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视频谈判再次因“特殊区域”具体政策的细节陷入胶着时,苏晚在日内瓦的庄园里,做出一个令整个核心团队都感到意外的决定。这一次,她不再满足于报告和数据,她要亲自去触摸那片土地的脉搏。
谈判再次陷入僵局的报告被送到苏晚面前时,她正站在巨大的全球电子沙盘前,目光掠过那些闪烁的光点。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流在她眼前滚动,精确,却冰冷。
【系统】:宝贝,目标区域A(指中国)谈判代表在“监管沙盒”具体权限条款上表现出极强的防守性。模型显示,远程沟通解决此分歧的效率低于预期阈值。建议:1. 施加更强压力;2. 暂时搁置。
苏晚纤细的手指在沙盘上那个代表着争议内陆城市的光点上轻轻一点,光点泛起涟漪。“准备飞机。”她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亲自去一趟。”
书房内瞬间安静。李薇薇罕见地流露出迟疑:“小姐,那里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恐怕远不能与日内瓦相比。而且,安全方面……”
安德森也立刻补充:“苏小姐,按照最高安全预案,您亲自前往此类评估中的区域,风险系数将大幅升高。是否由评估小组先行更为稳妥?”
“正因条件未知,风险存在,才需要亲眼确认。”苏晚转过身,目光扫过她的核心幕僚,清冷的眼神中透出一种近乎锐利的探究欲,“报告可以粉饰,数据可以加工,但一座城市运转的真实气息、一个基层官员面对难题时的瞬间反应、一家工厂在压力下的生存状态……这些,需要亲身体验。我要看的,不是他们想让我看的‘样板’,而是表皮之下的真实生态。”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深意,“这关系到最终的投资决策,以及…对这个市场的最终判断。”
她的决定,基于最冷酷的商业逻辑——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但内心深处,是否也夹杂着一丝对那片平行世界故土难以言说的、想要亲自印证的好奇?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明晰。
苏晚的决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整个团队高效运转起来,但目标不是奢华与排场,而是极致的低调与绝对的安全控制。
* 行程保密: 行程被列为最高机密,仅限核心团队知晓。公开信息显示,只有一个“先遣技术评估小组”即将出发。
* 随行人员: 精简到极致。除了李薇薇、安德森、首席安保官马克·詹森以及两名医疗专家外,只有四名不同领域的顶尖技术专家(涵盖基建、物流、信息技术、环境评估)。
* 交通与住宿: 动用的是那架没有任何标识、性能却堪比小型空军一号的私人飞机。目的地并非省会城市,而是直接降落在那座内陆城市(我们姑且称之为“渭城”)的军民合用机场。下榻地点也非当地最好的酒店,而是由安德森团队提前秘密购置、并按照最高安全标准改造的一处僻静院落。
当苏晚的行程通过绝密渠道告知北京方面时,高层震惊之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张部长的紧急部署: “最高级别接待!不,不是仪式上的,是实质上的!确保绝对安全,展现最真实的一面!通知渭城,苏女士要看什么,就给她看什么,不回避问题,更要展现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这是一次大考!”
* 陆北辰的任务升级: 陆北辰被紧急任命为此次访问的安保总协调人兼最高级别联络官。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若千钧,这不仅关乎安全,更关乎国运。他提前飞抵渭城,与当地安保、外事部门进行了无数次沙盘推演,确保万无一失。
当苏晚的专机在渭城机场平稳降落时,这座正处于转型中的城市,以其最原始的面貌呈现在她面前。空气中带着淡淡的工业气息,远处的天际线是新建的高楼与老旧的厂房交织。
没有红地毯,没有欢迎队伍,只有陆北辰带着几名精干的便衣,以及渭城市一位分管经济的、神情略带紧张的副市长在场迎接。一切从简,却透着一种郑重的低调。
接下来的三天,苏晚的考察行程密集而高效,她像一台精密的人形扫描仪,捕捉着一切细节:
* 开发区之行: 她走访了规划中的“特殊区域”预留地。没有只听PPT汇报,而是深入正在搬迁的村舍,与留守的老人用当地方言简单交谈(系统实时翻译),询问补偿和安置情况;她走进一家转型中的机床厂,不顾油污,仔细查看生产线改造进度,并向一脸惊讶的工程师询问技术细节的落地难点。
* 政务中心暗访: 她临时要求前往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一家“外资企业代表”的身份,咨询投资审批流程。她观察窗口人员的办事效率、专业程度,以及面对“疑难杂症”时的应对方式。她敏锐地注意到,虽然流程仍有改进空间,但工作人员的态度积极,且背后有一套正在试点的“限时办结”电子督办系统在运作。
* 夜市漫步: 出乎所有人意料,她在傍晚提出要去当地的夜市看看。在严密的便衣护卫下,她漫步在嘈杂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夜市中,观察着普通市民的消费水平、精神状态,甚至在小摊前驻足,买了一份当地的特色小吃,细细品尝。
这次亲历,给苏晚带来了强烈的印象冲击。
* 落后的表象与内在的活力: 这里的硬件设施确实无法与日内瓦相比,甚至显得有些粗糙。但她也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乃至这片土地,都憋着一股劲儿,一种急于改变、渴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远比完美的PPT更有冲击力。
* 官员的务实与局限: 她接触到的官员,少了几分虚与委蛇,多了几分想要干成事的焦灼和务实。虽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国际视野仍有局限,但那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劲头,是她在世界许多地方未曾见过的。
* 复杂的情感触动: 听着熟悉的乡音,闻着街头巷尾的烟火气,看着那些在转型阵痛中依然努力生活的人们,苏晚那颗被系统和财富层层包裹的心,似乎被某种柔软的东西轻轻触碰了一下。这种触动无关商业逻辑,却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她最终的判断。
【系统】(在考察途中不断分析):宝贝,基础设施指数低于基准线42%,但政府效率提升速度和民众创业意愿指数超预期。投资风险评级需动态调整。
“数据更新。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曲线和执行力。”苏晚在脑中回应,她的评估模型正在因这次亲身体验而飞速修正。
三天的考察结束。告别依旧简单,渭城方面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盒当地非遗传承人制作的、寓意“生根发展”的剪纸作品。
回程的飞机上,苏晚罕见地没有立刻工作,而是透过舷窗,望着下方逐渐变小的城市轮廓,久久沉默。李薇薇和安德森安静地坐在一旁,不敢打扰。
这次“御驾亲征”,没有立刻带来投资协议,却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石子,在苏晚的心湖和商业判断中,激起了层层叠叠、尚未平息的波澜。她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潜力;感受到了阻力,也触摸到了韧性。
飞机融入云层,驶向西方。渭城的地面,参与接待的官员们长长舒了一口气,却又悬起了心,不知这次非同寻常的访问,将带来怎样的结果。
而在北京,张部长和陆北辰等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苏晚团队的反应。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苏晚带回日内瓦的,不仅仅是考察报告,更是一份基于亲身感受的、可能改变最终决策的复杂印象。那片黄土地的真实脉搏,是否能够打动那位来自云端的“财富之神”?答案,仍在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