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砚秋辞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章.002

砚秋辞

青黛站在菜畦旁,沾着泥的手指捏起半块残墨,在火光下细细端详。她的眼神锐利如鹰,昔日的绣娘虽已沦为破庙中的流民,但那份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却从未减弱。

  "我总觉得今晚不太平。"青黛的声音轻柔却坚定,"庙外有动静,像是有人踩雪的声音。"

  竹桥听到这话,手中的动作突然一顿。他用手中的榫卯工具敲击地面,发出"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的声音,节奏奇特,却暗合《墨子·备城门》中的暗码:"有客至,着黑衣,佩玄铁。"

  沈福伯和青黛同时看向竹桥,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凝重。他们都懂这种暗码,那是墨家先祖留下的警示系统。

  庙外,枯枝被踩断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凌尘本来混沌的眼神突然清明,他猛地站起来,拽着沈福伯就往神像后面拖:"快躲起来!他们来了!用狼烟传信...狼烟里有洋油味...和那天一样..."

  破庙外,月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一片银白。一个黑衣人匍匐在不远处的小土坡上,手中拿着一个铜制千里镜,正透过门缝观察庙内的情况。镜片反射出月光,隐约可见他腰间挂着一枚腰牌,上面刻着"玄墨令"三个字,令牌的角落还刻着一个不易察觉的"李"字暗纹。

  "目标确认。"黑衣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对着一个竹筒说话,声音顺着竹筒传到远处,"沈福伯和三个同伙,还有一个小孩。墨锭似乎在女孩手中。"

  竹筒另一端,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格杀勿论。记住,墨锭必须完整带回,尤其是那半块刻有'天下第一'的残墨。"

  黑衣人收起千里镜,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管,拔开塞子,一股浓烟冒出,飘向破庙。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次,你们插翅难飞。

  破庙内,残存的五个人挤在微弱的篝火旁。火光映照着他们憔悴的面容,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如同一个个挣扎的灵魂。

  秋丫头蹲在火堆旁,用断墨在桦树皮上认真地画着"全家福"。她的画工稚拙却充满感情:

  "这是师父的爹爹。"秋丫头指着画中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手持墨锭,背后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店铺,匾额上"墨香满京华"五个大字工工整整。店铺门前车水马龙,顾客盈门,一派繁华景象。

  "师父的爹爹的墨铺可气派了!"秋丫头眼睛亮亮的,虽然她从未亲眼见过那家店铺,但在沈福伯的故事中,那是一个如天堂般美好的存在。

  "这是黛姑姑。"秋丫头又指向画中的另一个女子,她正低头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如发丝,栩栩如生。"黛姑姑绣的花,连蝴蝶都会飞来呢!"

  青黛勉强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她曾经是京城"绣芳斋"的招牌绣娘,一双手能绣出最精细的花样,连宫里的贵人都赞不绝口。如今,那双巧手却要在这荒郊野外刨土种菜。

  "这是桥叔叔。"秋丫头指向画中一个壮实的男子,他正扛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匠心"二字。"桥叔叔做的木工,连皇宫里的人都喜欢!"

  竹桥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轻轻抚摸着自己那条瘸了的腿。他曾经是"鲁班坊"最有前途的学徒,制作的家具精巧耐用,许多达官贵人都点名要他做的家具。如今,那双巧手却只能修理破庙里缺胳膊少腿的桌椅。

  "这是尘叔叔。"秋丫头最后指向画中一个斯文的男子,他穿着举人袍,案头摆着《时务报》,正在认真阅读。"尘叔叔学问可大了,会背好多好多书!"

  凌尘原本混沌的眼神在看到画中的自己时,突然闪过一丝清明。他怔怔地看着画中的举人袍,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

  火光映照下,沈福伯用断臂轻轻摩挲着那块残墨,眼神复杂:"这'天下第一'不是夸耀,是警示。"

  他将墨锭小心地放在火堆旁,让众人能够看清。火光穿透墨体,内嵌的银丝组成了一行古朴的文字:"……血为墨兮,民为天……"

  "墨家先祖制墨时,混入抗清志士骨灰,每逢国难,墨锭会渗血。"沈福伯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他轻轻翻转墨锭,避开火光,在阴影处展示残墨的另一面:"肉眼不可见的暗纹,需要特殊方法才能显现。"

  沈福伯用唾液沾湿手指,轻轻涂抹在墨锭表面。片刻后,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墨锭表面渐渐浮现出细小的纹路,在火光下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这是......地图?"青黛惊讶地凑近细看。

  "紫禁城西华门外的密道,指向户部银库。"沈福伯的声音压得更低,仿佛害怕隔墙有耳,"师父临终前告诉我,甲午之耻非战之过,是朝中有人勾结洋人...这墨,是账本,记录着那些卖国求荣者的罪证。"

  秋丫头用断墨在桦树皮背面刻下:"师父,我们是不是要死了?"她的字迹稚嫩却坚定,透着一股不符合年龄的早熟。

  沈福伯抚摸她的伤眼,眼中满是心疼和愧疚:"你师娘为护墨谱,被玄墨阁剜去右眼。这墨……是咱们最后一口气,也是咱们最后的希望。”

上一章 第一章.001 砚秋辞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