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显然超出了苏晴的预期。她怔怔地看着我,似乎没太理解。
我继续解释道:“陆淮舟的骄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欣赏的是真正的强者,或者说,是能与他同频共振的灵魂。美貌、家世这些外在条件,或许能吸引别人的目光,但对他而言,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而非决定性因素。你想让他真正看到你,就必须在他擅长的领域,展现出足以让他侧目的能力。”
苏晴是聪明的,她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但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可是……他的成绩那么好,尤其是理科,我虽然不算差,但跟他比还是……”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计划。”我目光沉静,“从现在开始,你把重点放在学习上,尤其是物理和数学。我会帮你梳理重点,帮你制定学习计划。同时,你要主动抓住一切能和他产生交集的机会,比如竞赛小组、学术讨论,但不是以请教者的姿态,而是以合作者、甚至挑战者的姿态。”
我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了解他的喜好是必要的,但不要刻意讨好。投其所好的前提是,你自己也真正对此感兴趣,或者至少,能提出有深度的见解。比如,他喜欢科幻小说,你可以去读《三体》,然后找机会和他讨论黑暗森林法则,而不是简单地说‘我也喜欢看科幻’。”
苏晴被我一番话镇住了,她看着我,眼神从困惑逐渐变为信服,甚至带上了一丝崇拜:“林晚……你……你怎么懂这么多?你好像……比我想象的还要了解他。”
我心中苦笑。十年血泪换来的教训,能不了解吗?前世,我摸清了他所有的喜好,却用错了方式,只会笨拙地付出,卑微地仰望,最终感动了自己,却从未入过他的眼。
“这些不重要。”我避开了她的问题,“重要的是,你愿意按照这个方向努力吗?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辛苦。”
苏晴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变得坚定:“我愿意!只要能让他看到我,再辛苦我也愿意!林晚,谢谢你!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
朋友?我心中微哂。我们之间,或许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合作。我帮她接近陆淮舟,以此斩断我的过去;她获得爱情,我获得新生。很公平。
从那天起,我和苏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表面上,我们是共同进步的学习伙伴。她基础不差,人也聪明,在我的“特训”下,理科成绩进步显著。私下里,我是她的“爱情军师”,为她分析陆淮舟的动向,策划“偶遇”,设计对话切入点。
我就像一个冷静的导演,编排着一场名为“苏晴征服陆淮舟”的戏剧。我告诉苏晴如何在下一次物理竞赛选拔中,提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解题思路,引起陆淮舟的注意;我建议她在图书馆“偶然”坐在陆淮舟常坐的位置附近,摊开一本他最近在看的英文原版科普书;我甚至帮她修改给陆淮舟的生日贺卡上的留言,从俗套的祝福变成了一句简短却发人深省的哲学引述。
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是一种奇特的体验。我以一种近乎冷酷的上帝视角,审视着陆淮舟的反应,分析着他的行为模式。我发现自己前世从未如此“清醒”地看待过他。剥离了爱慕滤镜,他不过是一个聪明、骄傲、甚至有些孤僻的十七岁少年。他的喜好,他的习惯,他的思维模式,都变得有迹可循,甚至……有些乏味。
而苏晴,在我的“调教”下,确实在发光。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是逐渐展现出内在的智慧和韧性。她开始真正享受攻克难题的乐趣,会在讨论时提出犀利的观点。她看陆淮舟的眼神,虽然依旧有爱慕,但多了几分平视的自信。
我的“造神”计划,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