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逆光
小院的向日葵绽放在第四十五个盛夏时,“追光者”石碑前多了两株常青藤,藤蔓顺着碑身缠绕,上面挂着小小的木牌——写着于朦父母的名字。于朦已经很少出门,大多时候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怀里抱着那把老吉他,听孩子们在花田里嬉笑,看“非遗少年班”的徒弟们教新一代孩子拉坯。
“爷爷,您看我捏的小太阳!”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陶坯跑过来,泥渍沾了满脸。于朦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指腹擦去她脸上的泥:“比爷爷当年捏的好看,有劲儿。”女孩得意地跑回工坊,陶轮转动的嗡嗡声,混着远处传来的冬不拉琴声,成了小院不变的背景音。
这年葡萄架演唱会,成了一场“传承之约”。阿木的民乐乐队已是五世同堂,最年长的乐手是当年弹冬不拉的老艺人的孙子,最年幼的是阿木的小孙女,才六岁,抱着迷你冬不拉,弹得有模有样;当年帕米尔高原的老校长已经过世,他的学生——如今的牧区校长,带着孩子们唱《高原上的小太阳》,歌声里的清澈,和四十年前如出一辙;法国老太太的孙女也来了,手里捧着奶奶留下的葡萄藤标本,笑着说:“奶奶说,这是她和中国的约定,我要替她守下去。”
于朦被孩子们推着轮椅上了舞台,老吉他放在膝头。当《逆光》的旋律响起,全场自发起身,跟着节奏轻轻摇晃,像一片涌动的向日葵花田。“四十五年了,我从追光的人,成了被光围着的人。”于朦的声音很轻,却字字落在人心上,“这光,不是我的,是你们的,是一代代人的。”台下的掌声里,有人悄悄抹泪,不是悲伤,是被岁月温柔浸润的感动。
秋天,“非遗活态传承项目”在全球建立了十个交流中心,第一个就设在喀什古城。揭牌那天,于朦没能去现场,孩子们用视频直播给他看——买买提老人的孙子,如今已是知名土陶大师,正给外国友人演示拉坯;“音乐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用冬不拉弹着《丝路回响》,台下的外国观众听得入迷,纷纷举起手机录像。
“于爷爷,您看,全世界都在听我们的声音!”视频里,孩子们挥着小手喊。于朦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忽然觉得,自己就像小院里的葡萄藤,当年只是一株幼苗,如今枝繁叶茂,能为别人遮阴,能结出甜美的果,这就是重生最好的答卷。
这年冬天,父亲走了。临走前,他握着于朦的手,轻声说:“儿子,爸没白疼你,你活成了自己想活的样子。”于朦抱着父亲,泪水落在父亲的手背上,那双手曾帮他摘葡萄、搭舞台、剪窗花,如今却没了温度。他把父亲和母亲合葬在小院附近的山坡上,能看见花田,能听见琴声,能闻到葡萄香——就像他们从未离开。
春节前夕,沙漠治理专家带着团队来看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南疆的绿洲里,建起了“逆光小镇”,里面有非遗工坊、学校、医院,还有一座小小的纪念馆,墙上挂着于朦的照片,写着“逆光而行,向阳而生”。“于老师,这是您的梦想,如今实现了。”她递来小镇的模型,里面的向日葵花田,和小院的一模一样。
除夕夜,小院里依旧张灯结彩,却多了几分宁静的思念。孩子们在父母的墓前摆了两碗饺子,是母亲生前最爱的羊肉馅;阿木的乐队弹起了《葡萄架下的月光》,琴声温柔,像在和逝去的人对话;苏晓带着工作室的人,给于朦裹上厚厚的毯子,轻声说:“于老师,有我们在呢。”
于朦坐在藤椅上,望着满院的灯火,手里握着父亲留下的剪刀,剪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窗花。小孙子趴在他腿上,指着窗花问:“爷爷,太爷爷和太奶奶能看见吗?”于朦点头:“能,他们就在天上,看着我们呢。”
零点钟声敲响时,孩子们放起了烟花,烟花在夜空里炸开,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小院。于朦望着烟花,忽然觉得父母就在身边,笑着看他,看满院的光,看一代代的传承。他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配文只有一句:“四十五载逆光,终与岁月和解;余生所念,皆为心安。”
大年初一的清晨,于朦被一阵陶笛声吵醒。推开窗,是“非遗少年班”的孩子们,在向日葵花田里吹着《回声》,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层金色的纱,飘在碑前的常青藤上,飘在葡萄架上,飘在他的藤椅边。
“于爷爷,我们要去南极办非遗分享会啦!”孩子们挥着小手喊,声音里满是朝气。于朦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光,早已越过小院,越过新疆,越过国界,照亮了更远的地方。
窗外的陶笛声还在继续,混着风吹过花田的沙沙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混着屋里的茶香,成了岁月最温柔的终章。于朦闭上眼,怀里抱着老吉他,指尖轻轻划过琴身,仿佛又听见了母亲择菜的声音,父亲下棋的笑声,听见了重生那天清晨的朝阳,听见了四十五年来每一束光的回响。
他知道,这场逆光而行的旅程,快要走到尽头了,但光不会灭——会在孩子们的陶坯里,在冬不拉的琴声里,在绿洲的风里,在每一个记得他、记得这份热爱的人心里,永远亮着。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小院里,给花田、葡萄架、石碑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于朦坐在藤椅上,嘴角带着笑,怀里抱着老吉他,像睡着了一样,安静而温暖。花田里的向日葵追着最后一缕阳光,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一条通往光的路,路上满是他爱过的人,做过的事,守过的热爱。
这场重生,他没有辜负;这场逆光,他走得坚定。往后,小院的向日葵会继续开花,葡萄会继续结果,孩子们会继续追光,而他,会变成光的一部分,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份传承,守着所有的温暖与热爱,直到岁月尽头,依旧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