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驶离清溪镇,一路向市区疾驰。魏晓晓靠在座椅上,背上的帆布背包看着鼓鼓囊囊,实际轻飘飘的——所有野生石斛、登山装备,还有那头壮硕的野猪,全安稳存放在空间里,既省体力又能牢牢锁住鲜活。
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带,心里半点不敢耽搁。空间虽能保鲜,但野生石斛金贵,她自己不懂泡制技巧,要是放久了,哪怕看着新鲜,营养成分也会悄悄流失,品相打折,价格自然上不去。李伯是靠谱的老渠道,必须尽快送过去处理才放心。
抵达市区时天刚擦黑,魏晓晓打车直奔自家小区。推开家门锁好门,她先去车库确认无人,心念一动将野猪移出空间,用帆布盖严实,又把石斛取出来平铺在托盘上——足足4斤,叶片翠绿饱满,茎秆厚实,透着原生态的鲜劲儿。
简单收拾后,她开车载着东西赶往德善堂。后院灯还亮着,李伯一开门看到她,眼睛立马亮了:“丫头,可算回来了!”瞥见车后座的野猪,又拿起石斛捏了捏,笑得合不拢嘴,“这品相绝了!野猪也地道,赶上好时候了。”
“李伯,您赶紧处理吧,我怕放久了不好。”魏晓晓松了口气。
李伯手脚麻利,当晚就联系了泡制师傅,又约了老主顾。第二天一早,泡好的石斛称重4斤整,按市场价2.5万/斤,给了魏晓晓10万;野猪处理干净后,肉、皮毛、内脏一起卖给了专门收野味的老主顾,又得5万。两笔转账到账提示弹出,魏晓晓心里一阵踏实。
她坐在德善堂后院的石凳上,忍不住算了算总存款:之前卖中草药攒了100万,加上玉佩卖的200万,共300万;结清150万房贷后剩150万,给爸妈转了20万补贴家用,还剩130万;这次石斛和野猪又赚了15万,如今总存款已经有145万了。
这个数字让她心里一阵发烫——以前上班一年也就几万块,现在跑几趟山,存款就翻了好几倍,说不开心是假的。但转念一想,雾灵山遇到野猪的场景又涌上心头:那狰狞的獠牙、冲过来的狠劲,还有按下防熊喷雾时的手抖,后背瞬间又冒了层冷汗。
“丫头,发啥愣呢?”李伯端着两杯茶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王总他们还说想跟你见见面,以后有好货直接联系,价格都好说。”
魏晓晓接过茶,笑着道谢:“谢谢李伯,以后有好东西肯定先想着您和王总他们。”她没多说心里的后怕,只顺着话头聊了两句。
李伯看得通透,拍了拍她的肩膀:“跑山不容易,又危险,你一个女孩子家,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很厉害了。不过也别太拼,安全第一。”
这话说到了魏晓晓心坎里。她点点头:“我知道,这次遇到野猪,确实吓着了。”
“可不是嘛,野物发起狠来没轻重。”李伯叹了口气,“不过你运气好,装备也齐全,算是有惊无险。”
告别李伯回家的路上,魏晓晓心里盘算着:145万的存款,足够爸妈养老,也够自己生活无忧了。虽然跑山赚钱快,但每次进山都提着心,空间的秘密更是不能有半点泄露,长期担惊受怕确实不舒服。
不过,她心里又忍不住惦记——深山里的好东西多,像雾灵山这样的地方,肯定还有其他珍稀中草药。不如趁现在经验足、装备齐,再跑个两三趟,多攒点底气,以后就不用这么冒险了。往后要是想进山,就以旅游的名义,偶尔去走走,遇到好东西是缘分,遇不到也无所谓,不用再抱着“必须找到货”的心态拼劲。
回到家,她给妈妈打了个视频电话。屏幕里,妈妈正和爸爸收拾新房,脸上满是笑意:“丫头,你爸今天去看了装修材料,都选好了,不用你操心。”
“妈,你们别太累了,缺钱就跟我说。”魏晓晓笑着说,“我最近生意挺好,又赚了点,你们只管把房子装得舒服点。”
“知道你能干,可也别太拼。”妈妈反复叮嘱,“出差注意安全,别总往偏僻地方跑。”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魏晓晓点头应着,挂了电话后,靠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
手机银行里的余额数字,是她踏实的底气;跑山时的惊险与收获,是她独有的经历。她喜欢一个人走进深山、亲近自然的自在,也享受靠自己努力赚钱的成就感,但更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
再跑几次,攒够足够的积蓄,就把空间里的好东西慢慢整理出售,之后偶尔以旅游的名义进山散心,不用再为了赚钱冒风险。这样的日子,既有自由,又有安稳,正是她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