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运作后,念棠药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1986年,国家出台新的药品管理法规,对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新规要求所有药品必须达到GMP标准。”质量管理部长汇报,“我们现有的生产线大多不达标。”
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标准。
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初步估算,需要两百万元。”财务总监面露难色。
这对正在扩张的念棠集团来说,是个沉重负担。
管理层出现分歧。
“不如先维持现状,等资金充裕再说。”
“达不到标准就不能生产,这是死规定!”
苏念棠权衡再三,做出决定:“改!必须改!”
她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与国际标准接轨,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技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苏念棠多方筹措,甚至准备抵押自己的房产。
“我这里有些积蓄。”陆北辰拿出存折。
“我们也可以凑一些。”老员工们纷纷响应。
在大家的支持下,资金问题解决了。
技术改造持续了半年。期间,部分生产线停产,效益受到影响。
但苏念棠没有动摇。她亲自监督改造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1987年春天,念棠药业全线通过GMP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达标的民营药企。
认证通过的当天,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因为你们通过了GMP,我们医院决定增加采购量。”
“外资企业也愿意跟我们合作了。”
高标准带来了高回报。苏念棠的远见,再次被证明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