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墨香深处的暖阳
本书标签: 都市 

春霖润纸,旧物牵缘

墨香深处的暖阳

惊蛰过后,春雨淅淅沥沥落了大半旬。墨痕书屋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庭院里的青苔顺着墙角蔓延,空气中满是湿润的泥土气息与纸张的古香。小周已经能熟练处理中等程度的古籍破损,此刻正蹲在修复台前,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剔除一本清代诗集页角的霉斑,动作比最初沉稳了许多。

“小周,霉斑要顺着纸纹剔,力道轻一点,别把纸纤维扯断了。”顾怀谨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一本刚收来的明代刻本,语气里满是耐心。

林栖则坐在窗边,整理着沈老先生从苏州寄来的包裹。拆开层层牛皮纸,里面是几刀上好的桑皮纸,还有一张手写的便签:“怀谨、林栖贤侄,此纸乃老友所制,韧性极佳,适合修补宋元薄纸,交流会前夕我在苏州等你们。”

“沈老先生真是有心了。”林栖将桑皮纸轻轻摊开,放在通风处晾干,“这纸比我们上次买的品质还好,用来补那本缺了页的宋刻本正好。”

话音刚落,书屋的木门被轻轻推开,雨水顺着门檐滴落,形成一道细密的水帘。门口站着一位年轻女子,穿着米白色风衣,手里抱着一个深色的皮质盒子,头发上还沾着细碎的雨珠。

“请问是顾怀谨老师和林栖老师吗?”女子声音轻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我叫苏晚,是从南京来的,听一位古籍收藏家朋友推荐,说你们能修复年代久远的手札。”

顾怀谨侧身让她进屋,林栖递过一条干毛巾:“先擦擦雨吧,外面雨大。你说的手札,能让我们看看吗?”

苏晚道谢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皮质盒子。里面是一沓折叠整齐的信札,用一根褪色的红绳系着,纸张泛黄发脆,部分信札边缘已经残缺,有些字迹被雨水浸泡得模糊难辨。

“这是我曾祖父母的来往书信。”苏晚轻轻抚摸着信札,眼神里满是珍视,“我曾祖父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师,当年为了修建铁路,常年在外奔波,这些信是他们异地相守时写的,足足有一百多封。”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我奶奶一直把这些信当宝贝,藏在樟木箱里几十年。前阵子家里翻修老宅,不小心漏了雨,箱子被泡了,等发现时,好多信都湿了。我奶奶急得睡不着觉,说这是他们老两口的念想,一定要修好。”

林栖戴上手套,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札。纸张是民国时期常见的宣纸,虽然受潮严重,但纸质本身韧性尚可,只是部分字迹晕染,需要仔细辨认。“你放心,这些信札能修。”她抬头看向苏晚,语气温和,“我们会先做脱水、去霉处理,再用和原纸质地相近的桑皮纸修补残缺部分,模糊的字迹会根据上下文和书法风格小心补全,尽量保留原有的风貌。”

顾怀谨也凑过来看了看,注意到信札的字迹娟秀清丽,落款处写着“婉卿手书”。“这些信札的书法很有功底,修复时我们会格外注意笔墨的韵味,不会破坏原有风格。”他补充道,“不过因为数量多,且部分信札破损较严重,可能需要些时间,大概一个月能修好。”

苏晚闻言,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没关系,慢工出细活,只要能修好就好。我奶奶总说,这些信里写满了牵挂,每一个字都是心意。她常给我讲曾祖父母的故事,说当年曾祖父在外修铁路,条件艰苦,却坚持每周写信,信里除了报平安,还会描述沿途的风土人情,让曾祖母放心。”

林栖拿起一封信,小心翼翼地展开。信里写着:“婉卿吾爱,今至洛阳,见龙门石窟佛像庄严,石刻精妙,憾不能与你同赏。此地风沙颇大,然想到你寄来的护手霜,便觉心安。铁路修至此处,已见雏形,待功成之日,必携你遍览山河……”

字迹虽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的思念与深情跃然纸上。林栖忽然想起自己和顾怀谨刚认识时,他去外地参加古籍修复研讨会,也是每天发信息,分享当地的见闻与修复心得,那些细碎的牵挂,与信札里的情感如出一辙。

“这些信不仅是你们家的念想,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林栖将信札轻轻放回盒子,“民国时期的异地通信,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本身就很难得。修复好后,我们会给你做一个专用的樟木盒,防潮防虫,方便长久保存。”

苏晚连连道谢,留下联系方式后,又叮嘱了几句,才顶着细雨离开。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雨巷尽头,小周忍不住感叹:“原来老信札里藏着这么动人的故事,修复它们就像在守护一段爱情。”

顾怀谨笑了笑,拿起一张桑皮纸:“每一件旧物背后都有故事,我们修复的不只是纸页,更是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情感与记忆。小周,接下来你跟着我们一起修复这些信札,学学怎么处理受潮纸张,怎么补全模糊的字迹。”

小周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敲打着窗棂,发出轻柔的声响。墨痕书屋里,三个人围坐在修复台前,灯光温柔地洒在泛黄的信札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百年的深情。那些被雨水浸湿的纸页,在他们的指尖下,正慢慢重获新生。

上一章 冬雪落院,新岁启章 墨香深处的暖阳最新章节 下一章 晴光赴会,市集寻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