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不会被尘世所玷污,不会被俗世的喧嚣所牵累,不会被任何事情所打败,因为他们是坚强的,勇敢的,坚毅的是为所有外物都不能打动的,拥有高尚节操的人。然而在这之前,必将经历难以言说的苦难。
我们的故事,我们伟大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西方用邪片打开了元国的大门,侵战着元国的土地,略夺着元国的资源,奴役着元国的百姓。国内各地反判的军队四起,元国无力对抗西方各国的军队,也无力对抗国内各地的反判军,只能割舍沿海港口土地请西方人攻打各地的反判军,反判军最终被镇压,各地的起义军被围杀清剿,山河破碎,皇帝软弱,实际掌权者只顾自己享受,倾数百万两过寿,却不肯花一分一毫于国家军于军事,最终只能被逼着割地赔款,流落苍野,苟延残喘。国家动荡,山河破碎,我们急需一个打破黑暗,带我们走向光明的人----
元丰2年冬月
一声啼哭,一阵惊雷,在竹草村的一家姓启的农民家中,怀胎10月的女子诞下了一名男孩,在烛火摇曳的茅草屋中 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堂屋中,吧嗒吧嗒的抽着手中的旱烟锅,脸中不时露出焦急的神色,突然里屋传出一声婴孩的啼哭,接生的稳婆传出了生了,生了的声音,一个小女孩从里屋走出面露喜色的,对坐在座位上的中年男子说,爹,娘生了,是个弟弟,8斤6两。里屋里时不时传出婴孩啼哭的声音,男子眉头舒缓,但并未露出喜色,去拿点小米,煮点米粥给你娘端去。好,小女孩说着往旁边的灶屋走去。中年男子招呼过稳婆送走后,走向里屋。一个面色憔悴的中年妇女躺在床上看着放在旁边的孩子,脸中露出喜色。
立元,快,快来看看咱们的儿子,男子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妇女,翠莲你没事儿吧!男子坐在床边,用粗糙的双手抚顺着妻子的头发,没事儿,也该给咱们儿子起个名字,男子没有说话,拿起床边的陶瓷碗用勺子挖了一勺小米粥放在嘴边微微吹凉,天儿冷,先喝点粥,暖暖身子吧!嗯好!女子笑着说,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突然又传出两句诗来,“金龙俯首仰明主,开天辟地造炎黄”听声音似是两个人说的,男子起身走去开门,打开门见一个身穿道袍和身披袈裟的老人站在门外,一人拿着浮尘一人拿着禅杖,(福生无量天尊,南无阿弥陀佛)两人施礼,见过两位高人,高人不敢当老和尚笑着说,不知贵府是否有新生之子,男子笑着说,我家娘子今日正生了一名男婴,说着便将两人引进屋来,送上了半碗茶水,老道长说不知我可否见一下令郎,自然自然两位捎带我这就去将他抱出,不时中年男子便将孩子抱了出来,老道接过孩子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老僧开口道,不知令郎可有名字,中年男子说,还未有来得及起名,老僧笑道不知我二人可否有幸为令郎起一个名字,中年男的笑道自无不可还请高人启示,老僧笑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你以后就叫“明公”吧!至于字嘛!就交给老道我了,老道接过孩子扮了个鬼脸冲启明公笑道,即“明公”便也知行合一,所以你的字便叫,知一,吧!老道说完,怀中的启明公露出着还未发育的粉嫩的小牙呵呵笑着。
元丰8年春---
转眼六年过去了,启公明六岁了,说来也怪自从启公明出生启家的运势也好了起来,再加上启父勤快,通过贩卖药材,使家中生活越来越好,从曾经全家一月进项25文,到二年前全家一月进项一块银币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家中也购进了几亩土地现在有十四亩了,去年又买了头牛开了个油坊,现在每月三块银币和几十文钱,屋上的茅草也在后来换成了青瓦,还修了个院墙,虽然是土的但一个人弄不了请了个人帮工还花了20文工钱让启立元心痛半天。
田里正插秧的时节,启母坐在田埂上休息,启父边坐在旁边抽着旱烟休息,立元我想让明公去村东的私塾读书,学些知识,长些见识。启父不语,只是又抽了两口烟便起身继续插秧去了,启母还想说些什么,但终还是没有开口,喝了口水也继续忙去了。
启明公今年6岁,体格壮硕,做事机灵,为人机敏,谦逊懂礼深受邻里喜爱,就算村中一向自持甚高的员外,对启明公也是倍加喜爱。员外本是前朝进士名叫方文龙,因不喜朝中风气,便弃官归家,因为是家中富贵又是家中独子,故而在十几年前其父过世后家中一切便由他继承,家中土地百余亩,骏马四匹,牛十只,羊无数。其为人清高,但内心却极善,虽不愿意与农户多接触,但也时常接济穷苦人家,农忙时也会把牛借出去,在竹草村也是极负盛名,被人敬重。有一日方文龙自作独吟了两句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