐秘、也更为牢固的关系网。

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幕后掌控者。不再依附于任何人,不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数月后,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京城西郊,一座新落成的、看似寻常却处处透着雅致与舒适的别院里。

沈薇薇坐在临水的美人靠上,身下垫着柔软的狐裘。面前的红木小几上,没有账册,没有文书,只有一壶新沏的雨前龙井,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春茗捧来一个紫檀木匣,轻轻放在几上。

沈薇薇打开匣盖,里面不再是杂乱无章的银票地契,而是分门别类、叠放整齐的各类文书凭证,最上面,是几张数额惊人的银票。

她没有像从前在谢府密室那般急切地清点,只是随手拿起最上面那张银票,指尖感受着纸张特有的质感,然后,轻轻将其放在一旁。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暖融融地照在她身上。庭院里,几株晚开的桂花散发着甜香,池中锦鲤悠闲地游弋。

她端起茶杯,浅浅呷了一口。茶汤温润,入口回甘。

远处,似乎传来了市集的隐约喧嚣,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令人心安的宁静。

她微微侧首,目光落在窗外那方湛蓝如洗的天空上,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没有大仇得报的狂喜,没有手握重权的志得意满,只有一种历经千帆过后,从灵魂深处透出的释然与平静。

她终于,可以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坐在她凭本事夺回、并亲手壮大的“遗产”上,享受着无人打扰的自由,数不数银票,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她的人生,从此刻起,彻底由她自己掌控。

风吹过,拂动她额前的碎发,也带来了桂子的馥郁香气。

自由的味道,原来如此。

本书完

上一章 第七章谁是谁的棋子 箭下逃生?不,我先装个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