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停了工作,在医院走廊听她为数不多几次醒来的呓语。
听她对三个孩子归宿的交代,倾听她与妈妈深入剖析的对话,听她和伯母放下小时候原生家庭的束缚,达成和解,也听到她依旧平淡地拒绝与我相见。
不知道眼泪是什么时候掉下来的,大颗的眼泪掉在医院的地板上,根本不受我的控制,我明明是一名演员啊,怎么会控制不住呢!
她又睡了,我没听她的话,走进了病房,拉住她的手,小声的啜泣,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求你醒过来,求你,为什么不惩罚我,为什么?
她哭了,我紧紧握住她的手,一旁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我被医生推出病房,周围的人都在哭泣,妈妈、孩子,还有秦牧,一切都显得那么混乱。
她的葬礼人很少,这些年,没有朋友、只有家人,我和秦牧达成了短暂的共识,共同处理她的后事。
照片里的她是十年前的她,脸颊肉肉的,眼睛圆圆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模样。
意初和知夏被妈妈带走了,秦牧给了我一封信,是她生前写给我的,让秦牧转交给我,这张薄薄的纸在我床头放着,一直都不敢打开看。
七年了,我也36了,孩子都上高中了,直到张康乐回来那天收拾家里,看到了那封信,他哭的我不解,张康乐让我仔细读她留下的那封信,薄薄的纸张在我面前张开。
时隔七年,我又回忆起了她那天晚上张牙舞爪的样子。
作者本人马柏全的视角就写完了,这封信有点让我不知所措,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我反复斟酌,还是无法完全的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后续可能会有张康乐的视角,但是不会很快,其实我闺蜜看完这篇文后,问了我好几个问题,她算是以一个完全圈外的角色来看这篇文的
作者本人其中有个问题让我也有些不解,并不是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而是在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写。她问我,发生了这么多事,张康乐和马柏全为什么还能走到一起,张康乐他完全不介意吗?还有一个是,马柏全对主人公的感情到了什么地步?真的只是愧疚吗?
作者本人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涉及到了一个点,那就是情感依赖以及安全感流向理论,这个东西要是说的话,那很能扯了。简单来说,就是情感链接的开始,是感情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表现形式
作者本人张康乐和马柏全因为一部戏结缘,张康乐又因为他的英雄主义,接下了马柏全现在所谓的烂摊子,我指的是工作人员啊,奇迹圈圈啊一类的,无论是因为什么关系张康乐已经付出了,且对马柏全有好感的前提下,在这个圈子,他是会给自己心理暗示,他们可以互相扶持,彼此守望相助的
作者本人有一句话是,付出的越多,越不可能放手,会亏本的
作者本人再说马柏全对主人公的感情,其实还是那个问题,情感的链接,只不过这次不是互相扶持了。而是两个活生生的孩子。这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抹掉的,二个活生生的孩子,加上马柏全本身就自带的共情能力,绝杀,真的
作者本人感情不是可以计较的,随后都是平平淡淡的活成一家人,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作者本人以上均为作者对本文的一些解读,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看法,请仔细辨别,不要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