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与苏明远正面交锋后不久,“晚颜”工作室接到了一个看似前景巨大的订单。一家新成立的、号称专注于“东方美学奢侈品”的品牌“东韵阁”,通过中间人联系到苏清颜,提出要订购一批融合苏绣元素的高端成衣配饰,用于其品牌的首次发布会,订单金额颇为可观,而且要求的交货期非常紧张。
对方派来的业务经理态度诚恳,对苏晚的技艺赞不绝口,对苏清颜的设计理念也表现出极大的认同,甚至提前支付了一笔不算少的定金,显得极有诚意。
然而,苏清颜在初步接触后,却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首先,这家“东韵阁”背景成谜。她动用了“清爷”的部分信息网络去查,发现其注册时间很短,注册资本看似雄厚却来源模糊,实际控制人信息隐藏得很深。其次,对方给出的设计方向和要求,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细节处总有些似是而非,仿佛并不真正了解高端定制的核心和苏绣技艺的难点,更像是在迎合某种模糊的概念。最后,那个过于紧迫的交货期,也透着一种刻意制造压力的嫌疑。
“这个订单,有问题。”苏清颜在工作室里,对苏晚和张叔直言不讳,“很可能是个陷阱。”
苏晚如今对苏清颜的判断已经近乎无条件信任,闻言立刻紧张起来:“那我们要拒绝吗?”
“不。”苏清颜摇了摇头,眼神锐利,“如果真是陷阱,拒绝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不如将计就计,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背后又是谁在指使。”
她怀疑,这很可能与苏明远有关。他正面质疑受挫,很可能转而采用更阴损的商业手段,比如设下合同陷阱、在原材料或工艺上做文章,甚至可能在作品完成后找茬、拒付尾款、败坏“晚颜”的名声。
苏清颜迅速做出了部署:
第一,她让张叔动用所有老关系,严格核查“东韵阁”提供的原材料供应商背景,确保来源清晰、品质达标,并且所有采购流程留下清晰证据。
第二,她亲自重新审核并修改了对方发来的合作合同,将所有可能产生歧义、容易被钻空子的条款进行了细化或删除,增加了对“晚颜”知识产权和工艺标准的严格保护条款,以及对方违约的严厉惩罚条款。她将修改后的合同发回,态度强硬,表示这是合作的基础。
第三,她与苏晚一起,为这批订单重新设计了图稿。图稿依旧精美,符合“东方美学”定位,但苏清颜在其中几个不显眼但关键的位置,融入了一些只有她和苏晚才懂的、极其细微的防伪标记和独特的针法组合。这些“暗记”平时极难察觉,但若对方想在某些细节上污蔑她们工艺不达标,这些暗记就是最有力的反击证据。
第四,她让苏晚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关键步骤都进行高清视频和照片记录,尤其是那些蕴含“暗记”的部位,形成完整的创作过程档案。
苏清颜的应对,如同布置一场精密的防御战,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无懈可击。
果然,“东韵阁”在收到修改后的合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犹豫和拖延,但在苏清颜毫不退让的态度下,最终还是签署了。而在后续的原材料提供和生产跟进中,对方也几次试图在细微处提出一些不合规的要求,或者试图探听核心的工艺细节,都被张叔和苏清颜巧妙地挡了回去。
苏晚在苏清颜的指导下,沉心静气,带领着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傅,严格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制作。她发现,在这种充满警惕和挑战的状态下,自己的心志反而更加沉稳,技艺也在应对各种潜在问题的思考中,得到了新的锤炼。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创作者,更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守护者,守护自己的作品,守护“晚颜”的声誉,守护她们共同的事业。
这个过程,无疑比完成一幅普通的作品要累得多,心弦始终紧绷。但每当她看到苏清颜沉着冷静地处理着各种突发状况,看到她眼中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笃定时,苏晚的心也会随之安定下来。
她隐约感觉到,清颜姐似乎不仅在应对这个订单,更像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而她,正在这盘棋中,从一个被保护的棋子,慢慢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协同作战的重要部分。
订单,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稳步推进。苏清颜和苏晚都在等待着,等待对方图穷匕见的那一刻。她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就在作品交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