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墨香深处的暖阳
本书标签: 都市 

夏木成荫,展卷传香

墨香深处的暖阳

从苏州回来后,墨痕书屋忙碌了许多。顾怀谨和林栖一边忙着修复苏晚的信札,一边整理从苏州淘来的古籍和工具,小周则在一旁打下手,同时认真学习新的修复技术。

苏晚的信札终于在五月底修复完成。当苏晚带着奶奶来到墨痕书屋取信札时,老人看到修复完好的信札,激动得热泪盈眶。

“太好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甚至比原来还清晰!”老人颤抖着双手翻开信札,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丈夫和妻子,“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谢谢你们,把我们老两口的念想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苏晚也十分感动:“奶奶这几天一直念叨着信札,现在看到它们修复得这么好,她终于能安心了。老师,这是修复费,还有一点心意,麻烦你们了。”

林栖推辞了额外的心意,只收下了修复费:“能帮你们守护好这份念想,我们也很开心。这是专用的樟木盒,以后把信札放在里面,防潮防虫,能保存更久。”

老人接过樟木盒,小心翼翼地将信札放进去,紧紧抱在怀里:“我要把这些信传给我的孙子,让他也知道,他的曾祖父母是多么相爱,多么不容易。”

送走苏晚祖孙,小周感慨道:“看到老人这么开心,我忽然觉得,古籍修复真是一份特别有意义的工作。”

“是啊,”林栖点点头,“我们修复的不仅是古籍,更是一份份跨越时光的情感与记忆。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前人的故事,我们有责任把它们守护好,传承下去。”

六月初,墨痕书屋的二楼展示区终于收拾好了。顾怀谨和林栖将这些年修复好的古籍一一摆放在展示柜里,有宋代的刻本、明代的手札、清代的诗集,还有那本修复完好的光绪年间账本和苏晚曾祖父母的信札。展示区的墙上挂着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还有一些古籍相关的知识海报。

“小小修复师”活动的孩子们得知展示区开放,纷纷要求来参观。周末那天,书屋挤满了孩子和家长。小周主动承担起了讲解的任务,他带着孩子们参观展示柜,详细介绍每本古籍的年代、背景和修复过程。

“大家看这本宋代的刻本,修复前它的页角残缺,字迹模糊,我们用桑皮纸修补了残缺部分,又用淡墨补全了字迹,花了整整三个月才修复完成。”小周指着一本《论语》刻本,骄傲地说,“古籍修复就像医生治病,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才能让这些老书重获新生。”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举手提问:“周老师,修复古籍最难的是什么?”“这些老书为什么能保存这么久?”“我也想学习古籍修复,什么时候能报名呀?”

小周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顾怀谨和林栖站在一旁,看着小周从容不迫的样子,欣慰不已。

“没想到小周现在这么会讲解了。”林栖轻声说。

顾怀谨点点头:“他成长得很快,不仅修复技术越来越熟练,还学会了分享和传承。以后这个展示区和读书会,就可以多让他主持了。”

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在展示区的桌子旁坐下,参加了第一次小型读书会。林栖选了一本清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带着孩子们一起朗读里面的童谣和小故事。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墨痕书屋里,与窗外的蝉鸣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悦耳。

一位家长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古籍离我们很远,今天参观了展示区,听了讲解,才发现古籍里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感谢墨痕书屋,让孩子们能接触到传统文化,感受到古籍的魅力。”

“是啊,”另一位家长附和道,“我家孩子以前总喜欢玩手机,现在天天念叨着古籍修复,还自己找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来看,变化太大了。”

看着孩子们对古籍充满兴趣的样子,林栖忽然觉得,墨痕书屋的意义不仅在于修复古籍,更在于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古籍、喜欢古籍,让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

夏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庭院里栀子花的清香。展示区的古籍在阳光下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墨痕书屋里,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此起彼伏,与修复工具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

上一章 晴光赴会,市集寻珍 墨香深处的暖阳最新章节 下一章 秋实满庭,薪火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