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双城之恋
本书标签: 二次元  互联网  农村傻姑娘   

卷八:沪上秋信

双城之恋

北京的风带着沙尘掠过窗棂时,姜桃正在上海的老洋房里校对新一期的插画稿。木质书桌临着露台,窗外的法国梧桐落了半地金黄,她伸手接住一片飘进窗的叶子,指尖触到叶脉的纹路,忽然想起陆斯衡上周寄来的信里,夹着的那片香山枫叶。

手机震动打破了午后的静谧,屏幕上跳动的“斯衡”二字让她指尖微颤。按下接听键,陆斯衡的声音裹着北方的干燥传来:“桃桃,猜我在哪?”背景里隐约有地铁报站声,混着熟悉的京腔播报。

姜桃笔尖一顿,墨水在画纸上晕开一小团:“总不能是在上海地铁里吧?”她故意逗他,却听见听筒里传来轻笑,伴随着脚步声靠近的响动——露台门被轻轻推开,穿浅灰色冲锋衣的男人站在逆光里,手里还提着印着“北京稻香村”的纸包。

“猜对了一半。”陆斯衡晃了晃手里的袋子,冲锋衣领口沾着的落叶簌簌滑落,“刚出虹桥站,查了地图,你工作室离这儿就两站路。”

姜桃猛地站起身,插画稿滑落在地也顾不上捡。她看着眼前的人,比视频里清瘦些,眼下有淡淡的青黑,却笑得眼睛发亮。上次见面还是初春,她去北京看他,两人在胡同里吃炸酱面,陆斯衡把自己碗里的黄瓜丝都拨给她,说“上海姑娘得多吃点脆的”。此刻重逢,倒真应了他当时说的“秋天换我去看你”。

陆斯衡自然地弯腰捡起画稿,目光落在那幅未完成的插画上——画里是北京胡同与上海弄堂的拼接画,灰瓦墙下种着梧桐,门墩旁摆着石库门的信箱。“这是给《双城记》杂志画的?”他指尖轻轻点在画纸边缘,“比上次视频里看的更细了。”

“还没定稿呢。”姜桃脸颊发烫,转身去泡咖啡。她记得陆斯衡不爱喝甜的,特意用了他送的骨瓷杯,加了两勺无糖奶精。这杯子是他们去年纪念日互赠的礼物,她的那只留在北京,每次视频时,总能看见它摆在陆斯衡的书桌上。

傍晚两人去了豫园附近的老字号生煎店。姜桃熟练地帮他把生煎戳开小口,放凉了再递过去:“小心烫,跟你说过多少次。”陆斯衡乖乖接过来,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他眼睛一亮:“比北京那家‘上海生煎’正宗多了,下次得带老张来尝尝。”

饭桌上,陆斯衡掏出一个巴掌大的本子递给她,封皮是手工缝制的,印着小小的胡同图案。“这是咱们的‘共享日记’,”他翻开第一页,上面贴着他去香山拍的照片,旁边写着“今天爬山时想,要是桃桃在,肯定要拍一百张枫叶”,“按你说的,每周写一次,现在该你写上海的部分了。”

姜桃摩挲着粗糙的纸页,忽然想起他们为了维持感情做的那些“小事”:每天睡前用微光App同步看十分钟纪录片,周末用腾讯文档列“想一起做的事”清单,上个月还各自买了同款雪松香薰,视频时总说“好像闻到你那边的味道了”。这些细碎的仪式感,就像纽带,把两千公里的距离系得紧紧的。

第二天清晨,陆斯衡跟着姜桃去了田子坊。老弄堂里飘着桂花糖粥的香气,姜桃指着一家手工银饰店说:“上次路过看见这个,觉得你会喜欢。”她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枚刻着“衡”字的钥匙扣,挂坠是缩小版的上海石库门模型。

陆斯衡立刻解下自己的钥匙串,把新挂坠换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袋子:“给你的。”里面是枚胸针,用北京的红叶压制而成,边缘镀了银,别在姜桃的米白色风衣上正好。“特意找老师傅做的,说能保存好几年。”他帮她调整胸针位置,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领口,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相视而笑。

午后他们去了外滩,陆斯衡靠在栏杆上,看着对岸的万国建筑群,忽然说:“桃桃,我申请了上海的交流项目,明年春天过来,至少待半年。”姜桃猛地转头看他,眼里满是不敢置信。“之前怕没把握,没敢告诉你。”陆斯衡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北方人特有的温热,“北京的项目收尾了,正好这边有合适的机会,以后不用再攒见面基金了。”

姜桃想起他们联名账户里的钱,每次发工资,两人都会往里转一笔,备注写着“虹桥到北京南的车票钱”“生煎配炸酱面基金”。那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隔着屏幕说晚安的夜晚,是她感冒时陆斯衡连夜点的外卖药,是他加班到凌晨时她发的“加油”表情包。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黄浦江的风卷起姜桃的长发,陆斯衡伸手帮她别到耳后。“等我过来,”他轻声说,“咱们去吃你说的那家蟹粉小笼,去逛你画里的那些弄堂,再把共享日记写满。”

姜桃点头,把脸埋进他的怀里。远处传来轮渡的鸣笛声,近处是彼此清晰的心跳。她忽然明白,双城之恋从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用细碎的关怀对抗距离,用共同的期待抵御孤单。就像此刻,北京的枫叶与上海的梧桐叶,终于在秋风里相遇。

临走时,陆斯衡在她的日记本上写下:“下一片落叶时,我就不再走了。”姜桃看着那行遒劲的字迹,忽然想起他刚来时,两人在工作室门口重逢的模样——原来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此刻的相拥。

上一章 卷七,雨雾里的旧信与重逢 双城之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卷九,异地恋太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