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秦小说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架空  同人文   

准备再次回家

大秦小说

晚上扶苏坐在树上面闭目养神

毕竟客栈是真的不敢去。

血珠滴落在玉佩上的瞬间,白光猛地炸开,刺得扶苏睁不开眼。他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是呼啸的风声,身体像被无形的力量拉扯着,上下翻腾。

“别!”他想抓住玉佩,指尖却只捞到一片空气。

白光褪去时,他正跌坐在一条柏油路上,身旁是呼啸而过的汽车,喇叭声震得他耳膜发疼。

“小伙子,你没事吧?坐在路中间多危险!”一个戴着红袖章的大妈路过,皱眉看着他。

扶苏茫然地抬头,映入眼帘的是高楼大厦、红绿灯、穿着现代服饰的行人……还有远处便利店的招牌在闪烁。

“我……回来了?”他摸了摸腰间,玉佩果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口袋里震动的手机——那是他现代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熟悉的日期。

刚才的大秦,那些骑兵,那片密林,仿佛一场荒诞的梦。

他踉跄着站起来,身上的衣服沾满泥土,还带着树枝划破的口子,引得路人频频侧目。走到街角的镜子前,镜中的人还是那个穿着冲锋衣的现代青年,只是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惊魂未定。

“原来……是双向的吗?”他喃喃自语,指尖还残留着玉佩发烫的触感,和血液的温热。

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考古队的同事:“扶苏,明天的发掘现场你别忘了啊,上次那座秦墓有新发现,据说是个高级贵族的陪葬坑……”

扶苏握着手机,忽然笑了。

或许,有些羁绊,从来不会被时空隔断。

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风里带着城市的喧嚣。转身时,他脚步轻快了些——不管是现代的考古坑,还是大秦的密林,总有值得探寻的真相,不是吗?

至于那块消失的玉佩……说不定,某天它还会带着新的“惊喜”,再次出现呢。扶苏坐在书桌前,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购物车,里面躺着汉服、假发套,还有几小块沉甸甸的银锭和金箔。他眼神专注,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原来穿越两个时空的秘密,就藏在这些准备里。

“秦半两没有,金子银子总能派上用场。”他低声自语,点击了付款键。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手边的笔记本上,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大秦的礼仪、习俗,甚至还有不同等级官员的称谓禁忌,每一条都用红笔标注了重点。

旁边堆着刚到的《大秦风物志》和《古代货币史》,书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卷。他知道,要回去那个时代,光有财物不够,得体的言行、对规则的熟稔才是最重要的。

“学术报告”几个字被他圈了又圈,仿佛那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通往过去的钥匙。他摩挲着笔记本封面,心里既有对未知的紧张,更有一丝隐秘的期待——或许真的能回去看看,那个只在史书中见过的大秦,究竟是什么模样。

准备工作越来越细致,从束发的方式到行走的步态,他都对着视频一遍遍练习,仿佛即将踏上的不是考察之路,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赴约。那些金银珠宝在他看来不是财富,而是融入那个时代的“通行证”,每一分准备,都藏着他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真相的渴望。o

扶苏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滚动着大秦的史料,他一边记录一边点头,眼里闪着认真的光。“原来李丞相年轻时还主持过都江堰的修缮,蒙将军不仅擅长兵法,居然还懂冶炼……”他喃喃自语,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把重要的人物生平、功绩与弱点一一整理成表格。

旁边的草稿纸上,已经写满了各种技术要点:造纸术的原料配比、印刷术的活字刻制技巧、制盐的结晶方法、制糖的熬煮火候……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他忽然停下笔,指尖敲了敲桌面,嘴角扬起一抹笑意:“等回去了,先从造纸术开始教起吧,有了便宜又好用的纸,政令传递都能快上好几倍呢。”

窗外的阳光洒在他的侧脸,把他认真的模样勾勒得格外清晰。桌上的玻璃杯里,冰块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折射出细碎的光。他拿起手机看了眼时间,起身伸了个懒腰:“得再买点材料样品,不然光说不练可不行,得让他们亲眼看见这些东西的好处才行。”

仿佛已经看到大秦因这些技术而焕发生机的模样,扶苏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转身往储物间走去,那里堆着他悄悄准备的桑树皮、草木灰、硫磺块——都是实践这些技术的关键原料。

扶苏对着屏幕上那些标注着“秘闻”“轶事”的史料,指尖在桌沿轻轻敲着,忍不住低笑出声。

屏幕上赫然写着:“李斯早年为小吏,见厕鼠与仓鼠境遇悬殊,遂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蒙恬幼时偷拆过父亲的兵甲图,被蒙武罚抄兵法百遍”;“赵高擅长模仿他人笔迹,曾为讨好太后,苦练数月复刻嫪毐手书”……

这些在朝堂上或威严、或精明、或阴鸷的面孔,此刻都被扒出了少年时的窘迫、私下里的小心思,鲜活得像站在眼前。

“原来李丞相还有这样的‘鼠论’顿悟,”扶苏摇摇头,眼里带着笑意,“蒙将军小时候竟也这般调皮,难怪后来对军纪要求那般严格。”

他翻到关于自己的记载,看到“扶苏性仁厚,尝因劝止焚书坑儒,被始皇帝贬至上郡”,后面跟着一句后世学者的批注:“观其行事,似有恻隐之心,却少了几分帝王家的狠厉,幸或不幸?”

扶苏指尖一顿,随即笑了——千年前的人猜不透他的心思,千年后的人又何尝说得清。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窗台,他合上电脑,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父母留下的《秦史考辨》。扉页上养父母的字迹依稀可见:“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文字,是无数人的哭笑聚成的河。”

他忽然明白,那些被后人挖出来的“秘密”,哪里是什么把柄,不过是让那些史书上的名字,多了几分烟火气罢了。

“等回去了,见了他们,倒要看看……这些‘小秘密’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扶苏摩挲着书页,眼里的笑意温温软软,带着几分对故人的好奇,也带着几分跨越时空的释然。扶苏对着屏幕上那些标注着“秘闻”“轶事”的史料,指尖在桌沿轻轻敲着,忍不住低笑出声。

屏幕上赫然写着:“李斯早年为小吏,见厕鼠与仓鼠境遇悬殊,遂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蒙恬幼时偷拆过父亲的兵甲图,被蒙武罚抄兵法百遍”;“赵高擅长模仿他人笔迹,曾为讨好太后,苦练数月复刻嫪毐手书”……

这些在朝堂上或威严、或精明、或阴鸷的面孔,此刻都被扒出了少年时的窘迫、私下里的小心思,鲜活得像站在眼前。

“原来李丞相还有这样的‘鼠论’顿悟,”扶苏摇摇头,眼里带着笑意,“蒙将军小时候竟也这般调皮,难怪后来对军纪要求那般严格。”

他翻到关于自己的记载,看到“扶苏性仁厚,尝因劝止焚书坑儒,被始皇帝贬至上郡”,后面跟着一句后世学者的批注:“观其行事,似有恻隐之心,却少了几分帝王家的狠厉,幸或不幸?”

扶苏指尖一顿,随即笑了——千年前的人猜不透他的心思,千年后的人又何尝说得清。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窗台,他合上电脑,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父母留下的《秦史考辨》。扉页上养父母的字迹依稀可见:“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文字,是无数人的哭笑聚成的河。”

他忽然明白,那些被后人挖出来的“秘密”,哪里是什么把柄,不过是让那些史书上的名字,多了几分烟火气罢了。

“等回去了,见了他们,倒要看看……这些‘小秘密’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扶苏摩挲着书页,眼里的笑意温温软软,带着几分对故人的好奇,也带着几分跨越时空的释然。扶苏靠在椅背上,指尖划过屏幕上那些标注着“密”的史料,忍不住低笑出声。

屏幕上赫然写着:“李斯早年为小吏,见厕鼠食秽,仓鼠食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遂弃职求学。” 他想起那位在朝堂上总是板着脸、言辞犀利的李丞相,竟还有这样一段因鼠悟道的往事,嘴角的弧度又大了些。

往下翻,是关于蒙恬的记载:“恬少时好为竹马戏,常令伙伴扮戍卒,自为将,指挥若定,其母笑曰‘此儿日后必掌兵权’。” 那个在长城下挥斥方遒、浑身是胆的将军,小时候竟也和寻常孩童一样玩着带兵的游戏,扶苏仿佛能想象出那个扎着总角的小蒙恬,板着脸发号施令的模样。

还有记载说,那位以严苛著称的廷尉,私下里最疼女儿,每次退朝都会绕路去买她爱吃的蜜饵;而看似不苟言笑的宗正,年轻时曾为了救一只被困在网里的白狐,耽误了早朝,被先帝罚俸三月……

“原来如此。”扶苏合上电脑,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眼里带着释然的笑意。史书上的名字总是带着金戈铁马的厚重,或是朝堂博弈的冷峻,可这些被后人挖出来的细碎往事,却让那些遥远的身影变得鲜活起来——他们也有年少的窘迫,有柔软的牵挂,有不为人知的温情。

窗外的月光漫进房间,落在他摊开的笔记本上,上面记着的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忽然觉得,再回大秦时,面对那些熟悉的名字,或许会多一份不一样的心境。扶苏站在穿衣镜前,理了理身上月白色的锦袍,广袖垂落,腰间系着玉带,长发用玉簪束起,倒真有几分古画里君子的模样。他拎起那个鼓鼓囊囊的登山包,里面塞得满满当当——

玻璃瓶里装着雪白的精盐和绵白糖,纸包里是水果糖,透明的塑料盒里放着削得尖尖的铅笔和厚厚的笔记本;侧边袋里插着手电筒和打火机,夹层里藏着小巧的计算器,还有几本装订好的《基础算术》《简易炼钢法》;甚至连给孩童的塑料小玩意儿都塞了几个,想着或许能送给哪家的孩子,换些当地的消息。

他拍了拍背包,最后检查了一遍那本厚厚的技术笔记,里面从曲辕犁的图纸到水车的构造,从肥皂的制作方法到染料的提取工艺,密密麻麻记了满满一本。“这些东西,应该能派上用场。”他喃喃自语,指尖划过封面上“利民”两个字。

走到窗边,他摸出那块失而复得的玉佩——上次从大秦回来后,它不知何时又出现在了枕头下。月光落在玉佩上,泛起温润的光。扶苏深吸一口气,握紧玉佩,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或许历史并非那么容易被改变,他带来的这些东西,更多的是为了让那个时代的人能活得好一点,至于自己这个“死而复生”的大公子,大概只会被当成一个游历四方的奇人吧。

这样也好。

他笑了笑,转身走向房间中央,握紧玉佩的手微微用力。熟悉的白光再次亮起,将他的身影吞没。背包里的铅笔轻轻滚动,仿佛在期待着即将在千年之前留下的痕迹。

上一章 “回家”的大秦大公子 大秦小说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书本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