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靖康耻未雪
本书标签: 古代 

藏证!命密探查秦桧通敌书信

靖康耻未雪

岳云带着一身的尘土与希望走了,他那双被天子亲手扶过的臂膀,仿佛还留着滚烫的温度。御书房的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只剩下烛火摇曳的寂静。

李若朴依旧站在原地,他亲眼目睹了方才的一切,内心受到的冲击不亚于一场地震。天子对岳云的亲近、对战术的精通、以及那句“直捣黄龙”的承诺,都让他感到一种陌生的、却又无比渴望的振奋。

赵匡胤转过身,脸上的温和与激动瞬间褪去,重新被一层冰冷的威严所覆盖。他走回御案后,坐下,那具略显单薄的身体在宽大的龙椅中,却散发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压迫感。

“李卿。”他的声音很轻。

“微臣在。”李若朴立刻躬身,他知道,真正的任务现在才开始。

“明日朝会,秦桧必会发难。”赵匡胤的指尖在御案上轻轻划过,仿佛在勾勒战场的沙盘,“他会罗列一万个理由,证明岳飞的北伐是何等鲁莽,是何等凶险。他会联合满朝文武,逼朕收回成命,甚至会再次拿出那份班师诏。”

李若朴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官家说的是事实。秦桧经营朝堂多年,党羽遍布,势力盘根错节,想要在朝会上与他正面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

“光靠嘴皮子,朕说不过他们。”赵匡胤的眼神变得锐利,“朕需要一把刀,一把能插进秦桧心脏,让他无法辩驳的刀。”

他停顿了一下,盯着李若朴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这把刀,就是他通敌的证据。”

李若朴的呼吸一滞。通敌,这是足以诛灭九族的滔天大罪。

“秦桧此人,老奸巨猾,行事滴水不漏。”赵匡胤继续说道,他的思维清晰得可怕,完全不像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君主,“他与金人联络,绝不会只靠口头信使。必定有书信往来。这些信,就是他的催命符。”

“可……可是陛下,”李若朴面露难色,“秦桧府邸守卫森严,相国权势熏天,想要从他府中找到这种机密信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谁说信一定在他府里?”赵匡胤冷笑一声,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洞悉人性的老辣,“像他这种人,最机密的东西,绝不会放在自己身边。要么,藏在某个绝对想不到的地方;要么,就在他最信任的人手里。”

他站起身,踱步到李若朴面前。

“朕要你动用宗泽老帅留下的所有人脉,立刻开始查三条线。”

李若朴屏住呼吸,凝神倾听。

“第一,查秦桧的妻兄,王次翁。他是签书枢密院事,能接触到大量军情,也是秦桧的钱袋子。查他的所有产业,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米铺、布庄,甚至是临安城外的田庄。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第二,查金国派来议和的使团。他们明面上住在馆驿,暗地里必定有秘密据点。派人盯住他们,看他们和谁接触,尤其是那些深夜出入的仆役、商人,每一个都不能放过。”

“第三,”赵匡胤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是在耳语,“查秦桧府上一个叫‘孙革’的管家。此人跟了秦桧二十年,是他的心腹死士。这种人,最可能替他传递和保管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不要动他,只派最精干的人远远跟着,摸清他所有的活动轨迹。”

三条线索,清晰、具体,直指要害。

李若朴听得心惊肉跳,他从未想过,天子对秦桧的了解,竟然细致到了这种地步,连一个管家的名字都知道。他不知道,这并非赵构的记忆,而是赵匡胤凭借自己识人用人的毒辣眼光,从无数信息碎片中拼接出的精准推断。

赵匡胤从御案上拿起一方小小的、未刻字的玉印,塞进李若朴的手中。玉印入手冰凉,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这是朕的私印。凭此印,你可以调动任何你需要的人,动用任何你需要的资源。”他看着李若朴,眼神无比严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有半点泄露,你和宗泽旧部所有的人,都将万劫不复。”

“微臣……明白!”李若朴紧紧攥住那方玉印,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请陛下放心,微臣纵然肝脑涂地,也必将此事办妥!”

“去吧。”赵匡胤挥了挥手,“朕等你的消息。”

李若朴重重叩首,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御书房,消失在夜色之中。

书房内,再次只剩下赵匡胤和冯益两人。

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赵匡胤扶住龙椅的扶手,才勉强站稳。这具身体实在太虚弱了,连续的高度精神集中,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

“官家,您脸色不好,要不要传御医?”冯益担忧地问。

“不必。”赵匡胤摆了摆手,坐回椅中,闭上眼睛,强迫自己调整呼吸。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倒下的时候。

他需要思考,为明日的朝会做最后的准备。

“冯益。”

“奴才在。”

“去把明日要参加大朝会的所有官员名册拿来,三品以上,一个不漏。”

“是。”

很快,一份长长的名单被呈了上来。赵匡,胤拿起朱笔,就着烛火,一个一个地看下去。

秦桧、万俟卨、王次翁……他毫不犹豫地在这些名字上画了一个红圈,圈里打上了一个叉。这是死敌。

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他在这些武将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韩世忠可以争取,张俊需要敲打,刘光世……暂时可以忽略。

李纲的名字已经被划去,后面标注着“罢相”。赵匡胤的笔尖在上面顿了顿,心中暗道:这个人,必须尽快请回来。

他又看到了胡铨、何铸等几个名字,这是少数还在坚持的主战派。他在这些名字下面,画了一条重重的横线。这些人,是明天朝堂上可以引为臂助的力量,虽然微弱,但聊胜于无。

他一边看,一边在脑中模拟着明日朝会的场景。秦桧会如何发难?万俟卨会如何帮腔?那些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又该如何去争取?

时间在烛火的跳动中一点点流逝。

就在他几乎要将整个朝堂的势力版图在心中刻画完毕时,殿外传来一阵极轻微的骚动。

一名小太监被冯益领了进来,他跪在地上,声音压得像蚊子哼:“启禀官家,杨……杨都指挥派人传话。”

赵匡胤的眼睛猛地睁开:“说。”

“杨都指挥的人回报,就在刚才,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从秦桧府邸的后门驶出,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往……往钱塘江边的码头去了。”

钱塘江码头!

赵匡胤的瞳孔骤然收缩。深夜,密车,码头。这几个词串联在一起,答案呼之欲出——秦桧在转移东西,或者,在送人出城!

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不寻常的举动,都可能与通敌信件有关。

“车上是什么人?拉着什么货?”他追问。

“天色太暗,离得又远,我们的人不敢跟得太近,只看到车夫一人,车厢里似乎……很沉。”

很沉。

赵匡胤的心跳漏了一拍。他几乎可以断定,那里面装的不是人,而是东西。很可能是秦桧多年来搜刮的财宝,或者是……他与金人来往的文书档案!

李若朴刚刚离开,这条线索来得太及时了!

“冯益!”

“奴才在!”

“立刻派人,用最快的速度追上李若朴!”赵匡胤的声音果断而急促,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告诉他,让他立刻带人去钱塘江码头!重点排查所有准备离港的漕船和海船,特别是那些挂着王家旗号的!”

“就说,”赵匡胤的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寒光,“朕怀疑有巨寇携带赃款潜逃,命他封锁码头,严加盘查!”

“奴才遵旨!”冯益感受到了那股彻骨的杀意,不敢怠慢,转身飞奔而去。

御书房重归寂静。

赵匡胤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股带着水汽的凉风吹了进来,让他发热的头脑清醒了些许。

他望着临安城沉沉的夜色,目光投向钱塘江的方向。

他知道,他撒下的第一张网,已经动了。

而明天,在金銮殿上,他将亲自面对那头最凶狠的野兽。

上一章 见使!岳云送捷报 靖康耻未雪最新章节 下一章 套话!秦桧求见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