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了几日,沈安宁,也就是如今的王玉钏,感觉这具身体总算不再那么酸软无力。湖水的阴冷似乎渐渐从骨缝里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生的活力,以及……强烈的“事业心”。
她可没忘记自己来这儿的终极任务——改变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结局。但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思考,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其硬生生去拆散可能存在的缘分,或者整日在王宝钏耳边念叨“男人靠不住”,不如从根本上着手。她要让王宝钏看到,一个女子的人生,除了爱情和婚姻,还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和坚实的依托。当一个人自身足够强大、拥有独立的事业和社交价值时,即便未来感情路上真有波折,也不至于沦落到只能苦守寒窑挖野菜的境地。
“强身健体是根本,经济独立是底气,精神充实是铠甲。”王玉钏在心底默默规划,“开书院,教化育人,提升女子地位;开商铺,积累财富,掌握话语权。至于武功……在这时代,有点自保之力总不是坏事。”想到这里,她集中意念,尝试呼唤:“白云仙?白云仙你在吗?小安宁有想法要汇报!”
【意念交流】
一道带着笑意的空灵声音很快在她脑海中响起:“哟,小安宁,看来恢复得不错嘛,精气神都足了不少。有什么伟大计划了?”王玉钏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所以,我觉得堵不如疏。我想先找个师傅学点强身健体的功夫,然后把书院和商铺开起来。让三姐也参与进来,让她有事可做,有成就感,有价值感。这样,就算她将来还是遇到薛平贵,也不会轻易把整个人生都寄托在对方身上。你看怎么样?”白云仙的声音带着赞许:“啧啧,可以啊小安宁!这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嘛!从‘拯救恋爱脑’升级到‘培养独立女性’,格局大了!本仙准了!金手指嘛……‘商业智慧’光环和‘师者魅力’光环先给你开着,保你起步顺利!至于武功师傅……机缘到了自会出现。好好干,本仙看好你哦!”
得到了“上级”的支持,王玉钏信心更足了。
次日,王玉钏穿戴整齐,来到了前厅。正是家人齐聚用早膳的时候。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父母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然后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爹,娘,女儿经过此番劫难,深感生命可贵,亦觉往昔虚度光阴。女儿有一不情之请,望爹娘允准。”
王允放下筷子,皱了皱眉:“你又想作甚?若是还想出远门游历,休要再提!”
“非也。”王玉钏不慌不忙,“女儿想请一位师傅,学些强身健体的功夫,免得体弱再累及家人担忧。” 这理由冠冕堂皇,王允脸色稍霁。她继续道:“此外,女儿见京城虽繁华,却仍有不少贫家子弟乃至女子无缘诗书,女儿想开办一间书院,不拘男女,愿学者皆可来听,教他们识文断字,明理懂事。女儿愿亲自担任,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大姐金钏掩口惊讶,二姐银钏直接嗤笑出声:“四妹莫不是湖水进了脑子?女子开书院?还要做夫子?简直闻所未闻!”王玉钏不理她,看向王宝钏:“三姐才情冠盖京城,绣艺更是一绝,若三姐愿意,可否来书院教授绣艺,亦可一同教导学生读书明理?让我们的才学,惠及更多人?”王宝钏原本只是安静听着,听到此处,眼中骤然迸发出一抹光亮。她自幼读书,内心自有沟壑,却因女儿身,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困于闺阁。四妹这个提议,像是一下子敲中了她心底某个隐秘的渴望。她看向父母,轻声道:“爹,娘,若四妹有此心,女儿……愿意相助。”
王玉钏趁热打铁:“开办书院需银钱支撑,女儿还想经营几间商铺,自负盈亏,以商养学,绝不拖累相府。”
这一连串的“惊世骇俗”之言,把王允都震住了。他盯着小女儿,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以往的玉钏任性冲动,而眼前的女儿,眼神里有了一种他看不懂的沉稳和魄力。
王夫人倒是心疼女儿“死里逃生”后想做些正经事,轻轻拉了拉王允的衣袖:“老爷,玉儿经历大难,性子沉稳了不少,她想做些事情,总比……总比再想不开强。若是能引导向善,或许也是功德一件。”
王允沉吟良久,看着两个女儿,尤其是宝钏眼中那难得一见的期盼,又想到四女儿此举若成,或许能磨磨她的性子,还能为相府博个乐善好教的好名声。他终于缓缓点头:“罢了!既然你们有此心,为父便允了你们。只是切记,不可辱了相府门风,行事需有分寸!”
“谢爹娘成全!”王玉钏和王宝钏相视一笑,齐齐行礼。
说干就干。
王玉钏雷厉风行,用原主这些年攒下的体己钱,加上白云仙“商业智慧”光环的暗中辅助,很快盘下了合适的铺面,经营起绸缎和文房生意。她理念新颖,管理得当,生意竟出乎意料地红火。
书院则选在了一处清幽的院落,取名“双钏书院”。王玉钏亲自教授蒙童识字、算术,甚至偶尔讲讲外面世界的趣闻和简单的道理。王宝钏则负责教授女子绣艺和诗文,她气质如兰,耐心细致,深受学生爱戴。姐妹二人,一个灵动慧黠,一个温婉才情,将书院办得有声有色。
起初京城众人皆当是相府千金一时兴起的玩闹,可见到书院里走出的贫家孩子能写会算,女子们绣品精进、谈吐得体,王玉钏的商铺也诚信经营、货品优良,风评渐渐转变。
不过半年光景,“相府双姝”的名号响彻京城。人们称赞四小姐王玉钏有胆识、善经营,是女中豪杰;敬佩三小姐王宝钏才德兼备,润物无声。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相府身份的千金,而是凭借自身能力赢得尊敬的“王夫子”、“王先生”。
王宝钏每日忙于书院事务,与不同的学生、家长打交道,眼界开阔了许多,脸上时常带着充实而自信的光彩。她依然会去后花园散步,但心思似乎更多放在了如何改进绣艺教学、为学生们挑选哪些诗文集上。
王玉钏看着这样的三姐,心中欣慰。第一步,让王宝钏找到自我价值,成功!而那个名叫薛平贵的樵夫……王玉钏知道,他迟早会出现。但如今的三姐,已非吴下阿蒙。当命运的岔路口再次来临时,她相信王宝钏会有更成熟的选择,而自己,也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去应对一切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