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釉余温
本书标签: 现代  现代言情 

雨渍里的釉色密码

青釉余温

开窑日的喧嚣散去后,院角的青石板还留着雨过天青的影子——那是学生们捧着瓷器时,釉面反光映在地上的细碎光斑,混着午后斜照的阳光,倒像撒了一地碎青瓷。苏清沅蹲在窑边,指尖拂过耐火砖上残留的釉料痕迹,忽然发现砖缝里卡着一小块淡青色的碎片,边缘还带着窑火炙烤后的温润。

“在找什么?”陆时衍端着两盏菊花茶走过来,瓷盏碰在石桌上发出轻脆的响。苏清沅把碎片递给他,眉头微蹙:“你看这釉色,比咱们这次烧的雨过天青浅半分,倒有点像祖父窑记里写的‘月白釉’。”陆时衍接过碎片对着光看,果然见釉面下藏着极淡的乳白,像被月光浸过的云絮,“上次清理窑底时没见着,许是开窑时震落的老瓷片。”

两人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隔壁的张婶,手里拎着一篮刚蒸好的米糕,篮子上盖着蓝布帕子:“听着院里安静了,想着你们忙了一天没顾上吃饭,拿点米糕垫垫。”苏清沅赶紧接过篮子,刚要道谢,张婶的目光就落在了石桌上的瓷片上,忽然“呀”了一声:“这碎片看着眼熟,前阵子整理老房子,我家阁楼里也有个这样釉色的罐子,就是破了口,一直没舍得扔。”

这话让苏清沅眼睛一亮。祖父的窑记里提过,月白釉是早年试烧的品种,因釉料配方复杂,烧制成品率极低,后来就渐渐停了。她赶紧问张婶能不能去看看,张婶笑着点头:“有啥不能的,你们跟我来,正好也帮我瞧瞧那罐子还有用没。”

跟着张婶穿过两条窄巷,到了一栋青砖老房,阁楼里满是旧物的气息,阳光从老虎窗里斜射进来,照得灰尘在光里跳舞。张婶踩着木梯上去,很快抱下来一个陶罐,罐口果然缺了一块,罐身的釉色正是淡青泛白的月白,罐底还刻着一个模糊的“苏”字——那是苏家早年制瓷的标记。

“这是我婆婆当年从你祖父手里买的,说用来装茶叶最好,后来不小心磕了口,就一直放着了。”张婶摸着罐身,语气里满是怀念,“你们要是有用,就拿回去研究,总比在我这儿蒙灰强。”苏清沅捧着陶罐,指尖能感受到釉面的细腻,心里又惊又喜,连忙说要给张婶钱,张婶却摆着手拒绝:“邻里街坊的,谈钱就生分了,要是以后烧出好瓷,给我留个小茶杯就行。”

回到院里时,陈老先生已经醒了,正坐在藤椅上翻苏清沅带来的窑记。见两人抱着陶罐回来,老人放下本子凑过来,一看罐身的釉色,眼睛立刻亮了:“这就是月白釉!当年你祖父试了十几次,只烧出三个罐子,没想到还有一个在这儿。”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陶罐,指腹蹭过罐口的缺口,“你看这釉面的光泽,是用了陈年的紫金土,还要掺上草木灰,烧窑时得控制好窑温,差一度都出不来这效果。”

陆时衍拿来软布,仔细擦去陶罐上的灰尘,罐身渐渐显露出完整的纹路——罐腹上有淡淡的云纹,是用极细的刻刀划的,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苏清沅翻出窑记里对应的页数,上面果然画着月白釉的配方草图,只是关键的配料比例被祖父用墨点盖住了,只写着“雨渍三分,晨露七分”几个字。

“‘雨渍三分,晨露七分’?”陆时衍皱着眉琢磨,“难道是指釉料里要加雨水和露水?”陈老先生点点头,手指点着窑记上的字:“早年烧瓷讲究‘天人合一’,雨水要接刚下的,不含土腥味;露水得是清晨荷叶上的,带着草木气。你祖父当年为了凑够釉料,连着半个月天不亮就去荷塘采露。”

苏清沅忽然想起,院角的水缸里还存着前几天下雨接的水,而不远处的公园就有一片荷塘。她抬头看向陆时衍,两人眼里都透着期待。陈老先生看着他们,笑着捋了捋胡子:“想试就试试,烧瓷本就是个摸索的过程,当年你祖父也是这么一点点试出来的。”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沅和陆时衍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清晨,两人就去公园采露水,陆时衍举着瓷碗,苏清沅小心地把荷叶上的露水抖进碗里,晨风吹过,带着荷叶的清香;白天则忙着研磨紫金土,按照窑记里的草图,一点点调整草木灰的比例,每一次调配都记在本子上,标上日期和天气。

学生们听说他们要试烧月白釉,也时不时过来帮忙。戴眼镜的男生带来了自己做的温湿度计,说要记录每次调釉时的环境;领头的女生则从家里拿来了祖母腌菜用的陶罐,说可以用来装调配好的釉料,“这样釉料不会受潮,跟张婶家的老罐子一个道理”。

这天傍晚,两人终于调好第一份月白釉料,装在陶罐里密封好。苏清沅坐在石桌边,看着罐口冒出的淡淡水汽,忽然想起开窑那天陈老先生说的话——“好瓷是有韧性的”。她转头看向陆时衍,他正拿着那片老瓷片对着夕阳看,釉色在余晖里泛着温柔的光。

“等下次烧窑,咱们就用这个釉料试试?”苏清沅轻声问。陆时衍点头,把瓷片递给她,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又很快移开目光。夕阳落在石桌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桌上的月白釉陶罐,正悄悄藏着新的期待。

忽然,院门外又传来敲门声,这次是快递员,递过来一个包裹,寄件人写着“古镇陶瓷研究所”。苏清沅拆开一看,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旧书,扉页上写着“月白釉烧制纪要”,落款是祖父的名字。书里夹着一张字条,是研究所的老教授写的:“当年你祖父把这本书捐给研究所,说等有一天,苏家有人想重拾月白釉,就把书寄过去。现在看来,时候到了。”

苏清沅捧着书,眼眶忽然热了。她翻开书,里面详细记录着月白釉的配方比例,还有祖父手绘的窑温控制曲线,书页边缘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地方还沾着釉料的痕迹。陆时衍凑过来看,指着其中一条批注笑:“你祖父还写着‘今日采露遇雨,釉色偏深,下次需待晴日’,跟咱们现在一模一样。”

陈老先生听说书到了,特意从家里赶过来,三人坐在灯下翻书,直到深夜。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桌上的陶罐和旧书上,像给这份传承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苏清沅知道,月白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他们的青瓷时光,还有无数个值得期待的明天。

上一章 开窑日的雨过天青 青釉余温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月光下的拉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