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鑫出国读书的第四个年头,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的八点,他的直播间总会准时亮起。镜头里的他褪去了少年的青涩,额前碎发被暖光染成浅金,指尖翻动笔记时带着沉稳,聊起课堂趣事又露出熟悉的少年气。直播从不需要剧本,有时是在琴房里弹刚练会的和弦,琴弦振动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过来,温柔得像晚风;有时是对着镜头展示刚做好的意面,酱汁滴落的声响都清晰可闻;偶尔也会坐在书桌前,分享书架上新增的书籍,指尖划过书脊的触感仿佛能穿透屏幕。
弹幕永远是热闹的海洋,粉丝们的提问从“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到“新环境的天气怎么样”,五花八门。朱志鑫总能耐心回应,念到有趣的问题会笑得眉眼弯弯,遇到关心的话语会认真点头致谢。而在这密密麻麻的弹幕中,总有几条格外朴素的问句,像藏在浪潮里的暗礁,反复出现却从不张扬——“睡得好吗?”“训练别偷懒呀?”“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
这些问句没有华丽的修辞,甚至带着点笨拙的重复,却总能精准戳中朱志鑫的软肋。他不知道,这些匿名的牵挂来自远在国内的兄弟们。张极的小号叫
张极的ID是“今天也想喝奶茶”,每次蹲在屏幕前,手指在键盘上悬了三分钟,最终还是删掉“哥我想你了”,敲出最稳妥的“训练别太累”;发送后又怕太显眼,赶紧跟着刷了三条粉丝的应援语打掩护,心脏砰砰跳着盯着屏幕,指尖攥得发白,生怕ID被眼熟的粉丝扒出来。左航的ID是“不想写歌词”,总爱在粉丝的刷屏里混水摸鱼,重复敲着“什么时候回来”,还特意模仿普通粉丝加个波浪号,可发送后又觉得语气太像自己,赶紧换号刷“志鑫今天好帅”打岔,眼睛却死死黏着屏幕,连眨眼都舍不得。苏新皓执着于“睡得好吗”,他记得朱志鑫以前总为了练舞熬夜,出国后没人催着睡觉,这份担忧便成了匿名的问句;每次发送前都要检查三遍ID,甚至换了手机登录,看到朱志鑫回应时嘴角上扬,又赶紧低头喝口水掩饰,怕身边工作人员看出异常。
张泽禹的“想喝碳酸饮料”总爱问“有没有唱新歌”,却从不敢提“等你回来合唱”,发送后会立刻退出直播间,半小时后才敢偷偷登录查看;邓佳鑫的“喜欢安静听歌”只发“照顾好自己”,四字短语反复编辑,怕语气太重暴露,发送后干脆把手机倒扣,耳根却悄悄泛红;童禹坤的“快乐星球居民”爱用打趣的语气问“是不是快回来了呀”,还会故意和其他小号互相点赞、评论“姐妹想法一致”,假装是普通粉丝抱团,心里却在祈祷“千万别被认出来”;
陈天润的“爱看书的小润”会跟着问“学业都完成了吗”,像个冷静的旁观者,可朱志鑫一停顿,他的指尖就不自觉攥紧了衣角,呼吸都放轻;黄朔的“练琴ing”总关心“乐器没生疏吧”,发送后会删掉登录记录;张子墨的“想练rap”刷“有没有新技巧分享”,还特意用了变声器在粉丝群聊过几次,就为了让ID更“真实”;
穆祉丞的“小穆要加油”最直白,反复问“什么时候能见面”,发送后立刻私聊兄弟们“我是不是太明显了”,得到“放心,混在里面看不出来”的回复,才松了口气。他们像一群潜伏在暗处的守护者,步步为营隐藏身份,怕暴露后打乱他的节奏,只敢用最平淡的话语,传递跨越山海的思念。
每次念到这些问句,朱志鑫总会莫名停顿,心里的疑云越来越重。念到“睡得好吗”,他会抬手揉眉心,眼底闪过怅然:“睡得很规律啦,现在不熬夜了”;话音刚落,又忍不住追问:“说真的,这个问题问得太巧了,我以前身边就有人天天催我睡觉,连语气都像”,他盯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ID,“你是不是认识我啊?”弹幕里立刻有人接话“我们都认识你呀”,他却摇头笑了笑,没再追问,心里却记下了这个ID的发言频率——每月直播必到,从不提过分要求,只关心这些细碎的日常。读到“训练别偷懒”,他会笑着比肌肉
:“基本功可没丢”,眼神却飘向镜头外,像是在透过屏幕望什么人,“这个语气……太像我一个朋友了,他以前总这么管着我”,他故意停顿两秒,盯着屏幕看,“要不要大胆承认一下,你是谁?”左航看到这句话时,吓得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赶紧退出直播间,过了十分钟才敢用另一个号登录,看到朱志鑫已经转移话题,才抹了把手心的汗。
而面对“什么时候回来”,他总会沉默两秒,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和以前兄弟们催他吃饭时的敲门声莫名重合。“快了,等我把该完成的做好,就回去见大家”,他说这话时,目光紧锁着那几条反复出现的ID,心里的猜测越来越清晰:这些人绝不是普通粉丝,他们知道自己的作息、习惯,甚至知道自己没说过的小毛病,“到底是谁?为什么一直匿名关注我?”
他曾在直播里认真提起这份疑惑:“我总觉得这几个ID很特别,他们像在‘监督’我,又像在‘等’我,提问的角度太了解我了”,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该不会是我以前的队友吧?你们要是在,就发个暗号?比如……说一句我们以前常说的话?”兄弟们看到这话时,集体屏住了呼吸,张极差点就发了
“今天也要加油呀”,被左航及时私聊制止:“别!万一被粉丝扒出来,会给他添麻烦的”,最终,那几条熟悉的ID什么都没发,只有普通粉丝的刷屏淹没了这个话题,朱志鑫看着屏幕,眼底的疑惑更深了。
有一次,他故意设了个“陷阱”,直播时随口说:“最近练舞不小心崴了脚,还好不严重”,其实只是轻微酸痛,他想看看那些神秘ID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果然,没过两分钟,“今天也想喝奶茶”就发来“脚没事吧?别硬练”,“不想写歌词”跟着刷“有没有冰敷?记得涂药”,“练琴ing”也补了“跳舞注意保护自己”。朱志鑫心里一震——这些关心太及时、太具体了,普通粉丝绝不会这么快捕捉到细节,还知道他以前崴脚爱硬扛的毛病。“你们果然认识我”,
他盯着屏幕,语气笃定,“为什么一直匿名?是有什么顾虑吗?”可那些ID却突然沉默了,再也没发过一条弹幕,直到直播结束都没再出现。朱志鑫盯着黑屏的手机,心里的疑云翻涌:他们到底是谁?为什么既关心我,又不肯暴露身份?
这“快了”一说,就说了四年。第四年最后一个月的直播,朱志鑫刚分享完期末答辩的趣事,指尖划过屏幕,又一次看到了那熟悉的“什么时候回来”。他忽然放下手里的水杯,身体微微前倾,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清晰的轮廓,眼神认真得让直播间瞬间安静:“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要回国了。”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开,满屏的“啊啊啊”和蓝色爱心几乎要溢出屏幕。朱志鑫回国#的词条像坐了火箭,十分钟内冲上热搜第一,后面跟着鲜红的“爆”字,相关话题接连霸占热搜榜前十。粉丝们在评论区狂欢,而兄弟们看到消息时,正散落各地——张极刚结束舞台彩排,坐在后台的折叠椅上,手机差点从手里滑出去,指尖颤抖着给兄弟们发消息:“他要回来了!刚才他盯着我ID问的时候,我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没暴露吧?”;
左航在录音棚里改歌词,耳机里的旋律还在流淌,他却猛地站起来,撞到了身后的音响,慌忙拿起手机回复:“应该没有,我们及时停手了,不过他好像越来越怀疑了”;苏新皓对着镜子练高难度动作,看到热搜的瞬间,动作失误差点摔倒,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往上扬,在群里敲字:“终于能当面解开这个秘密了,他猜了四年,肯定没想到是我们”。
作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