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渡魂录与掌心雷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爷是坐忘道 

书香与武韵

渡魂录与掌心雷

与百里奕凡家那种带着舞台感的热闹不同,禾月的家始终萦绕着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气息。她的父亲禾长宁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兼古典文献学者,母亲茹竹则在市图书馆古籍部工作,是一位看似文弱、实则身怀家传武学(更偏向强身健体与修身养性)的温婉女子。

回到家,禾月紧绷的神经在满室书卷香的包裹中渐渐松弛。她抱着软垫,窝在父亲宽大的书房沙发里,看着他在巨大的黄花梨木书案前泼墨挥毫,觉得前所未有的安心。

父亲禾长宁注意到了女儿的沉默与偶尔的走神,他没有多问,只是在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对禾月招了招手。

“月月,来,陪爸爸写几个字。”

禾月走过去,禾长宁将一支大小适中的兼毫笔递到她手中,站在她身后,大手轻轻覆盖住她执笔的小手。

“写字,非是描摹形状。”禾长宁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如同他笔下流淌的墨迹,“须得静心凝神,意在笔先。感受笔锋与纸面的摩擦,体会墨汁在纤维间晕染的韵律。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蕴含着力量与节奏,如同呼吸,如同……生命的轨迹。”

他引导着禾月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静”字。笔触沉稳,结构舒朗,一股宁和的气息仿佛透过纸背散发出来。

“尤其是这类涉及‘安神’、‘定魂’含义的字,”禾长宁松开手,让禾月自己尝试,一边缓缓道,“书写时,需将自身清明正和的心念灌注其中。古籍有载,古之修士,以自身浩然之气书符箓,可沟通天地,辟易邪祟。其理相通,皆在于‘诚’与‘正’二字。”

禾月似懂非懂,但握着笔,依循着父亲的教导,努力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笔尖。她写得缓慢而认真,虽然笔力稚嫩,结构也略显松散,但在书写的过程中,她确实感觉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之前残留的惊惧似乎也被这墨香稍稍驱散。

另一边,母亲茹竹则在一个清晨,将禾月带到了家中那个被改造成小小练功房的阳光房。

“月月,我瞧你气息有些浮,脚步也虚。”茹竹穿着宽松的练功服,身姿挺拔如竹,“来,妈教你几个简单的吐纳法和站桩。”

茹竹教的并非凌厉的攻伐之术,而是更侧重于调理内息、稳固下盘的养生功法。

“呼吸要深、长、细、匀,引清气,涤浊气。”茹竹示范着动作,姿态优美而充满力量感,“站桩,不是傻站着。要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寻那‘中正安舒’的劲儿。脚下生根,才能立得稳,遇事才不至于慌乱。”

她调整着禾月的姿势,手指轻轻点在她背心穴位:“这里,是气机流转的关键。稳住这里,心神便不易为外邪所侵。我们习武,首要强身,其次正心,最后才是御外。筋骨强健,气血充盈,邪祟自然难近。”

禾月跟着母亲一板一眼地练习,起初觉得枯燥吃力,但慢慢地,她感受到了呼吸变得绵长,原本有些畏寒的手脚也开始暖和起来。那种脚下踏实的稳定感,是她之前从未仔细体会过的。

这个假期,禾月沉浸在父亲的墨韵书香与母亲的武韵修身之中。她学习如何通过笔墨安定心神,也学习如何通过呼吸和站桩强健体魄、稳固精神。

她隐约感觉到,父母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兴趣爱好或强身健体之法。书写时的“诚与正”,站桩时的“中正安舒”,吐纳时的“引清涤浊”,似乎都与风淼道长教导的“灵台清明”、“感悟正气”隐隐呼应,为她理解并驾驭那份与生俱来的纯净感知力,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心性与身体基础。

返回时,她的行囊里,多了父亲亲手为她刻的一枚小巧名章,以及一方他常用的、带着沉稳墨香的古砚。还有母亲送的一条以特殊药草熏染过、据说能宁神静气的丝绸发带,以及一套手抄的吐纳导引图。

上一章 家学渊源 渡魂录与掌心雷最新章节 下一章 归来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