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老巷故事集
本书标签: 古代  传说  治愈系     

信箱载新声

老巷故事集

槐树叶的秋香还飘在书屋门口,“故事信箱”就已被投得半满。林乔蹲下身整理稿件时,指尖触到一个封皮画着早点铺的信封,正是小雨送来的第二篇短文,里面详细写了早点铺凌晨三点的灯火和街坊们固定的口味,末尾画着个小小的笑脸。

顾行端来刚温好的梨汤,瞥见信封眼睛一亮:“咱们把这些新故事按主题分类吧,比如‘街巷烟火’‘旧物记忆’,增补版读起来更清晰。”话音刚落,陈爷爷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我把当年杂货铺旁的老槐树故事写下来了,还有赵建国小时候爬树摘槐花的趣事。”

正说着,店门被轻轻推开,赵建国带着儿子和孙子走进来,手里捧着个崭新的木匣子:“我让儿子把账本里的赊账明细整理成了文字,还有孙子画的杂货铺复原图,都给你们送来。”孩子举着画板,上面的杂货铺门口挂着铜铃,树下站着祖孙三代,笔触稚嫩却满是暖意。

林乔和顾行立刻着手分类整理,将小雨的早点铺故事、陈爷爷的槐树记、赵家的杂货铺续篇归入“街巷烟火”类;把蓝布衫阿姨写的绣花绷子往事、王师傅的修鞋工具记放进“旧物记忆”。晓梅主动来帮忙誊写稿件,她的字迹清秀,和外婆当年的笔迹有几分相似,誊好的稿件叠在桌上,渐渐堆成了小小的一摞。

没过几日,周明从文化馆赶来,带来个好消息:“市里的出版社愿意正式出版《老巷故事集》增补版,还想给每个故事配插画。”他带来了一位年轻插画师,女孩刚走进书屋,就被墙上的旧照片和故事信箱吸引:“这些真实的细节,比任何灵感都珍贵。”

插画师在书屋住了下来,每日跟着街坊们走访——清晨去小雨家的早点铺画灶台烟火,午后听陈爷爷讲老槐树的故事,傍晚看王师傅摆弄旧修鞋工具。安安和小伙伴们成了她的小向导,带着她走遍老巷的角角落落,把藏在墙缝里的趣事都讲给她听。

增补版定稿那天,街坊们齐聚书屋。出版社送来的样书摆在长桌上,封面是插画师画的老巷全景:青石板路尽头的书屋挂着风铃,杂货铺、早点铺、修鞋铺依次排开,槐树下站着欢笑的人群。赵建国翻开书页,看到自家的故事和插画,激动地指着给孙子看:“你看,爷爷小时候的地方,就这样留下来了。”

傍晚,小雨抱着刚烤的红薯走进书屋,把一个信封投进信箱:“这是我写的冬天的早点铺,下雪天大家围在一起吃热包子的样子。”林乔打开信箱,里面还有几封新投递的稿件,有返乡年轻人写的老院改造记,有游客留下的老巷印象。

顾行把新稿件放进分类盒,抬头看向窗外渐深的秋色。槐树叶落下几片,飘在书屋的窗台上,与样书的封面相映成趣。林乔捧着样书,指尖拂过插画里的风铃,忽然明白:故事从不是静止的文字,而是一代代人接力写下的温暖。“故事信箱”还会继续被填满,老巷的声息,也会顺着这些笔墨,一直流淌下去。

上一章 书声漫巷时 老巷故事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墨香裹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