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时光在忙碌又甜蜜的日子里悄然溜走,转眼就到了高二分班的时候。凌晚舒选了文科,时璟年选了理科,虽然不在一个班了,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受到影响。
每天早上,时璟年会提前在教学楼楼下等凌晚舒,给她带一份温热的早餐;中午,他们会一起去食堂吃饭,分享彼此班里的趣事;晚上,他们会在学校的小路上散步,聊聊当天的学习内容,或者只是安静地并肩走着,感受彼此的陪伴。
画室依旧是他们的秘密基地。只是现在,他们不再只是画画和看书,更多的时候是一起在这里学习。凌晚舒画累了,就会靠在窗边,看着时璟年认真做题的样子,然后拿起速写本,悄悄把他的身影画下来;时璟年学累了,就会走到她身边,看着她的画,给她讲一些理科班的趣事,逗她开心。
有一次,凌晚舒的美术老师推荐她参加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绘画比赛,主题是“青春与梦想”。凌晚舒有些犹豫,怕自己画不好,也怕耽误学习。
时璟年知道后,鼓励她说:“这是个好机会,你的画那么好,一定要参加。别担心学习,我帮你补落下的课程。”
在时璟年的鼓励下,凌晚舒报名了比赛。她把自己的参赛作品主题定为“并肩的足迹”,画的是她和时璟年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梧桐树下的初遇、画室里的陪伴、运动会上的奔跑、自习时的讨论……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青春的温暖与美好。
为了不耽误学习,凌晚舒只能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画画。时璟年每次都陪着她,帮她准备画具,给她买吃的,在她画不下去的时候,给她加油打气。
比赛结果出来那天,凌晚舒正在上课,时璟年偷偷跑到她的教室门口,对着她比了个“胜利”的手势。下课后,凌晚舒跑出去,时璟年一把抱住她,兴奋地说:“凌晚舒,你获奖了!全国二等奖!太厉害了!”
凌晚舒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
“真的!我刚看了比赛官网,你的画还被放在首页展示呢!”时璟年拿出手机,给她看官网的页面。
看着自己的画被展示出来,凌晚舒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不是难过,是激动,是开心。她知道,这份荣誉里,有一半是时璟年的功劳。
那天晚上,他们在画室里庆祝。时璟年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上面插着两根蜡烛。“这是庆祝你获奖,也是庆祝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他笑着说。
凌晚舒闭上眼睛,默默许愿:希望能一直和时璟年在一起,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一起走向未来。
吹灭蜡烛后,时璟年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递给她。凌晚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条银色的项链,吊坠是一个小小的画笔形状,上面刻着“璟”字。
“这是我给你的奖励。”时璟年帮她戴上项链,“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看到这个吊坠,就会想起我。”
凌晚舒摸着脖子上的项链,眼泪又掉了下来:“时璟年,谢谢你。”
“傻瓜,谢什么。”时璟年帮她擦去眼泪,认真地说,“凌晚舒,我们约定好,一起考上北京的大学,好不好?你去学美术,我去学计算机,我们在同一个城市,继续在一起。”
“好!”凌晚舒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憧憬。
从那天起,“北京”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彼此的名字写在错题本的扉页上,把对方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每次累了、想放弃的时候,只要想到对方,想到那个约定,就又有了动力。
高二的时光过得飞快,他们一起经历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起在梧桐树下看了两次落叶,一起在画室里度过了无数个安静的傍晚。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默契也越来越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高三来临的时候,学习压力陡增。每天有做不完的试卷,考不完的试,教室里的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凌晚舒有时候会因为画不出满意的作品而烦躁,时璟年就会陪她去操场跑步,听她倾诉;时璟年有时候会因为解不出数学题而焦虑,凌晚舒就会给她递上一杯温牛奶,帮她整理思路。
他们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互相扶持,互相慰藉,在高三的风雨里,一起努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