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公务员的担当
时代浪潮奔涌,历史接力棒已传递到新时代青年手中。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仅是一场知识与能力的选拔,更是对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全面检验。作为有志于投身公共服务的青年,当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公务员,意味着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光荣使命,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下,思考如何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一、深刻理解时代方位,筑牢“想干事”的理想信念根基。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伟大时代。国家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这一进程,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阔实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作为未来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公务员首先必须在思想上与时代同频共振。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将职业选择与时代召唤紧密结合,才能筑牢“想干事”的思想根基,激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份信念,是抵御风险诱惑的“压舱石”,也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源”。
二、锤炼过硬能力本领,夯实“能干事”的素质能力支撑。
空有报国之志,而无兴国之才,则志大才疏,于事无补。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首先,要具备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要提升专业素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再者,要增强实践能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解决复杂矛盾和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此外,还需具备法治思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同时,要拥抱变革,提升数字素养,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唯有持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真正具备“能干事”的底气。
三、秉持人民至上情怀,践行“干成事”的价值追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公务员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深入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摸清群众愿望。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无论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还是住房、社保、食品安全,都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真正的“干成事”,是看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解决了多少实际困难,提升了多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是检验公务员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
四、砥砺清正廉洁品格,守牢“不出事”的底线红线。
公生明,廉生威。公务员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往往面临着各种考验和诱惑。清正廉洁是公务员必须恪守的基本底线,也是取信于民、赢得尊重的根本所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管住手、管住嘴、管住腿,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只有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行得端、走得稳,确保在干事创业的征程中“不出事”,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国家公务员考试是起点而非终点。每一位有志青年,都应做好准备,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为民的情怀和清廉的作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价值,努力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