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的四壁再也无法为林晞提供往日的庇护。那个黑色风衣的身影如同灼热烙印,深深钉在他的视网膜上,无论睁眼闭眼,都清晰得令人窒息。
恐惧仍在血管中窜动,但另一种情绪正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占据上风——那是一种想要撕裂迷雾、逼近真相的执念。他不能再被动等待,等待那未知存在下一次带着不知是好奇还是恶意的“窥视”。
老店主的话语虽晦涩难解,却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老祖宗的东西,故弄玄虚的谶语。
“既然是‘老祖宗的东西’……”林晞的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厚重的民俗学典籍,眼神逐渐凝实,“那么答案,或许就藏在更古老的‘故纸堆’里。”大学的古籍文献库,那个他平日就常常沉浸其中的地方,成了他此刻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他必须找到更多关于“影随形,异瞳现,非人之窥,彼岸之门”的记载,或是任何类似的诡异传说。任何碎片都好。
次日清晨,林晞早早便来到了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区。空气凝滞,缓慢流动着旧纸张与油墨特有的沉静气息。阳光从高窗射入,在尘埃遍布的空气里切割出清晰的光柱。顶天立地的深色木质书架如同沉默的守卫,保守着无数被时光封存的秘密。
管理古籍区的张老师是林晞的旧识,一位严谨而略带古板的老学者。林晞并未透露昨夜的具体遭遇,只是含糊地表示正在研究“古代异常视觉现象与信仰”的课题,需要查阅一些生僻的地方志怪笔记与秘闻汇编。
张老师推推眼镜,未多追问,为他指引了几个可能存放相关书目的区域。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晞彻底沉入一片泛黄脆弱的纸页世界。他指尖小心翼翼地拂过那些以繁体乃至更古老字体印刷的线装书页,双眼因专注与灰尘而感到酸涩。
大部分记载要么荒诞不经,要么零碎模糊,与他自身的遭遇相去甚远。正当气馁之际,一本名为《淮阴异闻杂纂》的清代手抄本残卷吸引了他的注意。这本书保存状态极差,字迹潦草,多处还有虫蛀的痕迹。
在一篇关于“精魅”的记载末尾,他发现了一段批注小字,墨色与正文略有差异,似是后人所添:
“然有影魅者,非精非怪,乃阴浊之气汇念而生,无形无相,常附影而行,喜窥人心,瞳现则灾至。古云:见其瞳者,非死即癫。然亦闻有通灵之心者,可感其形,甚或……御之?”
影魅!附影而行!喜窥人心!瞳现则灾至!
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击在他的心脏上!
这描述与他遭遇的契合程度,远胜于那竹简上的谶语。尤其是“附影而行”与“喜窥人心”,简直完美诠释了那种如蛆附骨般的被窥视感。
但最后一句,“然亦闻有通灵之心者,可感其形,甚或……御之?”又是什么意思?通灵之心?御之?驾驭它?
他正全神贯注试图拼凑碎片,忽然——
“啪。”
头顶一盏老旧的日光灯毫无征兆地闪烁几下,熄灭了。他所在的区域瞬间陷入昏暗。
林晞一惊,从沉思中挣脱,下意识地抬头。
几乎同时,他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在对面两排书架深处、阴影最浓重之地,一个修长、模糊的黑色轮廓正无声矗立!
正是那个风衣身影!
他/它似乎已在那里站立了不知多久,静默地透过书架的缝隙,“观察”着伏案疾书的林晞。
林晞的呼吸骤然停滞,血液冲上头顶又顷刻冷却。他猛地起身,椅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锐响,划破了古籍区的死寂。
“谁?!”他压低声音喝道,心脏狂跳。
没有回应。
那黑影在他起身的瞬间,如同被惊扰的静谧水面,微微晃动,随即向后无声滑退,融入了更深沉的黑暗,消失不见。
林晞几乎要追去,双腿却如灌铅般沉重。恐惧与一种莫名的威慑感将他钉在原地。
他来了!他竟然跟到了这里!图书馆,这个他原以为安全、熟悉的领域,也已不再安全。那存在仿佛无所不在,如影随形。
灯灭是巧合?还是……他/它所为?
林晞强迫自己冷静,连做几个深呼吸,古籍区固有的沉静氛围稍稍安抚了他紧绷的神经。他走到刚才黑影出现的区域,那里空无一人,只有一排排冰冷书籍。
地面无痕,空气中也无异味。
一切仿佛又是他的幻觉。
但他知道不是。
他沮丧地回到座位,发现那本《淮阴异闻杂纂》仍摊开在原页。他叹息一声,准备合书归位。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充满不确定性的“御之?”二字上。
忽然,他注意到“御”字旁的书页空白处,有一道极淡极淡、几乎看不见的折痕,似是被指甲极其轻微地压过。
鬼使神差地,林晞沿着这几乎不存在的折痕所指方向,望向斜对面的另一个书架——“地方神祇与早期巫觋文化”。
一个荒谬又大胆的念头闯入脑海:刚才那黑影的出现……仅仅是为了恐吓?还是说,他/它的现身与灯灭,是为了在他全神贯注时,以这种极其隐晦的方式,引导他注意这折痕,进而指向那个特定书架?
这想法太过疯狂!那存在为何要帮他?
林晞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走向了那个书架。他的手指划过书脊,最终停在一本名为《荆楚祷祀考》的厚重大部头上。这本书年代感极重,深蓝色布面书皮毫无装饰,透着一股朴素的权威感。
他将其抽出,异常沉重。捧回座位,小心翻开。
书页泛黄发脆,满是艰深晦涩的祷词与复杂祭祀图谱。他快速浏览,不明所以。正当即将放弃时,书中一枚薄如蝉翼的古老丝绸书签引起了他的注意。
书签所在页,绘制着一个繁复的仪式阵图,阵中央有一个独特的、类似眼睛的符号。页面下方注释中,赫然写着一行小字:
“灵心通明,可感万物,可绘契约,缚影邀名,以为己用。”
通灵之心!契约!缚影!
这几个词如闪电般击穿林晞的思绪!
《淮阴异闻杂纂》中提到的“通灵之心”与“御之”的可能性,在这里找到了更具体、却也更加超乎想象的印证!
绝非巧合!
那黑影……是在引导他!是它让他找到了这些!
一阵彻骨寒意与难以言喻的震撼席卷而来。那非人存在不仅拥有诡异能力,似乎更知晓这些深藏古籍中的秘密。它究竟意欲何为?
恐惧依旧盘旋不散,但一种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好奇心,以及一种隐约触碰到某个惊天秘密边缘的战栗感,已彻底将他俘获。
他抬起头,环顾这片由无数书籍构成的寂静迷宫,仿佛能感到,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正静静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一次,那熟悉的恐惧中,掺杂进了一丝复杂难明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