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店里伙计:“掌柜的,我们昨天出了辣锅,是不是今天还要出新的菜品,”“慌什么。”荀琦抹了把脸上的冷汗,现代十几年的吃火锅经验可不是白来的。他撸起袖子冲进后厨,只见灶上摆着个粗陶鸳鸯锅,荀琦从储物架上翻出牛骨头熬汤三小时,然后打出汤,加入晒干的菌菇,又摸出几颗蜜枣,洗净了往清汤锅里一扔,再撒上一小把枸杞。“火调小,再熬半个时辰。”她又转向红汤那边,捏了捏原主配的底料,眉头一皱,“辣椒太生,花椒没炒出香,牛油也熬得不够久。”
小伙计看他动作利落,眼神都变了。半个时辰后,清汤锅飘出浓郁的菌香,红汤则泛着诱人的红油,花椒和辣椒的香气顺着门缝飘出去,勾得大堂里的食客直咽口水。第一个尝新锅底的是个络腮胡大汉,他先舀了勺清汤,喝了一口就眼睛一亮:“这汤鲜得能咬掉舌头!再尝尝红汤……”
一筷子毛肚下去,七上八下涮好,入口先是麻辣,接着是牛油的醇厚,最后还有一丝回甜。大汉拍着桌子喊:“好!这锅底比老掌柜在时还够味儿!再来两斤酱牛肉,一坛女儿红!”
荀琦松了口气,靠在门框上看着大堂里热闹起来。原主的爹和姐姐守着老方子不肯变,叁炉的生意早就不如从前,如今他来了,总得让这老字号活起来。他看着锅里翻滚的红汤,突然想起现代的番茄锅、冬阴功锅,还有各种蘸料——这里只有蒜泥和酱油,要是能做出麻酱、香油碟,甚至沙茶酱,冰激凌,岂不是能吸引更多客人?
正想着,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穿着锦缎长袍的公子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随从。公子哥扫了眼大堂,最后目光落在荀琦身上,挑眉道:“听说叁炉换了少东家,还推出了新锅底?本公子倒要尝尝,是不是真有那么神。”
荀琦心里一动。这公子哥衣着讲究,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儿,要是能留住他,说不定能给叁炉带来更多客源。他走上前,笑着拱手:“公子里边请,咱们新出的‘菌汤鸳鸯锅’,保证让您不虚此行。另外,小店还有个新吃法,您要不要试试?”
公子哥来了兴趣:“哦?什么新吃法?”
荀琦转身进了后厨,很快端出一个小瓷碗,里面是她用花生、芝麻、香油调和的蘸料。“这叫香油碟,涮好的肉蘸着吃,能解辣还提香。”
公子哥将信将疑地夹了片羊肉,蘸了蘸香油碟送进嘴里。羊肉的鲜嫩混着香油的醇厚,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他惊讶地看着荀琦:“你这小子,倒真有几分本事。这叁炉,看来是要变天了。”
荀琦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从现代穿越到古代,从现代牛马变成叁炉继承人,他要做的,可不止是守住这家酒馆,还要让火锅这东西,在这个时代,火遍江湖。
当晚打烊后,荀琦坐在灯下,拿着原主留下的账本,一笔一笔地算着收支。小伙计端来一碗热汤,小声说:“少东家,您今天可真厉害,连京城来的常公子都夸您呢。”
“常公子?”荀琦抬头,“你认识他?”
“当然认识!那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听说最是挑剔,今天能夸您,可是天大的面子。”
荀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他的火锅江湖,已经引来了第一个重要的客人。他喝了口热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有了个更大的计划——明天,就去集市上找找,有没有能做番茄锅的材料,再琢磨琢磨,怎么把现代的营销手段,用在这古代的酒馆里。
窗外的月亮升得很高,洒在叁炉的招牌上,像是给这老字号镀上了一层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