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那座备受瞩目的二进四合院终于悄无声息地完工了。当厚重的施工围挡撤去时,映入眼帘的外观似乎与周遭胡同院落并无二致——灰墙黛瓦,朱漆大门,甚至刻意保留了几分岁月斑驳的痕迹,完美地融入了古都的肌理。然而,只有极少数被允许踏入其中的人才知道,这传统外壳之下,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世界。
苏晚在一个微风和煦的午后,正式从国宾馆搬入了这座被她命名为“琉璃院”的宅邸。没有张扬的仪式,只有车队安静地滑入胡同。
踏入院门的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结界。院中不再是传统的泥土地或杂草地,而是精心铺设的浅灰色石材,缝隙间生长着耐寒的翠绿苔藓。几株老树被完好保留,树下设置了现代化的户外座椅。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一角的玻璃阳光房,里面绿意盎然,恒温恒湿,与北方的干燥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室内,极致的舒适与科技感扑面而来。地暖系统让整个房间在初冬时节温暖如春,光脚踩在从欧洲进口的橡木地板上,触感温润。中央新风系统无声地运转,确保空气始终清新,隔绝了京城区偶尔的煤烟味。灯光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主灯模式,光线柔和而富有层次。墙上挂着看似古朴、实则内嵌了显示屏幕的卷轴画。卫浴空间更是远超时代,拥有24小时热水、智能马桶和大型按摩浴缸。
陆北辰因公务需要第一次进入正厅时,即便已有心理准备,还是被深深震撼了。那种无处不在的、对物理环境的绝对控制感,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在这里,季节、气候、噪音……外界的一切变量似乎都被隔绝或驯服了。
* 陆北辰的内心: “这已经不是家了,这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生命维持系统。她在这里面,就像活在一個与世隔绝的透明泡泡里。” 他对苏晚的认知再次刷新,这种对生活品质追求到极致的态度,本身就折射出她性格中极强的控制欲和某种程度上的孤立倾向。
苏晚的日常生活节奏依旧规律而奢侈。早餐是自带厨师用空运食材准备的营养餐点;上午在书房处理公务,书桌上并排摆放着最新的苹果电脑(Macintosh,1984年已问世,但极为稀有)和传统的文房四宝;午后在阳光房阅读或冥想;傍晚有时会在保镖护卫下,乘坐那辆劳斯莱斯,在允许的区域内短暂行驶,美其名曰“感受城市脉搏”。
【系统】:宝贝,新家还满意吗?看这恒温恒湿的,多舒服!爸爸再给你解锁个新玩意——“全息投影地图沙盘”,可以模拟你计划投资的地块,进行三维推演,怎么样?只要3000点数!】
夜晚,苏晚在绝对隔音的书房里,看着系统商城里新奇的玩意儿,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暂时不用。”她在脑中回应,“现阶段,扎实的数据和可靠的团队更重要。” 她更倾向于用能量点数兑换了一些更深度的行业分析报告和未来几年关键物资的价格走势预测。这些信息,将通过“团队分析”的渠道,成为她决策的依据。
【系统】(略带委屈但很快释然):好吧好吧,宝贝越来越有总裁范儿了!都听你的!不过这个助眠的星空顶效果要不要升级一下?现在这个银河系还不够逼真……
“现在很好。”苏晚打断它的唠叨,但语气并不生硬。这种被当成女儿般宠溺的感觉,是她冰冷外表下唯一一丝暖意的来源。
搬入琉璃院后,苏晚的投资计划开始实质性推进。与中方联合工作小组的会议,地点有时就设在琉璃院那间配备了先进投影设备(解释为“海外实验室产品”)的会议室里。
苏晚方的谈判风格愈发清晰:专业、冷静、数据驱动。她很少在会议上滔滔不绝,多数时候是倾听,关键时刻则由李薇薇或陈涛抛出基于大量分析后的方案。他们的重点,依然聚焦在现代化物流仓储和示范性零售终端上。
一次关键会议上,陈涛展示了首个试点项目的详细规划:在天津港附近选址,建设一个具备部分保税功能的现代化仓储中心,并同步在北京市中心选址,开设一家名为“华韵百货”的示范店。
“华韵百货将采用开架自选、明码标价、统一配送、标准化服务的模式,”陈涛解释道,“我们将引入一定比例的进口商品,但更主要的是展示国产优质商品在新的零售模式下的价值提升。”
中方代表对规划本身的精细程度叹为观止,但也对“进口商品比例”、“土地出让价格”、“管理权分配”等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苏晚全程大部分时间沉默,只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会用简短的语句定调子:“进口比例是吸引初期客流的关键,可设为15%,后期调整。”“土地价格可参照工业用地,但需要更长的使用权。”“管理权必须由我方主导,确保模式不走样。”
她的语气没有商量的余地,带着资本方天然的强势。每一次开口,都让陆北辰感受到她柔和外表下那颗冷静乃至冷酷的商业头脑。
陆北辰的职责,使得他见证了多次这样的会议。他逐渐从单纯的安保负责人,变成了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和信息传递者。他需要将谈判的进展、苏晚方的要求、以及对方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和实力,及时向上级汇报。
* 他的观察: “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一个样板,一个足以颠覆现有商业模式的样板。她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她要的是证明其模式的正确性和巨大潜力,从而为后续的大规模复制铺平道路。” 他意识到,苏晚下的是一盘很大的棋,而眼前的试点,只是棋盘上的第一个棋子。
夜幕下的琉璃院,灯火通明,却安静得如同一座神秘的宫殿。苏晚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院墙局限的一方夜空。院内温暖如春,院外是八十年代北京的寒冬。
她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团队”提交的、关于长三角地区轻工业基础的分析报告。系统的存在,让她拥有了俯瞰这个时代的视野和无限资源。但她明白,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些资源精准地注入这个时代的肌体,并按照她的意志生长。
她轻轻晃动着杯中系统出品的、堪比顶级红酒的葡萄汁,眼神依旧淡漠,却闪烁着棋手落子前的锐利光芒。琉璃院是她的堡垒,也是她的指挥所。一场由资本和技术驱动的商业变革,正以这里为中心,悄然酝酿。而陆北辰,以及他所代表的力量,既是这场变革的监督者,也即将成为被卷入其中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