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汇演的消息像颗小石子,在苏晓心里漾开层层期待的涟漪。从甜品店回去的路上,她攥着画筒上晃动的木头钢琴钥匙扣,满脑子都是和江熠合作的场景——聚光灯下,他指尖流淌出旋律,她笔下晕开色彩,仿佛整个舞台都成了他们的小世界。
周一清晨的早读课刚结束,江熠就把一张乐谱递到了苏晓面前。“我选了首曲子,叫《晨光漫巷》,”他指尖点在五线谱上,声音带着细碎的笑意,“你听的时候,能不能想象出画面?这样画画的时候,节奏能更合。”苏晓接过乐谱,指尖触到纸页上淡淡的铅笔印记,显然是他反复修改过的,心里顿时软成一片。
接下来的几天,学校琴房成了他们最常待的地方。每天放学后,江熠会先坐在钢琴前弹奏,苏晓则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摊开素描本速写。起初她总跟不上节奏,有时刚画完一片天空的底色,曲子就已经到了高潮。江熠从不催她,只是停下琴键,耐心地问:“是不是这段太快了?我可以放慢点,或者我们分段练。”
有一次,苏晓正专注地画着琴键旁的光影,忽然听见江熠的琴声顿了顿。她抬头,看见他望着自己的素描本,眼里带着笑意:“你把琴键画得比实际宽了点。”苏晓脸一红,赶紧伸手要改,却被他按住手腕:“不用改,这样很好看,像你眼里的琴键。”阳光从琴房的窗户斜进来,落在他低垂的眼睫上,苏晓忽然觉得,此刻的画面比速写本上的任何一笔都要动人。
筹备到第三天时,苏晓遇到了个难题——她想在表演时用画板现场作画,但普通画板太重,携带不方便,而且画纸大小也得和舞台背景适配。她对着画板发呆时,江熠忽然从背后递来一个折叠式画架:“我问美术老师借的,你试试?”画架是浅木色的,边角被磨得光滑,显然用了很久。苏晓展开画架,刚好能放下她准备用的画纸,抬头时撞进江熠含笑的眼睛:“我猜你会需要这个,昨天特意去美术室找老师问的。”
周五的排练格外认真。江熠穿着校服,指尖在琴键上翻飞,《晨光漫巷》的旋律像流水般漫满琴房。苏晓站在画架前,握着画笔的手不再紧张——她看着江熠专注的侧脸,想起比赛日清晨的肉包、没拆的信封、画筒上的钥匙扣,那些细碎的温暖忽然都融进了画面里。她笔尖落下,先是浅蓝的天空,再是带着阳光的小巷,最后在画面角落,添了个坐在钢琴前的少年剪影,衣角处藏了抹和木头钢琴钥匙扣一样的浅黄。
“画好了?”江熠的琴声刚落,就转身看向她。苏晓点点头,把画纸举起来,脸颊有点发烫:“不知道能不能和你的曲子合得上。”江熠走过来,目光落在画角的少年剪影上,嘴角弯起的弧度越来越大:“合得上,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他忽然伸手,轻轻拂去她鼻尖沾着的一点颜料,动作自然又温柔,苏晓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画具。
就在这时,琴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蓝馨苑探进头来,手里还拿着个相机:“我就知道你们在这儿!班主任让我来拍点排练的照片,说是要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她举着相机,对着苏晓和江熠,还有画架上的画,连续按了好几下快门,“哇,你们这画面也太有感觉了吧!文艺汇演肯定能拿第一!”
苏晓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她站在画架前,江熠站在她身边,两人都看着画纸,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被镀了层金边。她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一张便签纸,快速画了个小小的相机,旁边写着“谢谢馨苑”,递了过去。蓝馨苑接过便签纸,笑得眼睛都弯了:“太可爱了!我要好好收着!”
等蓝馨苑走后,琴房又恢复了安静。江熠重新坐回钢琴前,指尖轻轻碰了碰琴键,忽然说:“苏晓,文艺汇演那天,我想给你个惊喜。”苏晓抬头看他,眼里满是好奇:“什么惊喜啊?”他却故意卖关子,只笑着摇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要保密。”
夕阳渐渐沉下,把琴房的窗户染成了暖橙色。苏晓收拾好画具,江熠帮她提着折叠画架,两人并肩走出琴房。晚风拂过,带着初秋的凉意,却一点都不冷——因为身边有彼此,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期待。苏晓看着江熠的侧脸,忽然觉得,比起比赛日的星光,此刻琴房外的夕阳,好像更让人心动。
“对了,”苏晓忽然想起陆星辞,掏出手机给他发了张排练时的照片,“我们在准备文艺汇演,你要不要来看?”没过多久,陆星辞就回复了:“当然要!到时候我带我们班同学来给你们加油。对了,我最近在学摄影,到时候帮你们拍点好看的照片。”
苏晓把手机递给江熠看,两人相视而笑。路灯忽然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文艺汇演,提前铺好了温柔的底色。而琴房里,那架钢琴的琴键上,似乎还留着《晨光漫巷》的余温,等着在舞台上,与画笔一起,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