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如梦似幻的相遇之后,裴屿的微信置顶里,多了一个备注为“A昭昭”的联系人。
他时常向她分享日常的趣事,亦或是拿着复杂微积分或物理题去“请教”她,哪怕他早已解出答案。
他享受着她用清晰的逻辑、耐心的口吻,将复杂问题抽丝剥茧的过程。
每一次她发来的解题语音,他都会反复收听,直到熟悉每一个语调的起伏。
他花了几个晚上,翻遍她几年前零星分享过的书籍、音乐,然后“偶然”地在某个周末,提到自己读到了一位冷门作家的某本书,感慨万千,而那位作家,恰好是晏昭喜欢的那个。
屏幕那端的晏昭果然惊喜,两人就着书中细节讨论良久。
裴屿在宿舍的床上,看着屏幕上她发来的大段文字,忍不住将脸埋进枕头,无声地笑了好久。
他精准地扮演着一个“聪明、有趣”的弟弟的角色。计算着时差,在她可能闲暇的夜晚发出信息;他记住她随口提过的喜好,在聊天中“不经意”地流露出相似的品味;他分享自己赢得篮球赛的兴奋,也会在模拟考试失利后,用带着点委屈的语气向她寻求安慰。
他贪婪地汲取着她字里行间的温度、智慧与那份独特的温柔。
那份略带朦胧的情感,在日复一日的灵魂触碰中,沉淀为更加深刻的执着。
他望着异国的月亮,心底有一个声音无比清晰:
裴屿要变得更好,更强大,要以足以令她侧目的姿态,回到她身边。
国内
咖啡厅
池舒走近,看着笑盈盈发消息的晏昭,扬唇一笑:
池舒“昭昭,在看什么呢?这么开心。”
晏昭抬头,坦然道:
晏昭“还记得在迪士尼遇到的那个弟弟吗?”
池舒“记得啊。”她像是吃到大瓜一样,眼睛立马瞪大,“你们聊上了?”
晏昭“嗯。”晏昭倒没觉得有什么,“这个小孩特别聪明,而且很有想法。是个好苗子。”
晏昭“不过,可能最近忙吧,都没怎么发消息了?”
她的语气颇为惋惜。
池舒打趣地看着她:
池舒“你看,我就说了,那小孩绝对对你有想法!”
晏昭“什么呀?”晏昭连忙摆摆手,像是真有什么一样,心虚地解释,“就单纯聊天而已。”
池舒当然不相信,她冷哼一声:
池舒“不说别的,你呢?人家那么优秀,长得也帅,你没什么想法?”
晏昭“人家才十八岁!”
池舒“成年了呀。”她不以为意。
晏昭“反正,我对他真没想法。”
晏昭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脸都快低到杯子里了。
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裴屿与她的联系并未中断,但频率明显降低,语气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少了那份刻意营造的“求助”和“依赖”,多了几分沉稳和深度。
晏昭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她讶异于他快速的成熟,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隐隐透出的锋芒,让她无法再简单地将他视为“弟弟”。
那层“姐姐”的滤镜,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细微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