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凤栖梧桐
第一集:夜雨归人
永徽五年秋,夜雨敲打着感业寺的青瓦。
武媚娘跪在佛前,指尖摩挲着半块残破的玉璜——那是先帝赏赐的旧物,如今已成烫手山芋。窗外忽有马蹄声碎,她抬眼望去,只见雨幕中一辆玄色马车悄然停驻。车帘掀起,露出一双沉静如古井的眼。
“妾身慕朝朝,奉师命来送一程东风。”素衣女子递来一枚鎏金竹简,简上刻着武媚娘年少时在荆州写下的诗句:“他年我若为青帝。”
雨声渐密,慕朝朝的身后探出张稚气未脱的脸:“阿姐,这位便是你说能救天下女子的菩萨吗?”慕婉曦抱着药囊,眸中闪着好奇的光。
与此同时,掖庭宫最阴暗的庑房里,秦今时正用沾酒的布巾擦拭横刀。刀身映出他眼底的戾气——三年前秦家满门被污通敌,唯他假死脱身,顶替小太监之名潜入深宫。窗外闪过巡查火把的光,他迅速藏刀入袖,袖口内侧绣着细小的“秦”字,已被血汗浸得发褐。
国子监东厢,季如风搁下抄录《贞观政要》的狼毫,望着雨中摇曳的宫灯出神。案头摊着《战国策》,页边批注密密麻麻,其中“女子亦可王”五字墨迹尤新。他想起白日里长孙无忌门生那句“寒门终难登紫宸”,冷笑一声,将诗稿投入火盆。
子时三刻,武媚娘攥紧竹简踏入雨幕。马车驶过积水,轮轴声惊起夜鸦。暗巷中忽然窜出数道黑影,刀锋直指车厢!
“叮!”
一柄横刀破雨而来,精准格开杀招。秦今时黑袍湿透,如鬼魅般挡在车前。几乎同时,季如风撑着油纸伞从巷口转出,扬声道:“金吾卫巡夜至此,何人放肆?”
刺客闻声退散。车帘微动,慕朝朝与武媚娘对视一眼,唇角浮起浅笑。
雨歇时分,四人聚在感业寺后禅房。慕婉曦点燃药香,氤氲雾气中,武媚娘抚过竹简上的诗句,终于开口:“诸君可知,这东风需以血为薪?”
秦今时刀尖滴落的水珠在地上晕开:“臣的命,三年前就该没了。”
季如风拱手:“寒门之血,愿为陛下染红登天路。”
窗外启明星亮,慕朝朝推开门,晨光刺破残夜:“那就从明日开始——先破王皇后亲蚕礼之局。”
(第一卷第一集 完)
【本集伏笔】
1. 玉璜秘密:武媚娘手中残璜暗藏先帝遗诏线索
2. 秦家冤案:与长孙无忌关联的旧案将成为扳倒门阀的突破口
3. 亲蚕礼:下集关键事件,王皇后借此巩固地位的行动将被主角团瓦解
第一卷:凤栖梧桐
第二集:亲蚕杀机
晨光刺破云层,洒在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青瓦上。亲蚕礼的鼓乐声自朱雀大街尽头传来,王皇后凤辇所过之处,百姓跪拜如潮。武媚娘按制随行在妃嫔队列中,素衣荆钗,却掩不住通身气度。慕朝朝扮作女官紧随其后,袖中暗藏鎏金竹简。
“娘娘今日务必避开东南方位的祭坛。”慕朝朝借整理衣饰低语,“卦象显煞,恐有血光。”
武媚娘颔首,指尖掠过腰间玉璜。那残璜今晨忽泛异彩,璜心浮现细如蚊足的篆文,正是《尚书》中“牝鸡司晨”句——分明是有人要借亲蚕礼坐实她干政之罪!
祭坛旁,季如风身着从九品礼官青袍,冷眼观察长孙无忌门生们的动向。见司礼监太监频频望向武媚娘,他悄然将袖中《战国策》翻至“郑伯克段”篇,以朱笔圈点“多行不义必自毙”七字。
“呜——”
号角长鸣,亲蚕仪式伊始。王皇后执金剪采桑时,祭坛东南角忽然窜起青烟!人群骚动间,一名巫祝装扮的男子持匕冲向武媚娘:“妖星祸国,当诛!”
电光石火间,秦今时从梁柱阴影中闪出,横刀格住匕首。刀锋相击的脆响被鼓乐淹没,他反手扣住刺客咽喉,暗劲一吐,对方软倒时袖中落下枚长孙府令牌。
“有刺客护驾!”季如风适时高呼,人群顿时大乱。武媚娘趁势跌倒,慕朝朝立即用披风罩住她,慕婉曦挤上前假意诊脉,指尖银针却刺入刺客尸身要穴,毁去灭口痕迹。
风波平息后,王皇后铁青着脸提前回宫。武媚娘跪在残桑叶间,听见身后传来长孙无忌冰冷的低语:“娘娘好手段。”
她俯身拾起一片桑叶,叶脉竟与玉璜新现的纹路重合。抬头时已泪盈于睫:“国舅明鉴,媚娘只是侥幸活命...”
是夜,感业寺禅房烛火通明。
“长孙氏一计不成,必在祭天礼上再下杀手。”慕朝朝摊开竹简,简上浮现长安城微缩星图,太庙方位聚着黑红煞气。
秦今时擦拭着染血的横刀:“祭天仪仗由我旧部值守,可布暗局。”
季如风忽然轻笑:“不如将计就计——让陛下亲眼看看,谁才是真龙。”
窗外惊雷炸响,雨幕中浮现感业寺住持的身影。老尼递来一卷泛黄佛经:“贫僧受故人所托,此经可破太庙杀阵。”
经卷展开,页脚赫然盖着先帝私印!武媚娘抚印长叹:“原来师尊圆寂前说的‘东风’,竟是...”
雨愈急,烛火摇曳着映亮四人身影。
一场围绕祭天礼的更大风暴,正在暗夜中酝酿。
(第一卷第二集 完)
【本集暗线】
1. 玉璜密文:随危机渐进显现先帝遗诏,成为关键道具
2. 太庙杀阵:长孙无忌在祭天礼的布局,将触发秦家冤案真相
3. 感业寺渊源:住持与武媚娘师尊的关联,揭示先帝早布下后手
第一卷:凤栖梧桐
第三集:太庙惊雷
祭天前夜,太庙重檐下悬起九十九盏赤纱宫灯,映得汉白玉阶如淌血。武媚娘按制斋戒沐浴,素衣跪在偏殿诵经,腕间却暗缠一根金丝——另一头系在殿外秦今时刀柄上。慕朝朝扮作司灯女官,指尖拂过灯罩时,将慕婉曦调制的药粉撒入灯油。
“明日辰时三刻,陛下扶桑枝登坛时,”慕朝朝借添灯低语,“东南巽位青砖会裂,地龙翻身之象已备。”
武媚娘捻动佛珠的手微滞。日间季如风冒险传来密报:长孙无忌已买通钦天监,欲借“地动示警”坐实她牝鸡司晨之罪。
寅时,暴雨倾盆。秦今时潜行至太庙梁柱间,指节叩击柱身,闻得东南角传来空音——果然被掘出暗道!他正要标记方位,忽闻环佩叮当。王皇后心腹林昭仪带着术士匆匆而来,术士手持罗盘定位,竟精准指向武媚娘明日跪拜处。
“埋够火药了?”林昭仪嗓音尖利。
“足可炸平祭坛。”术士阴笑,“届时推说地动,再让‘天雷’劈死那武氏...”
梁上秦今时瞳孔骤缩。原以为只是伪造异象,竟是要弑君!他急欲报信,却见季如风撑着油纸伞现身院中,朗声道:“昭仪夜访太庙,可是为明日祭礼祈福?”林昭仪慌乱间打翻罗盘,秦今时趁机甩出铁莲子击灭灯笼,在黑暗中疾退。
暴雨掩去所有踪迹。禅房里,四人对着太庙图纸神色凝重。
“火药需引线,必藏排水暗渠。”季如风朱笔圈出脉络,“但需有人引爆。”
“我去。”秦今时横刀出鞘三寸,“亥时潜渠断线。”
“不可。”武媚娘按住他手腕,“暗渠四通八达,你如何全身而退?”
慕婉曦忽然从药囊倒出几颗蜡丸:“用这个!遇水化烟,三息迷倒壮汉。”又解下香囊系在秦今时腰间,“佩此可避烟毒。”
子时,秦今时如游鱼没入暗渠。黑暗中忽闻脚步杂沓,竟是林昭仪带人提前查验!他急退至死角,摸到渠壁新鲜凿痕——火药已埋妥。正焦急时,渠顶突然传来季如风的高呼:“长孙相公!祭坛方位似有异动!”渠上众人被引开,秦今时迅速割断所有引线,将蜡丸塞入火药桶。
辰时祭礼,百官列队。高宗李治执武媚娘手共登祭坛时,东南角突然地陷!烟尘弥漫中,武媚娘“恰好”扑倒护住皇帝。地底传来闷响,却非爆炸,而是令人昏沉的异香——慕婉曦的药粉起了作用。
混乱中,季如风揪出欲逃的术士,袖中抖落长孙府令牌。武媚娘鬓发散乱拾起半截炸断的引线,泪落御前:“妾身死不足惜,但惊扰圣驾者当诛九族!”
帘后长孙无忌拂袖而去。当夜,感业寺住持圆寂,临终前交给武媚娘一本《华严经》。经页夹着先帝血书:“无忌篡礼,可废。”
暴雨又至,慕朝朝望着太庙方向轻笑:“该落第二子了一—秦将军,你该‘病逝’了。”
(第一卷第三集 完)
【本集暗线】
1. 火药变迷烟:破坏弑君阴谋的同时保留反击证据
2. 先帝血书:奠定后续废后政变的法律基础
3. 秦今时假死:为潜入长孙阵营铺路
第一卷:凤栖梧桐
第四集:金蝉脱壳
太庙惊雷三日后,一纸讣告震动掖庭:护驾功臣秦今时重伤不治,暴毙于太医署。素幡飘摇的灵堂里,武媚娘抚棺痛哭,袖中指尖却悄悄划过棺木缝隙——内里空空如也,唯有一柄横刀与半块秦氏将印。
“娘娘节哀。”季如风捧着一卷《孝经》上前祭拜,经页间夹着密信:“长孙氏今夜验尸。”武媚娘会意,泣声更悲。慕朝朝扮作道姑摇铃诵经,铃铛响动间,慕婉曦已将迷药散入烛火。
亥时,果然有两名仵作撬窗而入。刀刚划开尸布(实为裹着猪羊血的棉絮),便软倒在地。黑影自梁上跃下,正是秦今时!他换上仵作服饰,将“尸体”抛入枯井,反手锁死窗棂。
“明日起,你是长孙府新募的门客秦漠。”季如风递来鱼符与名帖,“兵部档案已改,你乃陇西秦氏旁支,与叛将秦家毫无瓜葛。”
同一时刻,长孙府密室内,烛火摇曳。
“秦今时死得蹊跷。”长孙无忌抚着玉扳指冷笑,“但那武氏断了一臂,祭天之功也抵不过丧宠之痛。”
幕僚低声禀报:“探子查得感业寺住持圆寂前,交给武氏一本《华严经》。”
“经书?”长孙无忌猛然起身,“速去查清经本来源!先帝晚年常阅《华严》,恐有遗诏!”
暴雨夜,武媚娘在感业寺禅房翻开经卷。血书在烛火下显现更多字迹:“...无忌私铸兵器于终南山,凭此可定谋逆。”她指尖发颤——原来先帝早知长孙氏不臣之心!
窗外忽有夜枭啼鸣,慕朝朝推门而入:“终南山暗桩已布妥,但需秦...秦漠里应外合。”
翌日,长孙府迎来新任门客秦漠。此人剑眉星目,背脊笔挺,献上的《终南山堪舆图》精准标出七处密矿。长孙无忌把玩着地图:“秦先生如此大才,为何投我?”
秦今时(现秦漠)单膝跪地,眼底燃着恰到好处的野心:“陇西贫瘠,唯愿追随明公,博个封侯拜将!”
当夜,他潜入书房暗格,果然搜到私造兵器的账册。正欲拓印,门外忽然传来林昭仪的娇笑声:“舅父,那武氏近日闭门抄经,怕是认命了...”
秦今时急藏帐册于梁上,却听长孙无忌阴冷道:“认命?她是在等终南山的东风。传令下去,三日后荡平感业寺!”
更鼓声碎,秦今时飞檐走壁赶回感业寺。推门瞬间,却见武媚娘、慕朝朝、季如风围坐弈棋,棋盘赫然是终南山地形图。
“等你许久了。”武媚娘落下一子,轻笑,“该让国舅看看,什么叫螳螂捕蝉。”
(第一卷第四集 完)
【本集暗线】
1. 假死布局:秦今时化身秦漠潜入敌营,为终南山证据链埋线
2. 经卷密码:《华严经》血书揭示终南山谋逆实证,升级斗争层级
3. 反客为主:主角团预判长孙氏剿寺行动,将计就计设局
第一卷:凤栖梧桐
第五集:终南伏杀
寒露过后的终南山,雾气如白练缠住峭壁。秦今时(现名秦漠)引着长孙府死士沿兽道蜿蜒而上,腰牌在晨光中泛着冷铁色。至鹰嘴崖下,他忽指向前方矿洞:“兵器库便在洞内,请诸位查验。”
死士头领才迈三步,崖顶骤然滚落巨石!与此同时,矿洞内冲出数百身披藤甲的兵士——竟是季如风以兵部调令暗伏的府兵。乱箭穿雾而至,秦今时反手横刀斩断身后绳索,藤网从天而降,将追兵困死峡谷。
“秦漠!你竟敢——”死士头领嘶吼未绝,已被一箭封喉。
秦今时抹去溅到唇边的血,从尸身搜出长孙氏手令。展开一看,瞳孔骤缩:手令背面竟有墨迹新添的“感业寺,杀武氏”六字!
而五十里外,感业寺已陷火海。
长孙无忌亲率金吾卫破门,佛堂经卷焚作飞灰。武媚娘却不在禅房——她正立于藏经阁顶楼,冷看慕朝朝以鎏金竹简引雷。惊雷劈中古银杏树,树身炸开,露出内藏的先帝密匣!
“无忌,”武媚娘执匣踏火而出,“可认得此物?”
匣中玉璜拼合完整,璜心篆文明晃晃刻着:“朕若崩,武氏可废后称制。”
长孙无忌踉跄后退,金吾卫刀锋忽转,竟将他团团围住!季如风自火光中现身,展开黄绢:“奉陛下密旨,长孙无忌私铸兵器、谋害宫妃,即刻押赴大理寺!”
真相大白夜,紫宸殿烛火通明。
高宗李治颤手抚过玉璜,看武媚娘呈上终南山账册与感业寺血书。良久长叹:“朕竟养虎为患...”
翌日诏下:长孙无忌流放黔州,王皇后废为庶人。武媚娘晋位宸妃,代掌凤印。
秦今时跪在殿外受封昭武校尉时,瞥见武媚娘袖中滑落半页残纸——那是慕朝朝昨夜卜出的卦象:“凤栖梧桐,终有折翼之劫。”
他按紧新铸的将军印,望向终南山方向。雾散处,似见故人挥剑起舞,而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展开……
(第一卷终)
【本卷收官伏笔】
1. 玉璜完整版:先帝遗诏成为武媚娘掌权的法理基石
2. 慕朝朝卦象:暗示第二卷将面临更残酷的“折翼”考验
3. 秦今时身份:昭武校尉之职为后续掌握兵权埋线
第二卷:血染丹墀
第一集:凤印初掌
麟德元年元日,大明宫檐角的铜铃裹着冰凌,在朔风中发出碎玉般的声响。武媚娘册封宸妃的典礼刚过,紫宸殿地龙烧得过旺,熏得鎏金柱上蟠龙的眼珠似在淌泪。
“娘娘,这是六尚二十四司的掌印。”上官婉儿捧着紫檀木匣跪地,匣中凤印缺了一角——是王皇后当年怒砸的旧伤。
武媚娘以指抚过裂痕,忽闻殿外喧哗。宫女惊报:“废后王氏悬梁了!”
季如风掀帘而入,袖口沾着雪沫:“长孙余党散播谣言,说娘娘逼死废后。”他递上血书,“这是在王氏枕下发现的。”
素绢上字迹癫狂:“武氏窃国,李唐将倾!”
夜漏三更,感业寺旧禅房。
慕朝朝拨弄着焦尾琴,弦音割开雨声:“王氏死前见过掖庭令,那人今早暴毙井中。”
秦今时铠甲未卸,刀柄压着张名单:“金吾卫查出三十七名宦官与长孙氏有染,但...”他顿了顿,“陛下今日调走了玄武门守将。”
武媚娘掐断琴弦。高宗此举看似护她,实为夺权铺垫。先帝玉璜虽予她称制之名,但若不能迅速铲除余孽,恐失圣心。
“该清宫了。”她碾碎血书,“从司膳监开始。”
卯时正,尚食局飘出异香。
八名掌膳宦官饮下贵妃赏的腊八粥,片刻后腹痛如绞。慕婉曦银针验毒,针尖发黑——“是西域断肠草!”
武媚娘立於阶前,凤目扫过跪地求饶的宫人:“拖去暴室,彻查供药之人。”转身时低声对季如风道,“让秦今时接管暴室,本宫要三日之内,撬开他们的嘴。”
暴室阴湿,秦今时的横刀映着炭火。
“公公可知这烙铁烙在喉骨上的滋味?”他踩住老宦官的手,“说说罢,长孙无忌留了多少眼线在尚药局?”
惨叫声中,季如风疾步而入,附耳道:“不妙,陛下召了萧淑妃之兄入宫!”
武媚娘得报时,正为高宗研墨。萧淑妃娇笑着呈上参汤:“姐姐协理六宫辛苦,喝碗热汤暖暖。”
汤气氤氲间,武媚娘瞥见帘后寒光——有刺客!她假作失手打翻药碗,热汤泼在萧淑妃袖上。宫人慌乱搀扶时,秦今时已拧住刺客手腕,骨裂声淹没在惊呼中。
“爱妃受惊了。”高宗扶起武媚娘,目光却掠过她袖中暗藏的匕首。
是夜,萧淑妃因“御前失仪”禁足。武媚娘独坐镜前,卸簪时发现髻中藏着一粒蜡丸——慕朝朝的密信:“萧氏有孕两月。”
铜镜映出她骤然苍白的脸。先帝玉璜可压朝堂,却压不过龙嗣。
窗外风雪更骤,似有无数黑影蛰伏暗处。第二局棋,才刚落子。
(第二卷第一集 完)
【本集暗线】
1. 凤印裂痕:象征权力基础脆弱,需血洗立威
2. 蜡丸密报:萧淑妃孕事成新危机,斗争转向子嗣层面
3. 暴室刑讯:秦今时黑暗面展现,为后续身份危机埋线
第二卷:血染丹墀
第二集:子夜惊变
腊月二十三子时,掖庭暴室的拷问声渐息。秦今时抹去刀锋血渍,将供词塞入袖中。纸卷上“萧淑妃”三字被朱砂圈得刺目——尚药局宦官招认,西域断肠草源自萧氏外戚经营的胡商队。
“禀将军,暴室令已咬舌。”亲兵低语。
秦今时踢翻炭盆,火星溅上尸身衣角:“报个暴病身亡。”转身踏出牢门时,檐角冰棱忽断裂,在他肩甲砸出脆响。不祥之兆如阴云覆上心头。
紫宸殿后阁,武媚娘正为高宗按摩太阳穴。
“淑妃年轻莽撞,爱妃莫要计较。”高宗握她手腕,力道透出警告。
武媚娘垂眸浅笑:“臣妾已罚她抄经思过。”指尖却抵住袖中蜡丸——慕朝朝的新讯:“孕事为假,萧氏借药伪造喜脉。”
更鼓响过三声,季如风夤夜求见。他官袍下藏着终南山矿洞新拓的图谱:“金吾卫擒获的胡商招供,萧家私运的不仅是毒草,还有硫磺硝石。”
武媚娘指甲掐入掌心。硫磺硝石……这是要造火药炸宫?
“陛下可知情?”她问。
季如风摇头:“但今日申时,陛下密召了萧淑妃兄长入宫。”
子时过半,玄武门换防。
秦今时按例巡查至淑景殿,忽闻墙内传来掘土声。他翻墙潜入,见芭蕉丛下埋着十口陶瓮,瓮口溢出黑硝!正要查验,后背陡然一凉——萧淑妃的贴身太监举弩对准他:“秦将军,这地方可不该您来。”
弩机叩响刹那,慕婉曦从月门闪出,药囊砸中太监手腕。毒弩偏斜,擦着秦今时耳际没入土中。
“快走!”慕婉曦扯住他衣袖,“阿姐卜出星象异动,今夜恐有宫变!”
丑时正,武媚娘被噩梦惊醒。
梦中先帝玉璜裂成两半,一半刻着“武代李兴”,一半刻着“牝鸡司晨”。她喘息着点燃烛火,惊见窗纸映出无数黑影——竟有禁军包围寝殿!
“娘娘莫慌。”慕朝朝推门而入,鎏金竹简悬在胸前,“北斗犯紫微,凶应在东南。请速移驾感业寺旧院。”
御道积雪被纷乱足迹踏污。武媚娘裹着玄色斗篷疾行,身后传来兵戈相击声。秦今时横刀拦住追兵,血溅宫墙;季如风在宣政殿敲响警钟,钟声却被风声吞没。
感业寺破败的佛堂里,慕婉曦用药粉掩去足迹。武媚娘抚着案先帝血书,苦笑:“本宫终究成了‘牝鸡’。”
“不。”慕朝朝指向东方微白,“鸡鸣之后,方见凤凰涅槃。”
晨光刺破云层时,秦今时负伤归来,刀上缀着七枚金吾卫腰牌。
“萧氏兄妹挟持了陛下。”他跪地嘶声,“宣称娘娘畏罪潜逃,欲扶淑妃伪胎继位。”
武媚娘撕裂袖口,为秦今时包扎深可见骨的伤口。血浸透白布时,她眼底最后一丝犹疑散去。
“传本宫令。”她拔下金簪掷地,簪尾刺入《华严经》“降魔”篇,“调北门禁军,清君侧!”
(第二卷第二集 完)
【本集暗线】
1. 伪孕争位:萧淑妃铤而走险,将宫斗推向兵变层面
2. 硫磺瓮群:揭露政变计划,为后续火并埋下伏笔
3. 星象预警:慕朝朝的玄学能力成为破局关键
4. 清君侧:武媚娘首次主动发动军事行动,权力斗争升级
第二卷:血染丹墀
第三集:凤唳九霄
寅时三刻,北风卷着雪沫砸在玄武门铁环上。秦今时扯下染血的肩甲,将虎符拍在守将掌心:“奉宸妃密令,清君侧,正朝纲!”
门楼阴影中忽传来冷笑:“秦将军可知矫诏何罪?”
萧淑妃之兄萧守道按剑而出,身后禁军刀戟如林。
“罪?”秦今时横刀映出天际曙光,“私藏火药、伪孕欺君、挟持天子——萧公不妨细数自家罪状!”
话音未落,慕婉曦扬手撒出药粉,白雾弥漫间,武媚娘玄色斗篷猎猎作响,手持半枚玉璜踏上城楼:“先帝遗诏在此,见璜如面君!”
禁军阵脚微乱——那玉璜正与太庙供奉的先帝遗物一模一样!
紫宸殿内,萧淑妃正将汤药递至高宗唇边。
“陛下若立妾身腹中‘皇儿’为储,武氏叛军自会瓦解。”她指尖涂着丹蔻,如蘸血。
殿门轰然洞开,武媚娘逆光而立:“妹妹这出戏,该收场了。”
季如风自她身后转出,捧起案上药碗银针探入——针尖霎黑:“陛下!此乃西域傀儡散,饮后神智尽失!”
萧守道暴起欲擒天子,秦今时刀锋已抵其喉。
“且慢!”武媚娘按住刀背,“带下去,本宫要三司会审。”
她扶起颤抖的高宗,泪落如珠:“臣妾救驾来迟……”
高宗凝视她染血的袖口,忽然大笑:“好!好个武媚娘!”笑声渐转凄厉,“这江山,朕分你一半又何妨!”
三日后,萧氏兄妹伏诛,牵连朝臣三十七人。
武媚娘晋位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册封礼上,她凤冠缀着九十九颗东珠,每一颗都映着丹墀未洗净的血色。
感业寺古槐下,慕朝朝焚毁卜卦的蓍草。
“凤栖梧桐终成真,”她望向宫阙,“可曾见槐根蚁穴?”
秦今时卸甲跪地:“末将请辞禁军统领一职。”
“不准。”武媚娘将虎符塞回他掌心,“本宫要你执掌北门,盯住下一只‘凤凰’。”
季如风在史册添上新注:“麟德元年冬,武氏临朝。”
墨迹未干,窗外飘入童谣声声:“玄武门,血浸砖,今日凤凰明日蝉……”
(第二卷终)
【本卷收势】
1. 玉璜定局:先帝信物成为权力更迭的法理基石
2. 二圣临朝:开启女性掌权的新阶段,埋下后续称帝伏笔
3. 童谣预警:暗示新的政治势力正在酝酿(如李唐宗室反扑)
4. 慕朝朝预言:槐根蚁穴喻指统治基础隐患,为第三卷矛盾做铺垫
第三卷:凤舞九天
第一集:金殿风雨
二圣临朝的第三年,大明宫檐角的铜铃积了薄尘。
武媚娘执朱笔批红时,总觉殿外有双眼睛盯着丹墀。昨夜更漏子时,她亲眼见秦今时的身影没入太液池畔的柳林——那个方向,通往废太子李贤的幽禁之所。
“北门禁军增调三百人。”她搁笔对季如风道,“就说防秋汛。”
季如风垂首应诺,袖中谏疏却重若千钧——那是十三名老臣联名弹劾秦今时“私会废太子”的奏本。他抬眼望向凤座后的屏风,纱绢上绣的凤凰翎羽,似淬着寒光。
同一刻,掖庭荒苑的井台边。
秦今时单膝点地,将虎符呈给素袍散发的李贤:“殿下,北门将士仍念旧主。”
废太子抚摩着符上刻痕,苦笑:“将军不必试探。贤如今只求青灯古佛,岂敢再涉纷争?”
枯井中忽传鸦啼,秦今时告退转身时,袖箭悄然滑入掌心——李贤摩挲虎符的拇指,分明是按动暗器的姿势!
戌时暴雨倾盆,慕朝朝闯进武媚娘寝殿,罗盘指针正对东北:“紫微星旁见黑眚,主血光冲犯!”
话音未落,季如风疾步入内:“陛下突发风疾,口不能言!”
武媚娘攥紧先帝玉璜冲向紫宸殿,却见御榻前跪着太医院首座——那人正是李贤乳母之子。
夜半惊雷炸响时,秦今时率禁军围了废苑。
“末将奉旨护驾。”他横刀拦在李贤面前,“请殿下交出解药。”
井口忽地窜出十余名死士,剑锋直指秦今时咽喉!电光石火间,慕婉曦从梅树后闪出,药囊洒出荧粉,刺客踉跄倒地。
李贤抚掌轻笑:“好个忠勇的昭武将军!可若本王说,下毒者是天后呢?”
紫宸殿内,武媚娘银针刺入高宗指尖,黑血滴入玉碗。
“陛下中的是岭南蛊毒。”她剜了太医首座一眼,“恰好三日前,有人见你收受钦州贡品。”
季如风适时呈上账册:“臣查得太医院采购的解毒丹,竟比砒霜贵十倍。”
真相大白时,武媚娘独坐镜前卸簪。
慕朝朝悄无声息出现,指尖点着镜中她鬓角第一根白发:“凤舞九天,终有落地时。”
铜镜忽裂细纹,映出宫墙外飘来的孔明灯,灯纸上墨迹淋漓:“武代李兴,廿年而斩。”
(第三卷第一集 完)
【本集暗线】
1. 白发初现:暗示武媚娘权力巅峰下的衰老危机
2. 孔明灯谶语:预示后续李唐复辟的舆论攻势
3. 秦今时双面:展现忠心与旧主情怀的矛盾挣扎
4. 蛊毒疑云:埋下武媚娘后续称帝的合法性危机
第三卷:凤舞九天
第二集:血色孔明
重阳夜宴,大明宫琉璃盏中晃动着血珀色的菊花酿。武媚娘斜倚凤座,指节叩击着案上那盏写有“武代李兴,廿年而斩”的孔明灯残片。殿下群臣酣歌醉舞,无人察觉天后袖中暗藏的匕首已磨得雪亮。
“娘娘,浙东贡的蜜橘到了。”上官婉儿捧上玉碟,橘皮下压着慕朝朝的绢书:“星犯太微,凶在丙子。”
丙子日,正是三日后祭天大典。
武媚娘掰开橘瓣,汁水溅上孔明灯的字迹,“斩”字顿时晕开如血。她轻笑:“告诉太史局,今年祭天,本宫要亲自读祝文。”
同一片月色下,秦今时潜入太史局案牍库。
烛芯炸响的瞬间,他翻到一册《丙子星变录》,记载着三十年前同一星象下,太宗皇帝曾血洗东宫。书页夹缝中,赫然有李贤的批注:“天象轮回,女主当避。”
窗外忽传来环佩声,秦今时灭烛隐入帷幔,见萧淑妃的旧婢竟与太史令私语:“……祭天台第三阶松动了。”
祭天前夜,季如风拦在武媚娘轿前:“臣夜观天象,恐有地动之灾。”
“不是地动,”武媚娘掀帘冷笑,“是人祸。”
她将孔明灯残片掷给季如风:“查清这纸来自哪个造纸坊。”
纸屑在风中翻飞时,慕婉曦正在验尸房剥开一具溺毙的尸身胃囊——里面藏着半张浸透的贡纸,与孔明灯材质相同。
丙子日晨,祭天台香烟缭绕。
武媚娘捧着祝文玉版踏上石阶,第三步果然微颤。她不动声色侧身,见秦今时率禁军堵死了所有退路。
“天降吉兆——”太史令刚喊出口,慕朝朝突然挥袖打翻长明灯。火油泼上祭幡,烈焰窜起时,武媚娘高声诵读祝文:“坤载万物,德配乾天!”
轰隆巨响从地底传来,祭台竟塌陷半角!烟尘中飞出无数孔明灯,每盏都写着“牝鸡司晨”。
秦今时斩落灯绳,刀尖挑破的灯罩里飘落药粉——慕婉曦惊呼:“是惑人心智的曼陀罗!”
混乱中,武媚娘将玉版砸向太史令额头:“尔等竟用妖术惑乱祭典?”
是夜,太史局血洗。
季如风从造纸坊带回的账本上,墨迹指向感业寺旧僧。武媚娘抚着先帝玉璜叹息:“连方外之人,都要涉这红尘杀劫。”
慕朝朝在灰烬中扒出半页《金刚经》,背面用胆汁写着:“凤栖梧桐,终燃于火。”
更鼓声碎,武媚娘拆散凤髻,任白发披落。
铜镜映出秦今时跪禀的身影:“李贤在狱中咬舌,留了血书。”
绢布上只有四字:“还政李唐。”
她碾碎案头蜜橘,汁液如血漫过奏章。原来这九重宫阙,从未停止过噬人的暗涌。
(第三卷第二集 完)
【本集暗线】
1. 祭台坍塌:揭露敌对势力已渗透礼制机构
2. 曼陀罗药粉:显示政敌手段趋向阴毒
3. 感业寺涉局:将旧日势力卷入新斗争
4. 李贤血书:预示李唐宗室反扑将白热化
第三卷:凤舞九天
第三集:梧桐夜雨
祭天大典的硝烟尚未散尽,大理寺牢房已飘出腐草气息。李贤的血书在武媚娘掌心攥成团,墨迹晕开如垂死蝶翼。"还政李唐"四字灼得她眼底生疼,窗外忽有夜枭啼鸣,三长两短——慕朝朝预警的暗号。
"备轿。"她扯下凤纹披风,"去感业寺。"
青石板路积着夜雨,车辙碾过水洼时,秦今时按刀随行。他肩甲渗着血——半时辰前刚处决了太史局叛党,剑锋划过脖颈的触感还黏在指尖。
感业寺荒园古槐下,慕朝朝正焚毁一卷泛黄佛经。火舌舔过"凤舞九天"四字时,她忽然咳嗽不止,袖口溅上暗红。
"姐姐!"慕婉曦从经阁冲出,银针扎入其百会穴,"你强窥天机,折寿十年不知么?"
慕朝朝苦笑指向西方:"太白昼见,凶应在三日后朔望大朝......有箭射凤阙。"
紫宸殿烛火通明,武媚娘连夜召见季如风。
"查清是谁要当后羿。"她将孔明灯残片掷在沙盘上,"造纸的楮树皮产自终南山,而终南猎户......最善弩箭。"
季如风脊背发凉——当年扳倒长孙无忌的终南山私矿案,竟有余孽蛰伏至今?他展开舆图,朱笔圈出猎户聚居的七处山谷,墨迹恰成北斗吞凤之形。
朔望日晨钟撞响时,武媚娘戴着重达三十斤的凤冠登上龙首原。
百官跪拜那刻,利箭破空而来!秦今时旋身挡在天后身前,箭镞没入肩甲三寸。他反手折断箭杆,见箭尾刻着终南部落图腾——与李贤血书押的"李"字印章同源。
"好个里应外合。"武媚娘掰断箭矢,任鲜血染红朝服,"传旨:终南七谷赋税加三成,猎弩尽数缴官!"
她俯视丹墀下战栗的群臣,声音冻彻九重:"还有谁想试试,是你们的箭快,还是北门禁军的刀快?"
当夜,秦今时高烧呓语。
慕婉曦剜肉取箭时,听他喃喃"殿下"不止。她将染血箭镞递给武媚娘,镞心竟有中空夹层——藏着的羊皮写满契丹文!
"终南部落......早与东突厥勾结。"季如风译完密信,脸色煞白,"他们要在封禅泰山时,炸毁天门栈道。"
武媚娘砸碎药碗,瓷片溅上先帝玉璜。
璜身裂痕渗出猩红,如命运早刻好的谶语。她忽然想起昨夜梦魇:梧桐树被雷劈开,凤凰焚翼坠地。而慕朝朝在火中轻笑:"娘娘,该涅槃了。"
(第三卷第三集 完)
【本集伏笔】
1. 折寿窥天:暗示慕朝朝命不久矣,玄学力量将衰
2. 契丹密信:将宫廷斗争升级至边患危机
3. 玉璜渗血:预示传国信物承载的杀孽反噬
4. 涅槃隐喻:为武媚娘后续称帝埋下天命论基础
第三卷:凤舞九天
第四集:凤阙焚霜
腊月朔风卷着冰碴,砸在泰山封禅的旌旗上。武媚娘脚踏金丝蟠龙靴,一步步迈向天门栈道。身后百官绵延如蚁,秦今时铁甲结霜按刀随行,眼角余光扫过悬崖深处——那里埋着终南部落的炸药引线。
"娘娘,祭文。"上官婉儿呈上玉简时,指尖微不可察地划过"突厥"二字。
武媚娘颔首,袖中掌心已攥出汗。今晨慕朝朝呕血卜卦,得"火凤焚翼"之象,此刻她每步都踩在卦象凶爻之上。
栈道将尽时,突闻崖底传来闷响!
秦今时猛扑向前,铁盾护住凤驾。地动山摇间,慕婉曦撒出药粉,白雾弥漫遮天蔽日。烟尘中竟有弩箭破空声——终南死士趁乱发难!
"护驾!"季如风挥剑格箭,官袍被撕裂,露出内衬的软甲。他早料到此劫,三日前便让禁军换上突厥缴获的犀牛皮甲。
武媚娘立於残阶,忽将祭文掷入深渊:"天不授,文自焚!"
火光冲天时,她拔下九凤簪划破掌心,血滴在玉璜裂痕竟泛起金光!群臣骇然跪拜——这分明是古籍记载的"血契天命"!
当夜行宫烛火摇曳,真相浮出水面。
秦今时押上终南族长,那人狞笑:"李贤殿下早与突厥可汗盟誓,尔等女子称制,天地不容!"
武媚娘碾碎茶盏,瓷片刺入族长咽喉:"那就让天地看看,谁才是真龙。"
季如风在族长靴底搜出契丹文密信,译出惊天内幕:原太史令竟是突厥细作,借星象蛊惑李贤谋反!而泰山炸药,本是为炸死所有李唐宗室,嫁祸武后。
"好一招一石二鸟。"武媚娘冷笑,忽咳出黑血。慕婉曦银针验毒,针尖泛蓝:"是慢性蛊毒......恐已入骨髓。"
风雪夜,慕朝朝散尽功力为武媚娘逼毒。
"娘娘,"她气若游丝,"凤舞九天之象将成,但需焚尽旧羽......包括贤儿。"
窗外忽有孔明灯升起,灯纸竟是李贤血书拼成的《孝经》。武媚娘掩面长叹:"本宫终究要做这弑子的恶凤了么?"
五更鼓响,秦今时持诏闯入幽宫。
李贤白衣如雪,将毒酒一饮而尽:"告诉母亲,儿臣......从未恨她。"
鸩酒泼地成冰时,大明宫钟鸣九响——天后下诏改元"凤仪",临朝称制。
(第三卷终)
【本卷收官】
1. 血契天命:以超自然现象强化称制合法性
2. 突厥阴谋:将宫斗升级为国际斗争,拓宽格局
3. 弑子悲剧:展现权力顶峰的血色代价
4. 凤仪改元:标志女性掌权时代正式开启
第四卷:日月当空
第一集:凤仪初现
凤仪元年元日,紫微宫垂拱殿的冰裂纹窗棂上凝着霜华。武媚娘临朝称制的第一道诏书墨迹未干,"劝农桑"三字在雪光映照下如刀刻斧凿。丹墀下百官山呼万岁,声浪震落檐角冰凌,碎玉声里藏着暗涌。
"启奏陛下。"新任户部尚书出列,"今岁寒灾,并州请开义仓。"
珠帘后凤目微抬:"准。另免河东道三年赋税。"
玉音落时,季如风瞥见老臣袖中谏疏一角——那是弹劾秦今时"私调边军"的奏本。他轻咳三声,殿外即刻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突厥犯边!"
夜雪压枝时,秦今时单骑闯入终南山。
叛军残部藏身的洞穴结满冰棱,他一刀斩断突厥信使的喉咙,羊皮密信溅上血点:"二月二,龙抬头,焚粮道。"
狼烟窜起时,他望向长安方向——武媚娘必已算到这一步。三日前北门禁军换防,调走的全是与粮草相关的将领。
感业寺梅林深处,慕婉曦煎的药炉腾起白雾。
慕朝朝弥留之际抓住武媚娘衣袖:"星象显...有双日同天..."
话未竟,咳血染红《金刚经》残页。武媚娘捻着佛珠的手一顿,珠串断裂,一百零八颗菩提子滚落雪地,恰成北斗吞凤之形。
二月二黎明,灞桥粮仓火光照亮半壁天。
武媚娘踏着焦土巡视灾场,忽有冷箭破空!秦今时挥刀格挡,箭镞却拐弯射中风辇金铃——铃内滚出蜡丸,裹着北门禁军布防图。
"好个一石二鸟。"她碾碎蜡丸,"既要毁粮草,又要嫁祸秦将军。"
季如风在灰烬中扒出半截未燃的箭杆,箭尾烙着范阳节度使徽记!
"不可能。"秦今时斩钉截铁,"王节度使昨夜还在陇右抗突厥。"
武媚娘轻笑:"所以这是提醒——朝中有内鬼能动节度使印。"
更深夜重,武媚娘独坐凌烟阁。
二十四功臣画像在烛火中恍如鬼魅,她指尖抚过秦琼画像的剑穗,机关转动,暗格滑出泛黄宣纸——竟是先帝御笔:"朕若崩,武氏可继大统。"
窗外忽有孔明灯飘过,灯面血书刺目:"牝鸡司晨,国祚将倾!"
"陛下。"秦今时跪呈染血的突厥王玺,"臣已平边患。"
武媚娘将王玺掷于案上,玉罄声惊起寒鸦:"下一步,该清君侧了。"
(第四卷第一集 完)
【本集暗线】
1. 双日同天:预言武媚娘与李唐宗室的最终对决
2. 先帝密诏:为女帝登基提供法理依据
3. 范阳徽记:引出安史之乱伏笔,拓展时间维度
4. 凌烟阁机关:暗示太宗早已布局女性继位者
第四卷:日月当空
第二集:金鳞破浪
二月惊蛰,雷声碾过太极宫琉璃瓦。武媚娘指尖划过北门禁军布防图的裂痕,朱砂笔在"玄武门"三字上洇开血斑。昨夜秦今时擒获的突厥细作毙命前嘶吼:"城中有龙睛!"——龙睛者,帝王身侧叛臣也。
"陛下,太庙异象。"季如风踏雨而来,官袍下摆沾着泥泞,"守陵人听见高祖塑像夜泣。"
武媚娘掰断手中玉如意:"哭什么?哭他李唐江山要易主么?"
碎片扎进掌心时,慕婉曦疾步入内:"阿姐脉象已散,求见陛下最后一面。"
感业寺禅房药气弥漫,慕朝朝枯瘦的手指抓住武媚娘腕上佛珠。
"双日...非指宗室..."她呕出黑血,在《星经》残页划下十字,"是荧惑守心,主...女主陨落。"
窗外霹雳炸响,电光映亮慕婉曦骤变的脸色——她刚验出武媚娘日常饮用的参汤里,混着西域"红颜殁"剧毒。
秦今时当夜突查尚药局,在掌药女史裙带搜出契丹文密信。严刑拷打之下,女史招供幕后指使竟是被废为庶人的萧淑妃之妹!
"不可能。"武媚娘碾碎信纸,"萧氏全族已流放岭南。"
季如风沉默呈上岭南节度使密报:三个月前,萧家女眷被神秘人接走,踪迹直指范阳。
三月三上巳节,曲江流饮宴笙歌鼎沸。
武媚娘赐酒群臣时,金杯突然裂纹!御酒泼地冒起白沫——有人下毒。秦今时剑指乐师,琴匣内暗格弹出袖箭。混乱中,范阳节度使王姓裨将跃池遁走,水面浮起半块鎏金鱼符。
"好个调虎离山。"武媚娘冷笑,"真凶还在席间。"
子时更鼓响,她独坐金銮殿擦拭传国玉玺。玉工当年篆刻的"受命于天"四字,在烛火下竟显裂纹。
"陛下。"暗处闪出慕婉曦,"毒源查清了,是掖庭梧桐树皮——有人日日浸毒,借落叶混入香炉。"
武媚娘抚过殿柱蟠龙雕纹:"种树者,乃高宗乳母。"
清明雨夜,秦今时围了终南山紫阳观。
道童颤抖着交出丹炉残渣,炉底压着血书:"武氏若继帝位,天下共击之!"落款是五姓七望的联名。
季如风星夜疾驰三百里,从范阳王府密室搜出龙袍半成品——针脚与宫中尚衣局同源。
"该收网了。"武媚娘撕碎血书,碎屑如雪散入太液池,"传旨:七日后祭天,本宫要借苍天之手,正日月之名。"
(第四卷第二集 完)
【本集伏笔】
1. 荧惑守心:埋下武媚娘健康危机与统治危机
2. 五姓七望:引入门阀势力对抗,扩大斗争格局
3. 范阳龙袍:暗示安史之乱祸根早种
4. 祭天正名:为登基大典做最后铺垫
第四卷:日月当空
第三集:祭天改元
谷雨日的圜丘祭坛,青烟裹着血腥气盘旋而上。武媚娘头戴十二旒帝王冕旒,玄衣纁裳上的日月纹章在晨光中灼灼如烙。她每登一阶,玉阶两侧的青铜鼎便震响一声,九鼎齐鸣时,太史令惊恐地发现日晷投影正指向"牝鸡司晨"的凶刻。
"陛下,吉时已到。"礼部尚书声音发颤,捧上的祭文帛书竟渗出墨污——昨夜有人调换朱砂,混入鸡血。
武媚娘拂袖扫落帛书,从袖中抽出血色玉璜:"朕承天兆,何需凡文!"
璜身触坛那刻,惊雷劈裂云层,闪电勾勒出云中龙形缺口——恰似《推背图》中"女子抱日"之象!百官骇然跪地时,秦今时的弩箭已射穿太史令咽喉。
祭坛乱局中,季如风擒获欲点燃火药引线的范阳死士。
死士咬破毒囊前狂笑:"尔等女子称帝,九鼎将倾!"
武媚娘踩碎其腕骨,从尸身搜出半枚鱼符——与曲江宴刺客遗留的残符严丝合缝。她冷笑:"传旨,范阳节度使王府,鸡犬不留。"
当夜紫宸殿烛火通明,慕婉曦银针验出九鼎祭酒含蛊。
"是岭南巫蛊,需处子血为引。"她掀开药箱夹层,露出泛黄名册:"三年来失踪的宫女,皆与萧淑妃旧婢有关。"
武媚娘掐断珠串,珊瑚珠子滚落《氏族志》,正压在"五姓七望"的联名谏章上。
朔风夜,秦今时铁骑踏破范阳城门。
节度使王府地窖内,萧氏女眷正缝制龙袍。绣针戳破指尖时,她们癫狂高歌:"武代李兴,血染龙庭!"
秦今时挥刀斩断丝绸,碎布中飘出突厥可汗的狼头密令——原来五姓七望早已勾结外邦,欲裂土分疆。
"好个里通外国。"武媚娘震碎案上玉镇纸,"传檄天下:凡裂我国土者,虽远必诛!"
檄文出长安那日,感业寺古钟自鸣三响。慕朝朝弥留之际,在武媚娘掌心画下星图:"凤浴火...方重生..."
垂拱四年元日,则天门外竖起七丈铜柱。
武媚娘以金刀刻下"天授圣图"四字时,柱顶日晷竟在子时投下正影。百姓惊呼"日月同辉",而她在万民跪拜中,将传国玉玺按向封禅金册——
"自今日起,改唐为周,朕即皇帝。"
(第四卷终)
【本卷收势】
1. 天象异兆:以超自然现象强化登基合法性
2. 外患内忧:揭示权力斗争已演变为卫国战争
3. 慕朝朝遗谶:为后续统治危机埋下伏笔
4. 武周建立:完成从辅政到称帝的权力蜕变
第五卷:日月凌空
第一集:紫宸染霜
天授元年的初雪覆满神都万象神宫,檐角铜铃冻成冰棱。武曌临朝的第一道制书悬在明堂正中,“劝农桑”三字的朱砂被地龙热气熏出蜿蜒血痕。丹墀下新晋的周朝百官屏息垂首,寂静中唯有司礼监尖利的唱名声刺破晨雾。
“陛下,洛水现瑞石!”户部尚书武承嗣跪呈青石,石面天然龟裂成“圣母临人”四字。
珠帘后传来玉罄轻击:“赏。”
一个“赏”字未落,季如风已瞥见瑞石边缘的凿痕——那分明是昨夜尚方监工匠的手笔。他握紧笏板,板内暗藏弹劾武承嗣“伪造祥瑞”的奏疏。
子时雪紧,秦今时单骑驰入邙山密林。
突厥残部藏身的洞穴结满冰挂,他斩落最后一名敌将头颅时,羊皮地图从尸身怀中滑出。图上朱笔圈定的“龙门驿”,正是三日前女皇密驾赴嵩山的必经之路。
“陛下圣明。”他对着神都方向喃喃,雪沫覆上铁甲。昨日武曌突改行程,原来早算到这番杀机。
上阳宫梅苑深处,慕婉曦煎药的陶罐腾起苦雾。
武曌捻着慕朝朝遗留的星图残卷,绢布突然自燃!灰烬中显出新偈:“双日争辉,一沉洛水。”
几乎同时,司天监疾步闯入:“太白昼见,凶应在三日后祭洛大典!”
祭洛日前夜,季如风在龙门驿酒窖擒获五名死士。
他们齿间藏着的毒囊刻有范阳标记,靴底却沾着梁王府的花泥。秦今时撬开地砖,发现通往洛水堤坝的暗道——炸药引线已被老鼠咬断。
“好个一石三鸟。”武曌碾碎毒囊,“既要弑君,又要嫁祸藩王,还想水淹神都。”
祭典当日的洛水忽然泛红!百官哗然时,武曌解下日月纹披风掷入河中:“天赐赤水,正可染我大周战旗!”
血色浪花里浮起无数木偶,每个都刻着女皇生辰八字。慕婉曦银针探入河水,针尖发黑:“是岭南蛊术,需至亲血脉为引。”
风雪夜,武曌独坐明堂擦拭传国玉玺。
玉工当年篆刻的“曌”字在烛火下竟映出双影。她忽然咳出血,溅在洛水瑞石拓片上——“圣母临人”四字渐渐化作“日月当空”。
“陛下。”秦今时跪呈突厥可汗金冠,“北境已平。”
武曌将金冠掷于丹墀:“下一战,该清理门户了。”
(第五卷第一集 完)
【本集暗线】
1. 双日偈语:预言武曌与李唐宗室的终极对决
2. 洛水巫蛊:揭露至亲参与谋反的伦理悲剧
3. 玉玺双影:暗示统治合法性的深层危机
4. 清理门户:伏笔后续针对武氏家族的残酷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