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牵着沈知夏的手往家走,夕阳正把云层染成橘红色。保温桶里的排骨汤还剩小半,沈知夏一路絮叨家里的事:“团团昨天把我新买的毛线球咬坏了,我罚它饿了一顿,结果晚上它就趴在我枕头边撒娇,你说气不气人?”
沈砚听着,嘴角笑意就没散过。她侧头看沈知夏,风把她的头发吹到耳后,露出小巧的耳垂,和小时候扎着羊角辫的模样慢慢重合。那时候沈知夏刚上小学,每天放学都在派出所门口等她下班,手里攥着一颗糖,见到她就蹦着喊“姐姐”。
“对了姐姐,”沈知夏忽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掏出一张宣传单,“我们公司下周要去社区做禁毒宣传活动,你能不能来给我们讲讲啊?就像你以前给我讲案例那样。”
沈砚接过宣传单,指尖拂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字样,心里一动。她想起实习时遇到的那个藏毒女人,想起老周说的“辜负”,点头应道:“好啊,正好我也有些案例想跟大家说说,尤其是新型毒品的辨别方法。”
宣传活动定在周六上午,沈砚特意穿了警服。走进社区活动中心时,沈知夏正带着同事们布置场地,看到她进来,立刻笑着迎上来:“姐姐,你来了!快坐,我给你泡了菊花茶。”
活动开始后,沈砚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提前准备好的PPT。她没一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先拿出几张新型毒品的样品照片——有伪装成奶茶粉的,有印着卡通图案的“邮票”,还有包装成巧克力的。“大家看,这些东西看起来和普通零食没什么区别,但其实都含有致幻成分,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台下居民们都凑了过来,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小声议论。沈知夏站在角落,看着沈砚从容讲解的样子,眼里满是骄傲。她想起小时候,沈砚第一次穿着警服回家,她也是这样,拉着邻居家的小朋友,骄傲地说“这是我姐姐,是警察”。
讲到案例时,沈砚没提“破晓”专案的细节,而是选了一个更贴近生活的故事:“去年,我们支队接到一起报案,一个16岁的男孩在KTV误食了朋友给的‘奶茶’,之后产生幻觉,从二楼跳了下去,虽然保住了命,但下肢终身瘫痪。他的父母赶到医院时,哭得当场晕了过去。”
台下安静了下来,有位阿姨红了眼眶,小声说:“现在的孩子太容易上当了,可得好好教他们辨别。”沈砚点点头,继续说:“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遇到可疑物品及时报警,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的人。”
活动结束后,不少居民围着沈砚咨询问题。有位老爷爷拉着她的手,说自己的孙子总爱去网吧,担心他遇到坏人。沈砚耐心地给老爷爷讲了网吧里常见的毒品陷阱,还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爷爷,要是您有什么担心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等送走最后一位居民,已经快中午了。沈知夏收拾着讲台,笑着说:“姐姐,你今天讲得真好,好多人都跟我说,以后会多注意这些事呢。”沈砚帮她把东西装进袋子,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能帮到大家就好。”
回家路上,两人路过一家宠物店。沈知夏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橱窗里的一只小狗:“姐姐,你看那只金毛!多可爱啊,跟我们之前说的‘平安’一模一样!”
沈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橱窗里的小金毛正摇着尾巴,黑色的眼睛亮晶晶的。她想起两人的约定,心里一暖,拉着沈知夏走进宠物店:“进去看看?要是合适,咱们就把它带回家。”
店主是个热心的小姑娘,看到她们进来,连忙介绍:“这只金毛才三个月大,特别乖,已经打了第一针疫苗了。”小金毛似乎知道有人要带它回家,凑到沈知夏脚边,用头蹭了蹭她的裤腿。
沈知夏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小金毛的头,小金毛立刻舔了舔她的手心。“姐姐,它好乖啊!”沈知夏抬头看沈砚,眼里满是期待。沈砚笑着点头:“那就带它回家吧,以后它就是咱们家的‘平安’了。”
把“平安”带回家后,团团一开始还对着它哈气,没过多久就凑到一起玩了。沈知夏忙着给“平安”铺窝,沈砚则在厨房准备午饭。她看着客厅里沈知夏和两只小动物玩耍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有家人,有牵挂,有值得守护的温暖。
可这样的平静没持续多久。周一早上,沈砚刚到支队,就看到会议室的灯亮着。老周和大刘坐在里面,脸色都很严肃。“沈砚,你来了。”大刘朝她招手,把一份文件推到她面前,“‘破晓’专案有新线索,阿坤的上线还有一个漏网之鱼,叫‘老鼠’,据说手里有一批新型毒品,准备在下周的音乐节上贩卖。”
沈砚拿起文件,指尖划过“老鼠”的照片——中等身材,戴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像个普通的上班族。“音乐节人流量大,不好排查啊。”她皱起眉头,想起之前在物流园的经历,这种大型活动,嫌疑人很容易混在人群里。
老周点点头,说:“所以这次,我们打算让你和我伪装成情侣,去音乐节现场排查。你年轻,不容易引起怀疑,而且你对新型毒品的辨别方法也熟悉。”
沈砚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沈知夏,想起家里的“平安”和团团。但她知道,这是她的责任,她不能退缩。“好,我没问题。”她抬起头,目光坚定,“需要我做什么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沈砚都在忙着准备音乐节的排查工作。她和老周一起研究了音乐节的场地地图,确定了重点排查区域;还特意去买了几件休闲装,练习如何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观察周围的人。
晚上回家时,沈知夏总是做好了饭等她。看着沈知夏忙碌的身影,沈砚好几次想把任务告诉她,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怕沈知夏担心,怕她像上次那样哭。
周五晚上,沈砚洗完澡出来,看到沈知夏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张音乐节的门票。“姐姐,你看!我同事给了我两张音乐节的门票,下周咱们一起去好不好?听说有你喜欢的乐队表演。”沈知夏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沈砚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走过去,坐在沈知夏身边,轻声说:“知夏,下周我可能要加班,去不了了。”
沈知夏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放下门票,小声说:“又是加班吗?你都好久没陪我出去玩了。”语气里带着委屈,却没有责怪。
沈砚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心里满是愧疚:“对不起,知夏,等我忙完这阵子,一定陪你去看演唱会,好不好?”
沈知夏点点头,靠在她肩上:“我知道你忙,我就是有点想跟你一起出去玩。”她顿了顿,又说:“姐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别太累了。”
沈砚心里一暖,紧紧抱住她:“我会的,放心吧。”
音乐节当天,沈砚和老周提前两个小时到了现场。她穿着白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大学生。老周则穿着休闲外套,手里拿着一个相机,两人并肩走着,看起来和其他情侣没什么区别。
“注意看那些背着双肩包,眼神四处张望的人,”老周小声说,“‘老鼠’很可能会把毒品藏在背包里,或者交给下线。”
沈砚点点头,目光在人群中搜索。音乐节现场很热闹,到处都是年轻人,音乐声震耳欲聋。她跟着老周走到主舞台附近,这里人流量最大,也是最容易藏人的地方。
突然,沈砚的目光停在一个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身上。他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手里拿着一杯奶茶,却不像其他人那样跟着音乐摇摆,而是时不时抬头看四周,眼神很警惕。更重要的是,他的黑框眼镜,和文件里“老鼠”的照片一模一样。
“老周,左前方,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沈砚压低声音,手指悄悄指了指那个方向。老周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轻轻点了点头:“跟上他,注意保持距离。”
两人跟着“老鼠”穿过人群,来到一个相对偏僻的休息区。“老鼠”左右看了看,然后从双肩包里拿出一个白色的小袋子,递给了一个穿红色裙子的女人。那个女人接过袋子,从钱包里拿出一沓钱递给“老鼠”。
“就是现在!”老周的声音刚落,沈砚就冲了上去。她一把抓住“老鼠”的手腕,另一只手按在他的肩上,将他按在墙上。“警察!不许动!”
“老鼠”愣了一下,然后拼命挣扎:“你们是谁?放开我!”他的力气很大,沈砚的胳膊被他拽得生疼,但她死死抓着他的手腕,不肯松手。
就在这时,那个穿红色裙子的女人想跑,老周立刻追了上去,很快就把她按在了地上。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小声议论。沈砚掏出对讲机,对着里面说:“指挥部,目标已控制,位置在休息区,请求支援!”
没过多久,支援的警察就到了。他们把“老鼠”和那个女人带上警车,沈砚则跟着老周去做现场笔录。当她坐上警车时,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又出汗了,手腕也被“老鼠”抓出了一道红印。
回到支队后,沈砚和老周一起审讯“老鼠”。一开始,“老鼠”还不肯承认,直到老周拿出他和那个女人交易的照片,他才低下了头。“我只是帮别人送货,我不知道那是毒品。”他小声说,语气里满是侥幸。
沈砚看着他,想起那个16岁的男孩,想起那些被毒品摧毁的家庭,语气严肃:“不知道?你明明知道那些东西会害死人,却还为了钱铤而走险,你对得起那些被你害了的人吗?”
“老鼠”沉默了,过了很久,才缓缓开口,交代了毒品的来源和其他下线的信息。当审讯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沈砚走出审讯室,看到大刘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辛苦了,沈砚。”大刘把保温杯递给她,“刚泡的姜茶,暖暖身子。”
沈砚接过保温杯,喝了一口,姜茶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驱散了熬夜的疲惫。“谢谢刘队。”她笑着说。
“这次你立了大功,”大刘拍了拍她的肩膀,“‘老鼠’交代的线索很重要,我们可以顺着这条线,把这个贩毒网络彻底打掉。”
沈砚点点头,心里涌起一阵自豪感。她想起沈知夏,想起家里的“平安”和团团,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她想快点回家,想告诉沈知夏,她平安回来了。
打开家门时,客厅里还亮着一盏小灯。沈知夏趴在沙发上睡着了,怀里抱着“平安”,旁边的团团蜷成一个小团子,睡得正香。沈砚轻手轻脚地走过去,蹲在沙发边,看着沈知夏恬静的睡颜,心里满是柔软。
她伸手想把沈知夏抱回房间,沈知夏却醒了。“姐姐,你回来了?”她揉了揉眼睛,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任务顺利吗?有没有受伤?”
沈砚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把她手腕上的红印露出来:“一点小伤,不碍事。任务很顺利,嫌疑人已经被抓住了。”
沈知夏看到红印,眼圈立刻红了,她轻轻摸了摸沈砚的手腕,小声说:“怎么这么不小心?疼不疼?我去给你拿药膏。”
沈砚拉住她,摇摇头:“不用,过两天就好了。知夏,对不起,之前没告诉你任务的事,我怕你担心。”
沈知夏坐在她身边,靠在她肩上:“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告诉我,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都想和你一起面对。”她顿了顿,又说:“姐姐,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能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好‘平安’和团团,你不用总担心我。”
沈砚心里一酸,紧紧抱住她:“好,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我都告诉你。”
第二天早上,沈砚醒来时,沈知夏已经做好了早饭。餐桌上摆着她爱吃的油条和豆浆,还有一碗排骨汤。“我昨天炖的排骨汤,你今天多喝点,补补身子。”沈知夏笑着说,给她盛了一碗汤。
沈砚喝着排骨汤,心里满是暖意。她看着沈知夏,看着身边摇着尾巴的“平安”,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她想起老周说的“辜负”,想起自己肩上的警号,想起藏在警号里的誓言——平安回来,守护所爱。
吃完早饭,沈砚要去支队整理案件资料。沈知夏送她到门口,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姐姐,这里面是菊花茶,你在单位记得喝。还有,晚上早点回来,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沈砚接过保温杯,点了点头:“好,我会早点回来的。”她弯腰摸了摸“平安”的头,又揉了揉团团的耳朵,才转身出门。
走到楼下时,沈砚回头看了一眼家里的窗户,看到沈知夏正站在窗边朝她挥手。她笑着朝沈知夏挥了挥手,转身朝支队走去。阳光洒在她身上,警服的肩章闪着光,就像她心里的信念一样,坚定而明亮。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任务,还会遇到更多的危险,但只要想到家里有沈知夏在等她,有“平安”和团团在等她,她就有了无穷的勇气。她会带着藏在警号里的誓言,一直走下去,守护好这个城市,守护好身边的人,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