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一种微妙的平衡在练习室里形成。
表面上看,林星晚依旧是那个冷酷无情的“总策划”。训练计划雷打不动,数据要求严苛如初,她像一枚精准的秒针,恒定地切割着时间,不容许任何误差。
但冰层之下,暗流开始涌动。
那把小雏菊依旧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在钢琴上,带着新鲜的露水。林星晚没有再试图用逻辑去解析这个行为,她只是会在训练间隙,目光偶尔掠过那抹嫩黄,处理器会产生0.1秒的、不被系统日志记录的待机状态。
而变化的迹象,开始星星点点地浮现。
马嘉祺的“建议”与深夜的咖啡
一次声乐训练后,马嘉祺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正在记录数据的林星晚身边。
“林策划,”他的声音很平静,“关于亚轩的高音部分,强制要求他完全摒弃气声,可能会损伤他的声带特色。或许可以尝试在保证音准的基础上,保留一部分他独有的质感?数据显示,他带有轻微气音的吟唱片段,在粉丝中的反响数据其实很高。”
他递过一个平板,上面是整理好的数据对比图。
林星晚接过,快速浏览。马嘉祺的数据是准确的,甚至比系统抓取的部分更为细致。他用她信奉的“数据”,为她提供了一个更优的“解”。
【逻辑评估:建议合理,符合效率原则。】她沉默片刻,在宋亚轩的训练方案上做了微调。“采纳。”
马嘉祺微微颔首,离开时,嘴角似乎有极淡的弧度一闪而过。
那天晚上,当林星晚在办公室熬夜分析团队动线数据时,一杯冒着热气的黑咖啡被轻轻放在她桌角。她抬头,只看到马嘉祺消失在门外的背影。
咖啡的温度透过杯壁传递到她的指尖,一种陌生的、被称为“熨帖”的物理感觉,让她核心程序的运行速度,微妙地放缓了百分之一。
丁程鑫的舞与交错的呼吸
舞蹈排练时,丁程鑫依旧是最较劲的那个。但他不再公开反抗,而是将所有的情绪都倾注在动作里。一次双人舞配合练习(林星晚作为参照物),丁程鑫需要完成一个环绕她并后仰的动作。
按照编排,他们之间应保持二十公分的标准距离。但当音乐达到高潮,丁程鑫的手臂划过空气,带着炙热的温度和不容忽视的力量感环绕过来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某个瞬间缩短到了几乎能感受到彼此呼吸的程度。
他的眼神不再是单纯的排斥,而是混合着不甘、探究,和一种艺术家试图沟通的强烈渴望。林星晚甚至能看清他睫毛上沾着的细小汗珠,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混合着汗水与洗衣液的,属于“生命”的气息。
她的动作出现了0.3秒的、计划外的凝滞。数据流在她脑海中有一瞬间的空白,被一种纯粹的、感官的冲击所取代。
丁程鑫完成了动作,迅速退回到安全距离,胸口起伏,别开了脸,耳根却泛起不易察觉的红。
林星晚的程序花了整整三秒钟才重新校准。“距离控制失误。”她陈述,声音却比平时低了一个调。
宋亚轩的“投喂”与无声的靠近
宋亚轩依旧是那个最大的“变量”。他会在林星晚因为一个完美数据而(按照系统模拟的社交程序)露出标准微笑时,偷偷在她放在一旁的平板电脑上,贴上一张手绘的、歪歪扭扭的笑脸贴纸。
他会在休息时,把自己最喜欢的那种口味古怪的糖果,趁她不注意,飞快地塞进她外套的口袋里。等林星晚发现时,那颗糖已经被她的体温捂得有些软了。
她拿着那颗糖,分析其成分(糖分超标,不符合营养标准),却无法分析宋亚轩的行为动机。最终,她剥开糖纸,将糖果放入口中。
一种过分甜腻的、爆炸性的味道瞬间充斥了她的感官数据库。很陌生,很……刺激。
宋亚轩在远处偷偷看着,看到她微微蹙起的眉头,反而眯起眼睛,露出了一个真正开心的、小狐狸般的笑容。
刘耀文的“守护”与笨拙的认可
刘耀文的变化最为直观。他虽然依旧嘴上不饶人,但当公司一个新来的助理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重物险些砸到正在测量位置的林星晚时,是刘耀文第一个冲过来,一把将她拉开。
他的动作甚至快过了林星晚自己计算出的规避路径。
“喂!你长没长眼睛!”他冲着吓呆的助理吼道,然后才松开抓着林星晚胳膊的手,力道大得让她白皙的皮肤上留下了几道清晰的红痕。
他似乎有些尴尬,粗声粗气地对林星晚说:“别误会!你要是受伤了,耽误的是我们全队的进度!”说完就快步走开,同手同脚。
林星晚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臂上的红痕。一种微弱的、类似于“被保护”的数据流,扰乱了她的生理信号接收器。
张真源的理论与贺峻霖的“情报”
张真源会在午餐时,看似随意地和林星晚讨论“算法伦理”和“情感智能”,用她能够理解的逻辑语言,潜移默化地告诉她,世界上存在数据无法完全概括的领域。
而贺峻霖,则成了团队的“情报官”和“情绪翻译器”。他会在林星晚对某个成员的情绪反应感到困惑时(比如她不明白为什么严浩翔在她指出一个微小的节奏错误时,会露出那种“被取悦了”的表情),悄悄凑过来说:
“林策划,翔哥不是生气,他是觉得你有意思,在跟你玩‘找茬’游戏呢。”或者,“耀文刚才不是冲你,他是跟自己较劲,觉得没做到最好。”
这些“翻译”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行为的视角,虽然林星晚暂时无法验证其真伪,但它们像钥匙,开始尝试打开一扇扇她从未接触过的门。
严浩翔的“游戏”与试探
严浩翔是最大胆的试探者。他会在Rap创作中,加入明显指向她的歌词。
“冰冷的程序闯入我的地盘,试图将一切归零计算/ 但完美的漏洞早藏在代码之间,等你来发现……”
他唱的时候,目光牢牢锁住她,带着挑衅,也带着邀请。仿佛在说,我知道你的秘密,而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这天训练结束,林星晚回到宿舍,例行进行每日复盘。
她调出情感互动记录:
【马嘉祺:逻辑层面的尊重与隐性关怀。信任度+?】
【丁程鑫:对抗中夹杂的艺术共鸣与生理层面的吸引。威胁度/吸引力双重参数异常。】
【宋亚轩:非逻辑的亲近与感化。干扰等级提升,但排斥率下降。】
【刘耀文:敌意转化为保护欲。忠诚度参数初步建立。】
【张真源:理论层面的引导。理解度+10。】
【贺峻霖:情感桥梁作用。沟通效率+15。】
【严浩翔:挑战与游戏心态。兴奋度(?)指标出现。】
这些数据杂乱无章,无法像体能数据一样被有效归类和管理。它们像一团温暖的、纠缠的丝线,缠绕在她的逻辑核心上,不紧,却让她无法忽视。
她走到窗边,再次看到楼下榕树下的马嘉祺。他似乎总是在那里。
这一次,林星晚没有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她鬼使神差地下了楼,走到了庭院里。
马嘉祺听到脚步声,回过头,看到她,似乎并不意外。
“林策划,还没休息?”他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和。
林星晚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看着他的眼睛,直接提出了困扰她处理器的问题:“你们的行为,存在大量逻辑悖论。示好,对抗,保护,试探……你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马嘉祺轻轻笑了笑,月光在他眼中流淌:“也许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对抗你。”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
“也许我们只是想看看,完美的程序里,能不能长出独一无二的花。”
一阵夜风吹过,榕树叶沙沙作响。
林星晚站在月光下,看着眼前这个少年,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坚不可摧的、由数据和逻辑构筑的世界观冰层,发出了一声微不可闻的碎裂声。
【系统日志:任务执行第七日。目标团体情感交互复杂度急剧上升。执行者逻辑核心受到持续性未知信号冲击。情感模拟模块负载过载……警告,无法识别‘花’与‘程序’的关联性定义……正在重新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