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万象更新,可潜藏的隐患仍未根除——京畿兵权虽收归朝廷,地方藩王却因萧煜之乱心存戒备,暗中囤积粮草、扩充私兵;江南水患刚平,流民四起,若处置不当恐生民变;更有匈奴趁新帝初立,频频袭扰边境,索要岁贡。
“藩王尾大不掉,流民亟待安置,匈奴虎视眈眈,三大难题需同时破解。”早朝之上,展云姝身着长公主朝服,手持象牙笏板,语气沉稳,“臣妹以为,当‘恩威并施’——对藩王,削其兵权、许其富贵;对流民,开仓放粮、分田安居;对匈奴,强硬回击、遣使议和。”
新帝赵珩虽年少,却已颇具帝王气度,点头道:“长公主所言极是,具体如何施行,还请长公主与徐丞相、展将军商议后,拟出章程。”
退朝后,三人齐聚东宫书房。
徐舟野铺开舆图,指尖划过江南地界:“流民安置需先调粮,江南漕运刚恢复,可从国库调拨三百万石粮食,再令地方官员开设粥棚,登记流民户籍,择无人耕种之地分田,让其安居。”
展云峥补充道:“匈奴屡犯边境,秦岳将军已击退两次,但需防其大举来犯。臣愿率五万精兵驻守雁门关,再派使者前往匈奴王庭,告知其若再袭扰,必举兵北伐,绝其生路。”
展云姝颔首,笔尖落在藩王封地:“藩王之中,以宁王、蜀王势力最强。可封宁王之子为驸马,入赘京城;蜀王贪财,可赐其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换取其交出兵权。其余藩王见此,必不敢违抗。”
计策既定,三人分工行事。
展云姝亲自前往宁王封地,宁王本欲抗拒,却见展云姝身后跟着两万精兵,又听闻可与皇室联姻,保住富贵,终是松了口,当场交出兵权,送其子随展云姝回京。
蜀王见宁王归服,又得了丰厚赏赐,也乖乖交出兵权,闭门谢客。
其余藩王见状,纷纷效仿,京畿内外兵权尽归朝廷,藩王之乱隐患彻底消除。
江南流民安置也颇为顺利。
徐舟野亲自督办,开仓放粮,分田到户,还招募流民修缮水利、修建道路,既解决了流民生计,又改善了地方基础设施。
数月后,江南恢复往日繁华,流民安居乐业,再无动荡之虞。
边境之上,展云峥率大军驻守雁门关,匈奴见大靖兵强马壮,再不敢轻易袭扰。
派去的使者带回消息,匈奴愿与大靖议和,互不侵犯,互通贸易。
三大难题逐一破解,朝堂清明,百姓安居,边境太平。
新帝赵珩对展云姝愈发信任,凡军国大事,必先征询其意见。
徐舟野总领百官,整顿吏治,罢免贪官污吏,提拔寒门才子,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展云峥节制天下兵马,训练新兵,整顿军纪,大靖军力日益强盛。
这日,展云姝正在府中批阅奏折,晚翠进来禀报:“长公主,徐丞相派人送来消息,说西域诸国遣使来朝,愿与大靖结盟,互通贸易。”
展云姝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西域诸国地处丝绸之路要冲,与他们结盟,不仅能互通有无,还能牵制匈奴。传我命令,备好仪仗,明日随陛下一同接见西域使者。”
次日,皇宫大殿之上,西域诸国使者献上珍宝特产,言辞恳切地表示愿与大靖结盟。
新帝赵珩龙颜大悦,下旨与西域诸国签订盟约,开放边境贸易,设立榷场,互通有无。
消息传回西域,诸国纷纷响应,丝绸之路再度繁荣,大靖的丝绸、茶叶、瓷器远销西域,西域的宝石、香料、骏马也源源不断传入中原,朝廷税收大增,国力日益强盛。
边境安定,内政清明,贸易繁荣,大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朝臣同心同德,共辅新帝;周边诸国皆遣使来朝,尊称大靖为“天朝上国”。
展云姝站在皇宫的阁楼上,看着万里晴空下的京城,心中满是欣慰。
从重生复仇到护国安邦,从宅斗权谋到定鼎朝堂,她终于实现了前世未能完成的心愿,守护了家人,守护了江山,也守护了这太平盛世。
徐舟野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杯清茶:“如今国泰民安,你也该歇歇了。”
展云姝接过茶杯,微微一笑:“是啊,该歇歇了。只是这江山社稷,仍需时时警醒,不可懈怠。”
徐舟野看着她眼中的光芒,轻声道:“有你我在,有陛下英明,有展将军守护,大靖定会永远繁荣昌盛。”
展云姝点头,心中充满了希望。
这一世,她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大靖的命运。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证明了女子亦可执掌乾坤,亦可护国安邦。
定鼎朝堂,安邦定国,展云姝的传奇,在这太平盛世中,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