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给法租界的梧桐树镀上了一层暖金色。位于一条幽静林荫道尽头的“墨韵”画廊,是一栋经过精心修缮的独立老洋房。白色的篱笆墙内,绿草如茵,与建筑本身的红砖墙面相映成趣。此时,柔和的灯光从宽大的落地窗内透出,隐约可见内部人影晃动。
凌霄的深灰色保时捷 Panamera Turbo S 无声地滑入画廊旁专属的停车位。他推开车门,傍晚微凉的空气带着植物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他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衣褶,迈步走向画廊入口。
门廊下,一位身着黑色西装、耳戴通讯器的安保人员微微躬身,为他拉开沉重的实木大门。瞬间,室内温暖的光线、低缓的爵士钢琴曲、以及混合着高级香槟、现磨咖啡和淡淡松木香氛的空气,将他包裹。
画廊内部空间开阔,挑高的天花板保留了原有的欧式浮雕装饰,墙壁被粉刷成适合展示艺术品的浅灰色。精心设计的射灯如同舞台追光,聚焦在一幅幅装帧精美的水彩画上,画作旁还有陈列在独立恒温防弹玻璃柜中的古籍善本。宾客们衣着得体,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举止优雅。
王思媛正站在入口不远处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收藏家交谈。她今日穿着一袭月白色真丝改良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淡雅的兰花纹样,将她清冷的气质衬托得愈发出众。看到凌霄,她向老收藏家致歉后,款步迎了上来,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凌霄,欢迎你能来,我很高兴。”她伸出手,指尖纤细,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
“学姐亲自邀请,我自然要来捧场。”凌霄与她轻轻一握,触感微凉。他的目光迅速而自然地扫过整个展厅,像是在欣赏环境,实则已将主要出入口、人员分布、以及几个关键展品的位置记在心中。“这些作品布置得很用心,氛围很好。”
“你喜欢就好。”王思媛微笑,目光不经意地掠过凌霄手腕上那块看似朴素无华、却在特定角度下折射出深邃幽光的铂金腕表,随即引着他向里走,“刘教授和李老师他们也到了,在那边看画呢。”
果然,刘教授和李专家正站在一幅描绘江南水乡的水彩画前。画面上,小桥流水,薄雾氤氲,西方水彩的透明感与中国画的写意韵味奇妙的融合在一起。
“凌霄,来来来!”刘教授看到凌霄,热情地招手,“正和李老师讨论这幅画呢!你看这光影的处理,既保留了水彩的通透,又有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意境,难得啊!”
凌霄走近,先向两位师长点头致意,然后才将目光投向画作。他看得很仔细,仿佛在品味每一个笔触。“确实精妙,”他声音平和,“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画家在处理‘水’的质感时面临的矛盾。西方水彩擅长表现光线下水的波光粼粼,而中国画更重‘水’的静气和意境。画家试图用多层薄涂来模拟水墨的渲染,但水彩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无法真正‘虚’下去,这种尝试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文化融合中的挣扎与探索,比单纯技法的娴熟更耐人寻味。”
他说话语速平缓,用词精准,没有掉书袋,却直指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心理层面。李专家听得眼中放光,忍不住轻轻拍手:“妙啊!凌霄,你这番见解,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这种文化转换的困境,在我们现在的很多政策制定和国际交往中,不也处处可见吗?”
这番对话,声音不大,却吸引了不少周围宾客的注意。几位原本只是听说凌霄背景神秘的人,此刻看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和重视。
这时,陈浩和赵瑞也凑了过来。陈浩穿着一身略显花哨的纪梵希新款西装,笑容热络地拍了拍凌霄的肩膀:“凌少!没想到在这儿碰到你!怎么样,有看上的画没?哥们儿帮你参谋参谋?”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富二代惯有的熟稔。
赵瑞则递过来一杯冒着细密气泡的香槟,笑道:“凌少,待会儿有几个玩古董表的朋友过来,听说你对表有研究,都想认识认识你呢!”
凌霄接过酒杯,道了声谢,与他们寒暄了几句,态度礼貌但保持着距离。他敏锐地察觉到,陈浩看似轻松的笑容下,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看来他家族企业的压力确实不小。
应酬一圈后,凌霄看似随意地踱步到了相对安静的古籍善本展区。这里的灯光比画作区更暗一些,聚焦在玻璃展柜内的古老书册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更浓郁的、保护古籍用的特殊纸张和樟木的混合气味。
他放缓脚步,目光逐一扫过那些或泛黄、或破损的线装书。《论语集注》、《资治通鉴纲目》……大多是一些常见的经史子集,虽然版本珍贵,但并未引起他太多注意。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角落一个展柜里的一本薄册子上。
那本书的封面几乎完全脱落,露出里面粗糙的纸质内页,书脊用简单的棉线勉强缝合,品相十分糟糕。标签上写着:《坤舆杂记》,清中期抄本,内容为各地风物杂录,史料价值一般。
就在他的目光聚焦的瞬间,意识海中,暗金色的系统光屏无声展开,一行行数据流飞速滚动:
【目标锁定:《坤舆杂记》(标注:清中期抄本)。】
【启动非接触式多光谱扫描……】
【纸张成分分析:竹纸为主,混合少量楮皮纤维,年代符合清中期特征。】
【墨迹成分分析:常规松烟墨,无明显异常。】
【……警告!检测到纸张纤维深层嵌入微量未知晶体颗粒,分布呈非自然离散态。】
【启动高精度能量光谱分析……】
【光谱特征比对中……与数据库‘特殊信息载体’分类下,‘星尘墨’基础载体残留特征相似度:3.1%。关联性:低,但存在。】
【内容初步扫描:多为地理风物记载,文字无加密迹象。但第7、13、19页边缘存在非正常磨损痕迹,磨损模式疑似……定向信息剥离或物理加密触发点残留。】
凌霄的心跳微微漏了一拍,但表面上依旧波澜不惊,甚至端起香槟杯轻轻抿了一口,仿佛只是在欣赏一件普通的展品。星尘墨?又是与林氏相关的线索!虽然相似度极低,但接连出现,巧合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
他仔细观察着这本破旧的书。磨损痕迹?是有人故意抹去了什么,还是这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特殊方式才能读取的“密码本”?
就在这时,一股淡淡的、与他刚才喝的香槟不同的白葡萄酒香气靠近,王思媛的声音在他身侧响起:“对这本《坤舆杂记》感兴趣?它的品相是这批古籍里最差的,内容也比较杂乱,没什么人关注。”
凌霄转过身,看到王思媛不知何时已来到他身边,手中端着一杯雷司令,目光也落在那本古籍上,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
“恰恰是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杂记’,”凌霄微微一笑,目光重新投向展柜,语气平和,“有时反而能保留一些官方正史不屑记录,或者刻意忽略的细节。野史笔记的价值,往往在于其‘不正经’。学姐可知这本的具体来源?”
王思媛轻轻摇头,纤长的手指摩挲着酒杯杯脚:“这批古籍是从欧洲一位老藏家的后人手中整体收购的,流转记录不是很清晰。只知道那位老藏家的先人,清末民初时曾在海关任职,可能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从流散的文物中收集的。”
“海关任职……清末民初……”凌霄低声重复了一句,脑海中瞬间闪过来自“普罗米修斯”项目陈博士的祖父信息——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成员。时间点再次微妙地重叠,地域(海关接触海外物品)也与“欧洲回流”对得上。
“原来如此,”凌霄语气依旧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问,“那个时代,东西方之间的物品、人员、思想的流动,确实复杂难明,留下些谜团也属正常。”
他没有再追问,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旁边另一幅描绘欧洲古堡的水彩画,与王思媛讨论起中西建筑美学的差异,举止自然得体,完全看不出刚才内心的波澜。
预展结束后,婉拒了所有的后续邀请,凌霄独自驾车返回九阙天苑。车窗外的城市霓虹飞速后退,他的脸色在明明灭灭的光影中显得格外沉静。
一回到顶层堡垒,他甚至没有换下西装,便直接走向书房区域。
“墨羽。”
“少爷。”墨羽的身影无声出现。
“重点标记《坤舆杂记》,启动深度调查程序。”凌霄语速略快,“第一,尝试通过非接触式遥感,尽可能分析其纸张深层微量元素的具体成分和空间分布规律。第二,全面调查清末民初海关系统,特别是与海外收藏、文物走私、或有特殊背景(如共济会等秘密社团联系)的中外职员。第三,调查王思媛收购这批古籍的具体渠道和中间人,我要知道每一道环节。”
“明白,少爷。指令已最高优先级执行。”墨羽眼中数据流急闪。
凌霄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凝视着脚下璀璨而复杂的城市。《坤舆杂记》……星尘墨……海关职员……民国研究员……王思媛看似无意的邀请……这些散落的点,之间是否存在着看不见的线?王思媛在其中,扮演的是纯粹巧合的角色,还是……她也隐约察觉到了什么?
过渡期结束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已然汇聚成漩涡。他需要更主动地踏入其中,才能揭开隐藏在时光尘埃下的秘密。下一步,或许该主动创造一些“偶然”的机会,去接近那些关键的人和物了。冒险,即将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