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龙好似在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那是自己是意气勃发,胸怀万丈,志吞四海,一腔拳拳报国之心“昭然若揭”,然朝廷腐败,政权崩溃,统治者昏庸,以至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大片土地荒芜,很多地方几乎是“万里无人烟”,大面积的爆发瘟疫,大面积的发生灾害,在不为人知的其他地方,更是存在着,只在书本上听说过的易子而食。走在城外,山坡荒芜到,几乎一根草都没有。树上的树皮被拔掉啃食,因为地上没有草,人们只能把地里的草根也被刨出来吃掉。但是就像这样,不像食物的食物,也被人疯抢。那时的方文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鸟无栖树,什么叫做痛心易子食。
但那时但那时的方文龙,对朝廷依然有信心,他只当这些是因为天灾不断而造成的,殊不知,当他以进士功名,走进那些大臣家中,走进那高墙大院的皇宫,看到了他们的吃食,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那时的那时的方文龙,只当是京城与众不同,但当他得知,想要走过你竟然要掏银子,不然任你是状元功名,也只能老老实实回家种地。那时的方文龙意气风发,一腔热血,直言进谏,上书皇帝的时候,却被宫廷的护卫像丢死狗一般丢出午门,那时他才明白,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了!他愤懑不平,解下官袍,丢了顶戴花翎回家去了,并决定此生再不入皇城。
他心灰意冷的回到家,自此隐居,再不问世。但心中的家国情怀,一直让他放不下,于是,特别把家中的土地散了出去,每年只收很小一部分田租,有一些逃荒而来的外乡人,他也多有接济,给予他们土地,有些则送到了他的工坊,给予钱财和食物。整个竹草村从原来的六十余户,到现在的一两百户,都是方文龙接济过来的,因为他之前做高中进士,所以都尊称他为方员外。
方文龙看了看启明公说,你的父亲可否有送你去读书,启明公摇了摇头,方文龙叹了口气,问到你想不想读书?想不想识字,启明公重重的点了点头,你有大志,不应该就此被埋没,如果你想可以,拜我为师,我传授你知识,教你识字,教你道理。可否,启明公摇了摇头,说先生这我需要问我父亲,父亲常教导我,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恩惠,方文龙笑了笑摸了摸启明公的头,行,是个好孩子一会我陪你回家与你父亲说清楚。
晌午,启母早早回到家做饭,这时方文龙带着启明公回到他家。娘,启明公亲亲的喊了一声。方先生来了,启母应了一声,赶忙边解围裙边往门外走,方员外,你怎么来了。启母笑着说道,快快,快请进。堂屋里,启母把方员外迎到正座,从抽屉里拿出用纸包的洋火,点燃递到方员外面前,方文龙抽了口水烟,我想收你家明公做弟子,特地前来与你商量一下。启母会心一笑,说到,可以是可以,但还是要听一下我家那口子的想法,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好做主,说着启父和启明公的妹妹,干完活从地里回来,进门便看到方先生与启母交谈,赶忙走到身前施礼打招呼,不知方员外新来有何贵干,如有需要,我一定前往帮忙。方文龙笑了笑说道,你家明公是个好孩子,人聪颖,有大志。我想收其为弟子,教他读书认字,日后好一番作为,特来与你商量一番,方文龙说的话很客气,启父笑了笑没接话,只是去灶台边,把那个带火的秸秆,点燃了旱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