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窗外的老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小小的出租屋已经彻底融入了两人的生活轨迹。书架上摆满了陆辰新买的专业书籍和林溪从出版社带回来的样书,阳台上的几盆绿萝长得郁郁葱葱,奥利奥胖了一圈,霸占沙发的时间越来越长。 陆辰的新方案在经过数月的反复推敲和市场调研后,逐渐成熟。他没有急着组建团队,而是利用之前积累的人脉,接了几个小型的、定制化的数据安全咨询项目。工作地点就在家里,那张兼作餐桌和书桌的旧木桌,成了他新的“作战指挥部”。 收入远不如从前,但足以覆盖日常开销和按计划偿还部分债务。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成功交付的项目,都像一剂强心针,慢慢修复着他的信心,也为他积累了最初的口碑。 林溪在出版社的工作也渐入佳境,她独立策划的第二个图书项目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被提拔为项目组长,虽然管的只是一个小团队,却让她充满了干劲。 日子像溪水,平静而坚定地向前流淌。
这天周末,两人难得都没有工作,决定去逛花市,给阳台添置些新的生机。 花市里人头攒动,百花争艳,春意盎然。林溪在一盆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茉莉前驻足,低头轻嗅。 “喜欢就买。”陆辰站在她身后,很自然地说。他现在已经能很平静地面对这些日常的小开销,不再会下意识地换算成服务器费用或者员工工资。 林溪点点头,挑了一盆长势最好的。 付钱时,老板娘笑着搭话:“小两口感情真好,是刚结婚吧?” 林溪脸颊微热,看了陆辰一眼。陆辰神色自若地接过找零,唇角微扬,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牵起她的手,十指相扣,离开了摊位。 阳光暖暖地照在两人紧握的手上。有些答案,无需宣之于口,早已心照不宣。 回去的路上,他们顺便去了菜市场。陆辰很自然地拎起装着蔬菜和鱼的袋子,林溪则抱着那盆茉莉。两人讨论着晚上是清蒸鱼还是红烧,像这世间最寻常的夫妻。 这种浸透在柴米油盐里的平淡幸福,让陆辰的心变得异常柔软和充实。他忽然觉得,从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步履匆忙的生活中跌落,或许并非坏事,让他有机会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温度。
晚上,陆辰接到了沈墨的电话。 “辰哥,最近怎么样?”沈墨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了不少,他去了另一家科技公司,发展得不错。 “挺好。”陆辰看着正在阳台给茉莉浇水的林溪,语气平和,“接了几个小项目,还算顺利。” “那就好。”沈墨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起来,“辰哥,跟你说个事。我这边有个客户,是家规模不小的电商公司,他们最近在数据安全这块遇到了点麻烦,之前合作的服务商解决不了。我了解了一下,感觉你之前跟我提过的那个方向,可能正好能对上。我跟他们负责人提了你,他们很有兴趣,想约你聊聊。” 陆辰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一个比他之前接触的项目规模都要大得多的机会。 “资料发我看看。”他没有立刻答应,声音沉稳。 “行,我马上发你邮箱。”沈墨爽快应下,“辰哥,我相信你没问题。” 挂了电话,陆辰走到阳台。林溪刚浇完花,正用手轻轻拨弄着茉莉细小的花瓣。 “沈墨的电话?”她回过头问。 “嗯。”陆辰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然后把沈墨发来的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问题确实棘手,但核心点正好是他最近深入研究的方向。 “你觉得呢?”他抬头问林溪。 林溪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属于挑战者的光芒,笑了笑:“你觉得可以,就去做。” 她的支持,永远这么简单直接,却充满力量。
几天后,陆辰独自去了那家电商公司。 会谈进行了整整一个下午。面对对方技术团队连珠炮似的提问和质疑,陆辰没有半分慌乱,他引经据典,逻辑清晰,不仅精准地指出了他们现有系统的漏洞和潜在风险,还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成本可控的升级方案。 他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回避难点,那份基于扎实技术和冷静分析得出的自信,最终打动了对方。 当他拿着那份金额远超之前所有项目总和的合同走出办公楼时,夕阳正好,金色的余晖洒满全身。 他没有立刻打电话给林溪报喜,而是站在街边,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和步履匆匆的行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胸腔里,是久违的、属于征服的快感和对未来清晰的掌控感。 这一次,不同了。 他不再是那个凭借家族背景和宏大概念去说服别人的陆辰,而是依靠实实在在的专业能力和解决方案赢得认可的陆辰。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林溪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起,那边传来她温柔的声音:“谈完了?怎么样?” 陆辰看着天边那轮巨大的、温暖的落日,唇角扬起一个坚定的弧度。 “成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传来林溪带着笑意的、轻快的声音: “我就知道你可以。” 春风拂过,带来茉莉的淡淡清香。 出租屋的阳台上,那盆新买的茉莉,在夕阳下舒展着枝叶,嫩绿的新芽仿佛在一夜之间,又长高了一寸。 希望,如同这春天的植物,在经历过寒冬的蛰伏后,悄然破土,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