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基层干部
本书标签: 现代 

红底金字的承诺

基层干部

开业前一天,商业大楼的玻璃门被红绸布裹着,门楣上的“正品保障”四个金字在夕阳下泛着暖光。陈阳荣蹲在一楼大厅,正给王建军示范怎么贴价签——标签边缘必须对齐货架棱线,数字要笔锋分明,“这样老百姓看着清楚,心里才亮堂。”

王建军的手指被美工刀划了道小口,血珠渗出来,他往裤子上蹭了蹭继续贴:“陈书记,张副经理刚才带着几个人去仓库了,说是要‘抽查’纺织厂的货。”

“让他查。”陈阳荣头也没抬,把最后一张价签按在雪峰牌夹克上,“雪峰厂的李厂长刚打电话,说这批货特意加了两道质检,针脚歪了半寸都算残次,咱怕啥?”

话音未落,张建国就带着两个柜长闯进来,手里拎着件夹克衫,脸色铁青:“陈阳荣你自己看!这袖口线头没剪干净,也算正品?”

陈阳荣接过衣服,指尖抚过那截半寸长的线头,忽然笑了:“建国,你掏心窝子说,这线头碍着穿了?”他转向那两个柜长,“你们卖过供销社的劳保服没?袖口能塞进拳头,这夹克至少针脚齐整,布料也厚实。”

矮个柜长嗫嚅道:“可……可咱是‘商业大楼’,总不能比个体户还糙吧?”

“糙不糙看良心。”陈阳荣提高了声音,大厅里正在打扫的清洁工、搬运货物的工人都停了手,“个体户卖翻新产品,咱卖正经厂货;个体户随口喊价,咱明码标价;个体户卖完就跑,咱有售后——这才是大楼该有的样子!”

人群里响起低低的附和声。王建军突然扯开自己的工装外套,露出里面的旧毛衣:“我这件穿三年了,袖口磨破了还在穿。老百姓买衣服,图的是耐穿、实在,不是比谁线头剪得齐!”

张建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把夹克摔在货架上:“强词夺理!我已经让人通知记者了,明天开业就来曝光这‘残次正品’,看谁还敢来买!”

“让他来。”陈阳荣弯腰捡起夹克,掏出剪刀仔细剪掉线头,“顺便让记者写写,为啥雪峰厂的货能卖脱销——因为人家不搞花架子,棉花用的是本地新棉,工人是附近乡镇的,挣的是踏实钱。”

这时刘梅抱着账簿跑进来,额角沾着灰:“陈书记,各乡镇预售统计出来了!腰陂镇订了十七件,清溪乡要二十件,都说给家里男人上工穿,耐脏还便宜!”她瞥见张建国,补充道,“刚才李厂长派人送来了售后卡,说只要不是故意扯破,开线、掉扣都能免费修。”

张建国盯着那张印着“茶陵县纺织厂售后点”的卡片,突然没了声。两个柜长对视一眼,悄悄溜回了二楼。

傍晚的霞光透过玻璃穹顶漫进来,给货架镀上层金边。陈阳荣让王建军把剪好线头的夹克挂回C位,又在旁边立了块小黑板,用粉笔写着:“凡购雪峰夹克,送免费锁边一次——让咱老百姓穿得更体面。”

王建军看着黑板上的字,忽然问:“陈书记,要是明天真没人来咋办?”

“那咱就带着衣服下乡去卖。”陈阳荣拍了拍他的肩,目光落在窗外渐亮的路灯上,“只要货真价实,总有识货的人。”

夜色渐浓,大楼里的灯一盏盏亮起,照亮货架上整齐排列的夹克衫,像一列列待命的士兵。张建国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他摔在地上的那件夹克,被陈阳荣叠好放在了捐赠箱里——箱子上贴着张纸条:“送给需要的人,让温暖不浪费。”

王建军擦货架时,发现陈阳荣在价签旁边又添了行小字:“红底金字的承诺,比线头更重要。”他忽然觉得,这玻璃穹顶下的光,好像真能照进人心最深处。

上一章 玻璃穹顶下的暗涌 基层干部最新章节 下一章 红底金字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