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藏着旧蝉鸣
大暑的热浪裹着蝉声涌进工作室时,苏晓正给窗台的柳编窝搭遮阳棚——是用于朦胧留下的旧竹席剪的,竹篾间还留着他当年编的小纹路,像藏在时光里的密码,轻轻遮着窝里叽叽喳喳的雀儿一家。
“苏姐,猫草田里的小喷泉做好啦!”新人演员举着水管跑进来,水从竹管里细细喷出来,落在猫草叶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按于老师笔记里画的‘毛孩子降温神器’做的,竹管要斜着埋,水才不会冲倒草。”苏晓凑过去看,指尖触到清凉的水珠,忽然想起去年盛夏,于朦蹲在猫草田旁,用矿泉水瓶扎孔浇草,说“天太热,毛孩子们能踩着凉水玩,猫草也能喝饱”。如今水瓶成了竹管喷泉,小橘猫正踩着水花蹦跳,微光趴在旁边,时不时用爪子拍溅起的水珠,像个撒欢的孩子。
窗台的遮阳棚刚搭好,那只灰麻雀就领着幼雀钻回窝里,小雀儿们躲在竹席下,只露出小脑袋啄着碗里的小米——是苏晓按于朦的法子,掺了凉水泡过的绿豆碎,说“绿豆能解暑,雀儿们吃了不中暑”。蝉声越叫越响,竹席的影子落在窗台上,晃悠悠的像首慢调子的歌。
小暑那天的午后,苏晓去救助站送降温冰垫。阳光棚的纱帘拉得低低的,学生们正给毛孩子们梳毛,手里拿着于朦留下的旧梳子,齿间还沾着点福丽的绒毛。“于老师以前总说,夏天梳毛要轻,不然毛孩子会热得不耐烦。”一个学生边梳边说,手里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怀里的小奶狗。苏晓笑着点头,忽然看见火腿叼着块冰垫,费力地拖给角落里的老狗——像极了去年小暑,于朦把冰垫推给瘸腿流浪狗,自己坐在地上扇扇子的模样。
傍晚的风终于带了点凉意,苏晓坐在工作室的窗台边,翻于朦的笔记本。忽然翻到夹在里面的一张旧蝉蜕,翅膀还完整地贴在纸上,背面写着“今年的蝉鸣比去年响,雀儿们好像更爱叫了”。字迹淡了,却能想起他蹲在槐树下捡蝉蜕的模样,眼里闪着像孩子般的光。
新人演员的戏定档那天,苏晓带着三只毛孩子去了宣传现场。背景板上印着剧里的场景——窗台的雀儿窝、猫草田的小喷泉,还有那盏熟悉的旧台灯。有记者问起戏里的温柔细节,年轻演员指着背景板说:“都是于老师教的,他说生活里的小美好,藏在每一个夏天的蝉鸣里,藏在给毛孩子的每一份用心里。”
盛夏的夜晚,蝉声还在窗外轻唱。苏晓翻开摄影集,最新一页贴着宣传现场的照片——三只毛孩子挤在背景板前,旧台灯的暖光映着“温柔”两个字,照片下方写着于朦的话:“盛夏不是燥热,是藏在蝉鸣里的温柔。”
她在照片旁边写了行字,字迹轻得像风:“盛夏裹着你的蝉鸣,把每个日子都过得清清凉凉。”窗外的竹席遮阳棚晃了晃,风铃叮当作响,苏晓抬头,看见月光里,仿佛有个清瘦的身影站在窝旁,正对着雀儿笑,就像从前的每一个盛夏那样,眼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藏在蝉鸣里、永远不会消散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