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重生之逆光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娱乐圈  明星同人   

无题

重生之逆光

重生之逆光

小院的向日葵迎来第二十个花期时,“追光者”石碑旁又添了新的字迹——是苏晓带着工作室的孩子们刻的,每一笔都藏着敬意。这年春天,鱼萌的头发添了些白霜,却依旧习惯每天清晨去花田浇水,看着嫩苗破土、花苞绽放,就像看着二十年来那些被点亮的梦想。

阿木的民乐乐队已成了国际知名的组合,这次回来,不仅带来了欧洲巡演的纪录片,还捐了一笔钱,要在新疆建十所“音乐希望小学”。“于老师,当年您给我一把吉他,现在我想给更多孩子一片舞台。”签约仪式上,阿木握着鱼萌的手,眼里的光和二十年前如出一辙。鱼萌笑着点头,忽然发现,自己早已从“追光者”,变成了“守光人”。

夏天的葡萄架演唱会,成了新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今年文旅局特意搭了直播舞台,线上观看人数破了亿。演出到尾声,鱼萌弹起那首《葡萄架下的月光》,镜头扫过台下——有头发花白的买买提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影后,有穿着志愿者服的赵峰,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星光教室”毕业生。弹幕里满是“看了二十年,依旧会哭”“于老师,我们跟着您追了一路光”。

演出结束后,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找到鱼萌,是当年国家话剧院的林老。老人握着他的手,声音有些沙哑:“当年没看错你,你把‘热爱’这两个字,活成了样子。”鱼萌扶着老人坐下,递上一杯凉茶:“是您当年推了我一把,我才能走到今天。”有些恩情,藏在岁月里,从未褪色。

秋天,鱼萌牵头办了“非遗少年班”,从全疆选拔有天赋的孩子,免费教他们土陶、刺绣、民族乐器。开班那天,买买提老人的孙子也来了,小家伙揉着陶土的样子,和爷爷当年一模一样。“于爷爷,我要把土陶烧到全世界去!”孩子奶声奶气的话,逗得满院人笑。鱼萌摸了摸他的头:“好,爷爷等着看。”

这年冬天,赵峰的“迷途知返”组织帮助的人突破了一千。他特意来小院,给鱼萌送了本纪念册,里面是每个受助者的故事和照片。“当年是你让我明白,错了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回头。”赵峰的眼里满是真诚。鱼萌翻着纪念册,忽然觉得,人生最珍贵的不是从未犯错,而是跌倒后还能站起来,把自己的路走直,再帮别人扶稳脚步。

春节前夕,鱼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中科院那个小女孩寄来的科研成果报告,她研发的“沙漠绿植培育技术”,让南疆的万亩荒漠长出了梭梭林。“于老师,您说过要把光洒向远方,我现在做到了。”信里夹着一张照片,女孩站在梭梭林里,笑得比阳光还灿烂。鱼萌把报告贴在“星光教室”的墙上,和那些录取通知书、奖状摆在一起,成了最耀眼的“成绩单”。

除夕夜,小院里张灯结彩。父母年纪大了,坐在沙发上看着孩子们忙前忙后;苏晓带着工作室的年轻人煮饺子,锅里飘着热气;阿木教孩子们弹新写的拜年歌,琴声混着笑声;赵峰和志愿者们贴春联,红纸映着笑脸。鱼萌站在葡萄架下,望着满院的热闹,忽然想起重生时的那个深夜——那时他躺在病床上,以为人生只剩遗憾;如今才懂,重生不是为了改写过去,而是为了珍惜当下,把遗憾变成圆满。

零点钟声敲响时,孩子们放起了烟花。鱼萌牵着父母的手,站在院子中央,看着烟花在夜空绽放,绚烂而温暖。他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配文:“二十年逆光,初心未改;往后余生,依旧向阳。”

大年初一的清晨,鱼萌被一阵熟悉的琴声吵醒。推开窗,是帕米尔高原的少年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向日葵花田里弹《高原上的小太阳》。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于老师,我们的音乐教室建成啦!”少年挥着手喊。

窗外的琴声还在继续,混着风吹过向日葵的沙沙声。鱼萌望着眼前的一切,忽然明白,所谓重生,不过是让他有机会,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值得珍藏的时光;所谓逆光,不过是带着热爱与真诚,把黑暗走成光明,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光。

后来有人问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是什么。鱼萌指了指小院里笑闹的孩子们,指了指远处的雪山草原:“不是拿了多少奖,不是站过多少舞台,而是看着我爱的人都好好的,看着我种下的光,一年年生长,照亮了家乡的路,温暖了更多人的心。”

夕阳西下,鱼萌坐在葡萄架下,抱着那把用了三十年的木吉他,弹起《逆光》。琴声里没有了当年的倔强,多了岁月的温柔,却依旧带着坚定的力量。花田里的向日葵追着落日,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串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脚印。

他知道,这场逆光而行的旅程,还在继续。只要心里的热爱不灭,只要身边的温暖还在,这束光就会一直亮着,年复一年,向着太阳,向着希望,永远生长。而他,会一直守着这片小院,守着这份热爱,守着身边的人,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最耀眼、最温暖的模样。

上一章 无题 重生之逆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