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所的汇报室里,投影仪的光落在幕布上,黄凯攥着课题方案的手指微微发紧,却比上次保险金课题时稳了太多。
黄凯我根据案例集里的时间轴,确认公司约定的 6 个月试用期违法 —— 劳动合同只有 2 年,按《劳动合同法》第 19 条,试用期最多 2 个月。
他指着 PPT 上的红色标注,
黄凯赔偿金额算上了试用期工资,参考任律补充的互联网公司判例,还让客户准备了工资流水和解除通知书作为证据。
幕布旁的刘思远微微点头,红笔在评分表上 “举证完整性” 一栏画了勾。任为则俯身对旁边的骆嘉昀轻声说:
任为你看,他连‘解除通知书的送达时间’都标出来了,上次还分不清时效起算日呢。
骆嘉昀挑眉,翻了翻黄凯的方案附件,果然看见案例集第 37 页的复印件,红笔圈出的 “试用期工资计入赔偿基数” 字样格外清晰。
轮到胡明昊汇报时,PPT 上的法条引用精准无误,却在 “举证材料顺序” 上出了错 —— 把 “解除通知书” 放在了 “工资流水” 后面。刘思远的红笔及时点在幕布上:
刘思远实务中要先证明‘解除事实’,再算赔偿金额,材料顺序错了,会让仲裁员找不到重点。
她顿了顿,翻出自己的旧笔记,
刘思远我当年第一次做劳动案,也犯过同样的错,后来在案例集里加了‘举证材料优先级’,你漏看了第 41 页的黑笔注解。
胡明昊慌忙翻案例集,任为适时递过一支荧光笔:
任为这里,我写了‘解除证明>工资证据>其他辅助材料’,下次按这个顺序排,思路会更清。
他指了指胡明昊方案里的 “预防建议”,
任为不过你加的‘试用期约定自查表’很实用,刚好可以放进新版案例集。
汇报间隙,肖扬抱着电脑找到刘思远,语气比之前缓和不少:
肖扬刘律,我这次没写错‘法定’二字,还按案例集的模板检查了三次邮件标题。
他打开已发送邮件,主题栏清晰写着 “[2024-LD003]- 某科技公司劳动案 - 赔偿方案”。
刘思远看着屏幕,红笔在他的评分表上添了行备注:“文书严谨性进步显著,继续保持”,任为在旁边补了个笑脸符号:“下次可以试着在方案里加判例摘要,更有说服力。”
汇报结束后,实习生们陆续离开,汇报室里只剩刘思远和任为整理资料。任为从文件夹里翻出那本北大听课笔记,扉页的未名湖门票根被阳光晒得泛软:
任为早上黄凯汇报时,我突然想起当年借笔记的女生,她当时手里也攥着一支红笔,笔帽上好像有字,只是没看清。
刘思远的指尖顿在案例集上,突然抬头:
刘思远那笔记里是不是有页画了试用期时间轴?我当年借走后,在上面补了个‘1 年合同对应 2 个月试用期’的标注,还错把‘仲’写成了‘中’。
任为慌忙翻开笔记第 15 页,果然看见角落里歪歪扭扭的 “中裁” 二字,旁边用红笔改回 “仲裁”—— 那道红色墨迹的笔触,和她现在用的 “慎独” 红笔如出一辙。
任为真的是你。
任为的声音里带着笑意,阳光落在他眼底,
任为那时候你说要赶去律所加班,我还担心你赶不上末班车,没想到现在成了并肩带教的搭档。
刘思远拿起笔记,指尖轻轻拂过那处修改痕迹:
刘思远我后来想把笔记还你,却再也没在北大课堂上见过你。
两人相视而笑时,办公区的时钟敲了五下。任为抱起桌上的新版案例集补充页:
任为走,去装订间,把胡明昊的‘自查表’和肖扬的邮件模板加进去,再补几页最新的竞业限制判例。
刘思远点头,顺手拿起那支红笔 —— 笔帽上的 “慎独” 二字,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装订间里,裁纸刀划过纸张的声音很轻。任为把实习生们的 “避坑心得” 贴在案例集末尾,刘思远则用红笔在每本封面写了句 “以错为鉴,方得严谨”。
任为下次课题可以做竞业限制纠纷。
任为突然说,
任为案例集里刚补了相关内容,他们刚好能用上。
刘思远抬头,看见他手里拿着的判例复印件,正是昨天两人一起找的(2024)京 01 民终 XXX 号案 —— 和她刚想提议的课题方向完全一致。
夕阳透过装订间的窗户,把两人的影子叠在散落的纸张上。任为递过一本装订好的新版案例集,封面上刘思远的红笔字迹和他的黑笔注解挨在一起,像未名湖往事里那本借出去的笔记,终于在多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重逢。
刘思远接过案例集,指尖碰到他的手,这次没有立刻收回 —— 有些默契,藏在法条和判例里,也藏在多年后夕阳下的相视一笑里,不用多说,便已了然。
作者你们喜欢有观察室情节的还是喜欢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