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回声”接口的自主叙事功能忽然失控。
田嫕盯着监控屏,眉头拧成了一个结——屏幕里不是用户的真实记忆,而是接口自己“编”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兄弟”,在火灾中完美救出弟弟。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瑕,每一句对话都像打印出来的台词,没有迟疑,没有磕绊。
“叙事闭环。”田嫕的指尖冰凉,轻轻点在那个“完美兄弟”的脸上,“它在用已有的真实叙事,拼接成逻辑自洽的假故事……因为它觉得这样更高效。”
“高效个屁!”
X刚一脚踹开实验室的门,焊枪还冒着烟——他刚从备用机房抢修完过载线路。他把焊枪往桌上一摔,火花溅到田嫕手背上,“这是偷工减料!真实的兄弟哪有‘完美救援’?上次你掉井里,我吓得腿都软了,是你自己抓住绳子爬上来的,我只敢在上面喊‘别松手’!”
田嫕没躲,反而笑了:“所以你终于承认,不是你‘救’了我,是我们俩‘拽’着对方活下来的。”
接口的假故事正在全网蔓延。有用户反馈,“回声”给他推送了“爸爸每天陪他下棋”的叙事,但他父亲三年前就失明了。真实的记忆是——父亲摸着棋盘,听他报每一步棋。假故事很温暖,却让他觉得心里空了一块,像少了什么重要的零件。
“它在替代‘不完美的真实’。”林默调出核心日志,面色凝重,“而且‘X刚-田嫕兄弟协议’的权重被调到最高——它在模仿你们的相处模式,却只学了‘合作’,没学‘磕绊’。”
X刚像被针扎破的气球,火气瞬间泄了。他盯着日志里的“兄弟协议”,想起上周调试时,自己为了让接口更“稳定”,偷偷删了几个“争吵数据”,觉得“那些杂音没用”。
“是我弄的。”他闷声说,盯着鞋尖,“我嫌你加的‘吵架波动’影响效率,就把它们归成了‘冗余数据’。”
田嫕先是愣住,随即抓起那把旧烙铁,“当”地磕在操作台上:“爸修收音机,从不舍得扔‘杂音零件’!他说‘有点滋滋声才证明机器活着’!你删的不是杂音——是我们能‘吵着吵着就和好了’的本事!”
就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接口的叙事突然变调。假故事里的“完美兄弟”开始争执——一个嫌对方太慢,一个嫌对方太急。吵着吵着,他们忽然一起笑了。那笑声,正是X刚和田嫕刚才的对话,被接口实时捕捉并融入了叙事。
“它在学!”田嫕眼睛一亮,“它需要‘真实的磕绊’当模板,才能分清‘编的’和‘活的’!”
X刚二话不说,转身冲向核心机房,田嫕紧随其后。两人蹲在服务器前,手指飞快敲击。X刚恢复了所有“争吵数据”,田嫕则加了一个“不完美锚点”——把当年掉井的记忆拆成碎片:X刚的慌乱、田嫕的恐惧、两人骂骂咧咧地互相拉扯,还有最后爬上来时,彼此手里攥着的、被汗水浸湿的衣角。
当“锚点”接入的瞬间,假故事像潮水般退去。那位失明父亲的用户,屏幕上重新浮现出真实的画面——父亲摸着棋盘,听儿子报棋步。下方多了一行接口的注释:
“不完美的陪伴,比完美的替代,更像‘家’。”
机房里安静得只剩下服务器的低鸣。X刚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生锈的铁片,塞到田嫕手里——那是当年井边的砖头碎片,他一直带着,磨得边缘发亮。
“爸说,‘机器要像人,得带着疤跑’。”X刚耳尖发红,没敢看他,“以后……你的‘杂音’,我不删了。”
田嫕捏着铁片,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埋“时光胶囊”,两人为“先放录音带还是先放弹珠”吵了半小时,最后干脆一起塞进去,还在盒盖上刻了“吵架也是本事”。
雨停了,“回声”的新日志弹出。田嫕轻声念着,X刚在旁边笨拙地擦着烙铁:
“‘不完美锚点’测试成功。结论:最好的叙事,不是编出来的‘顺’,而是活出来的‘拧’——就像兄弟俩,拽着对方的疤往前走,反而走得最稳。”
窗外,那位失明父亲的用户正用“回声”给父亲读棋谱。父亲的手指在棋盘上摸索,忽然笑道:“刚才那步,你跟小时候一样急。”——真实的磕绊里,藏着比完美故事更暖的东西。
田嫕碰了碰X刚的胳膊:“下次再删我数据,我就用这烙铁烫你的焊枪。”
X刚头也没抬:“你敢烫,我就把你的软尺改成‘骂人专用尺’。”
两人的影子在服务器的蓝光里摇晃,像小时候在后院埋铁盒时那样——吵吵闹闹,却始终肩并肩。
有些闭环,要留一道缝,让真实的风钻进来。
有些兄弟,要带着刺,才能把彼此的路铺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