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帝国绝密档案【编号:E-739(修订版)】
档案名称:地球联合军Engred系列机甲战力分析报告(增补战区武器及型号分类)
档案等级:最高机密(仅限轨道骑士及元帅级查阅)
记录日期:2053年1月4日(全面进攻前一日)
一、Engred-1系列机甲(退役/残编机型)
- 基础参数:身高10米(人类身高2倍放大5倍),体重82吨,老式氢燃料电池供能,续航4.5小时,无电磁护盾,钛合金复合装甲(8cm厚)。
- 型号分类:
- 常规型:无字符标识,仅配备基础武器。
- 1B(重火力压制型):装甲加厚至10cm,搭载额外火箭发射器,体重增至95吨,续航缩短至3小时,激光防御能力无提升,机动性进一步下降。
- 战区武器配置:
- 亚洲战区:华夏JBZ-178机甲版重机枪(35mm口径)、日韩制式机甲版冲锋枪(25mm口径)。
- 欧美战区:前北约7.62mm机枪机甲版(38mm口径)、美国M60机枪机甲版(35mm口径)。
- 非澳战区:混搭前北约及美国制式武器机甲版(30-35mm口径)。
- 核心缺陷:无推进装置,能源核心暴露,易受电磁干扰。
- 部署现状:仅存于二线阵地及征召部队,崇岛战役出现1架1B改型。
二、Engred-2系列机甲(主力机型)
- 基础参数:身高13米(人类身高2.6倍放大5倍),体重110吨,氢燃料+电能混合供能,续航6小时,简易电磁护盾(抵御1次脉冲弹),钛钨合金装甲(12cm厚)。
- 型号分类:
- 常规型:无字符标识,标准武器配置。
- 2A(近距离搏杀型):背部内嵌伸缩机械战刀(6米长),移除部分远程武器,装甲局部加厚至14cm。
- 2B(重火力压制型):搭载大口径榴弹发射器,装甲加厚至16cm,体重增至130吨,续航缩短至3小时,激光防御薄弱,机动迟缓。
- 2C(战略支援型):移除主武器,搭载氢电池燃料舱、弹药补给模块及简易维修工具,可为友军提供战场补给。
- 战区武器配置:
- 亚洲战区:华夏JBZ-191机动步枪机甲版(40mm口径)、日韩制式机甲版突击步枪(35mm口径)。
- 欧洲战区:前北约SCAR步枪机甲版(42mm口径)、HK416步枪机甲版(40mm口径)。
- 美洲战区:美国M7机动步枪机甲版(45mm口径)、M249机枪机甲版(38mm口径)。
- 非澳战区:混搭前北约及美国制式武器机甲版(38-42mm口径)。
- 核心缺陷:护盾能耗高,关节能量板为弱点,电子系统易受脉冲干扰。
- 部署现状:一线防御主力,占机甲总部署量70%,各战区均有大规模列装。
三、Engred-3系列机甲(新列装机型)
- 基础参数:身高13米,体重125吨,高纯度氢燃料供能,续航8小时,强化电磁护盾(抵御2次粒子束),纳米复合装甲(15cm厚),搭载辅助瞄准系统。
- 型号分类:
- 常规型:无字符标识,配备标准重型武器。
- 3A(近距离搏杀型):腰间内嵌双伸缩机械战刀(5.5米长),肩部加装脉冲匕首,机动性提升10%。
- 3B(重火力压制型):搭载重型粒子炮及多联装导弹发射器,装甲加厚至18cm,体重增至150吨,续航缩短至4小时,激光防御无效,行动笨拙。
- 3C(战略支援型):搭载高效氢燃料补给舱、精密维修机械臂及弹药自动装填模块,可同时为2架机甲提供补给维修。
- 战区武器配置:
- 亚洲战区:华夏JBZ-202步枪机甲版(45mm口径)、日韩制式机甲版高精度步枪(42mm口径)。
- 欧洲战区:前北约HK433步枪机甲版(48mm口径)、FN SCAR-H步枪机甲版(45mm口径)。
- 美洲战区:美国M7A1机动步枪机甲版(50mm口径)、M2HB机枪机甲版(48mm口径)。
- 非澳战区:混搭前北约及美国制式武器机甲版(45-48mm口径)。
- 核心缺陷:瞄准系统依赖电磁信号,能源核心散热差,关节灵活性不足。
- 部署现状:仅部署于重点防御区域,占机甲总部署量15%,尚未规模化列装。
四、综合评估
Engred系列机甲技术落后,战区武器配置杂乱,型号虽多但核心短板(能源、防护、电子对抗)未解决。建议优先用电磁脉冲武器瘫痪电子系统,集中火力打击能源核心及关节弱点,针对重火力型可利用机动性绕后攻击,战略支援型为优先歼灭目标以切断地联补给链。



档案签署:杜迪拉克大元帅
加密标识:Black-Red-7(黑红7级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