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起,杰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拾光旧书店。他带来了专业的修复工具——糨糊、竹刀、宣纸、吸水纸,在八仙桌上铺展开来,形成一个小小的修复工作台。曦则在柜台后打理生意,偶尔抬起头,就能看到杰专注工作的身影。
修复古籍是个细致活儿,需要极大的耐心。杰先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书页上的灰尘,再用棉签蘸着特制的溶液,一点点清理霉斑。遇到破损严重的书页,他要将宣纸裁成合适的尺寸,用糨糊小心翼翼地粘补,再用重物压平晾干。整个过程繁琐而枯燥,杰却乐在其中,仿佛在与千百年前的作者对话。
曦有时会端着点心走进隔间,放上一盘刚烤好的蔓越莓饼干,或是一碗冰镇的酸梅汤。她从不打扰杰工作,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一会儿,然后又轻手轻脚地退出去。有一次,杰正在修复一本《诗经》,不小心将糨糊蹭到了手指上,曦看到后,默默递来一张湿纸巾,还俏皮地递给他一颗薄荷糖:“吃颗糖,缓解一下疲劳。”
杰接过薄荷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倦意。他看着曦转身离开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相处的时间久了,两人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杰知道曦喜欢在午后阳光最盛的时候,坐在窗边的摇椅上读诗;曦也知道杰偏爱喝不加糖的绿茶,修复到忘我时,连茶水凉了都没察觉。有时书店里没有顾客,曦会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杰的身边,看他修复古籍。
“你为什么会想做古籍修复师呢?”这天,曦看着杰专注地用竹刀整理书页,忍不住问道。
杰的动作顿了顿,眼神变得悠远。“我爷爷也是做这行的,”他轻声说道,“小时候,我总在他的工作室里玩耍,看他把一本本破旧的书变得完好如初。他告诉我,每本书里都藏着一个世界,修复它们,就是在拯救那些即将消失的世界。”
曦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一本旧书。“我爷爷也经常说,书是有灵魂的,”她轻声回应,“他说每个来书店的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本书,而每本书,也在等待属于自己的读者。”
那天下午,他们聊了很多关于爷爷、关于旧书的故事。杰说起爷爷修复一本明代孤本时,为了找到匹配的纸张,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曦则说起小时候,爷爷抱着她坐在摇椅上,读李白的诗给她听,阳光透过窗户,在书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夕阳西下时,金色的余晖洒满隔间,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随着修复工作的推进,那些原本破旧的线装书渐渐恢复了原貌。当杰将最后一本修复好的《宋词三百首》放在桌上时,曦小心翼翼地捧起来,指尖拂过平整的书页,眼里满是欣喜。“太神奇了,”她抬头看向杰,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就像它们从来没有破损过一样。”
杰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涌起一股成就感。“这些书能重焕生机,也有你的功劳,”他说,“如果不是你细心保管,它们可能早就毁了。”
那天晚上,曦做了一桌子家常菜,算是感谢杰的帮忙。餐桌上,烛火摇曳,映着两人含笑的眼眸。杰发现曦不仅懂书,还很会做饭,一道简单的番茄炒蛋,都被她做得色香味俱全。“以后要是想吃家常菜了,可以随时来书店,”曦笑着说,“只要你不嫌弃我的手艺。”
“求之不得。”杰的回答干脆利落,目光落在曦的脸上,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