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过期的信件和未拆的礼物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男女主 

时光书仓的相遇

过期的信件和未拆的礼物

修复信件比苏念预想的更耗时。

那些信纸受潮严重,有的甚至粘在了一起,她必须用温水慢慢浸润,再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分开,稍不注意就会撕坏纸面。去霉之后,还要用无酸纸压平,让信纸恢复原本的平整度。每天下班回家,她就坐在客厅的地毯上,围着修复工具箱和牛皮纸箱,一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抬头时,窗外已经一片漆黑。

一周过去,大部分信件已经修复完毕,只剩下最后几封——这几封的信纸边缘破损严重,而且信里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他住的那条巷叫梧桐巷,巷口有一棵很大的老槐树,开花的时候,整条巷都是香的。”

苏念看着“梧桐巷”这三个字,皱起了眉头。她在这个城市住了五年,从没听过这个名字。或许是老地名,后来改了?又或者,是阿晚记错了?

她打开电脑,在地图上搜索“本市 梧桐巷”,跳出来的结果都是“未找到相关地点”。她又去查本地的老地名档案,翻了半天,只在一篇2000年的本地新闻里看到一句“原梧桐巷区域因城市改造,已并入春风街”。

春风街离她住的地方不远,是条老巷,保留着不少民国时期的建筑,近几年还开了几家文艺小店。苏念想着,或许去春风街问问当地的老人,能找到些线索——毕竟阿晚提到的“老槐树”,说不定还在。

周六上午,苏念把修复好的信件仔细放进文件夹,又带上那几封提到梧桐巷的信,背上包出了门。春风街的入口处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只是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看不到阿晚笔下的“满巷花香”。巷子里人不多,大多是悠闲散步的老人,还有几家开在老房子里的咖啡馆和手作店。

苏念沿着巷子慢慢走,时不时停下来问路边的老人:“您知道这里以前有个梧桐巷吗?巷口有棵老槐树。”老人们大多摇摇头,有的说“住了几十年,没听过这个名儿”,有的说“城市改造改得快,老地名早忘了”。

走了快一个小时,眼看就要到巷子尽头,苏念还是没问到有用的信息。她有些泄气,靠在一棵老榆树下,拿出那几封信再看——“他说梧桐巷32号是他的家,我去过一次,门口有个石狮子,很小,只有半人高。”

32号……苏念抬头看了眼巷子里的门牌号,大多是两位数,但数字都不连贯,显然是改造后重新编排过的。她叹了口气,正准备转身往回走,眼角却瞥见巷子尽头有一家店,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时光书仓”四个字,字体是手写的,带着点温润的气息。

店门是木质的,推开时发出“吱呀”一声,像是老时光的叹息。店里很安静,只有舒缓的爵士乐在空气中流淌。书架是深色的实木,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上面摆满了书,大多是二手书,书脊上能看到不同人的批注痕迹。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旧沙发,旁边有个小茶几,上面摆着一个白色的陶瓷水壶。

“欢迎光临。”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书架后传来。苏念抬头,看见一个男人从书架后走出来——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针织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头发是黑色的,长度适中,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一点眉毛。他的眼睛很亮,像盛着温水,看向苏念时,带着一点礼貌的笑意。

“你好,”苏念有些局促地笑了笑,“我不是来买书的,就是想问个事儿……”

“没关系,”男人走到她面前,指了指靠窗的沙发,“先坐吧,喝杯水?”

苏念点点头,在沙发上坐下。男人转身去倒了杯温水,递到她手里,杯壁是温热的,刚好暖手。“我叫陆时,是这家店的店主。”他在苏念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你想问什么?”

“我想找一个老地名,叫梧桐巷,”苏念把手里的信递过去,“你知道吗?这里面提到,梧桐巷后来并入了春风街,还提到了32号,门口有个小石狮子。”

陆时接过信,低头仔细看着。他的手指修长,翻信时动作很轻,像是怕弄坏了信纸。苏念看着他的侧脸,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脸上,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显得很温柔。

“梧桐巷,”陆时看完信,抬头看向苏念,眼神里带着一点惊讶,“我知道。”

苏念猛地坐直了身体:“真的?你知道?”

“嗯,”陆时点点头,起身走到一个书架前,从最上层抽出一本深蓝色封面的书——是《挪威的森林》,看起来有些旧了。他翻开书,指着扉页上的批注:“你看这个字迹。”

苏念凑过去,只见扉页上用娟秀的楷书写着:“渡边君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可我还是怕,怕再也见不到你。梧桐巷的槐树快开花了,你会回来吗?——阿晚 1998.4.20”

这字迹!和她修复的那些信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这是……”苏念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这本书是我三年前收来的,”陆时把书递给苏念,“当时一个老人来卖旧书,说这是他孙女的,孙女移民了,这些书带不走,就想找个好地方放着。我看到扉页的批注,觉得很有意思,就留下了。”

“那个老人……知道阿晚的事吗?知道梧桐巷32号吗?”苏念急切地问。

陆时想了想:“老人说他住春风街很久了,以前确实有梧桐巷,就在现在春风街的中段,32号后来改成了45号,门口的小石狮子还在,只是被挪到了巷口的老槐树底下。至于阿晚,老人说好像是以前住在附近的一个女孩,后来搬家了,具体的他也记不清了。”

苏念的心一下子亮了起来——小石狮子还在!这就意味着,她离找到阿晚又近了一步。她低头看着《挪威的森林》扉页上的批注,“梧桐巷的槐树快开花了,你会回来吗?”,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1998年的阿晚在等一个人回来,而二十多年后的自己,在帮她寻找这个答案。

“太谢谢你了,陆时,”苏念抬起头,对着陆时笑了笑,这是她这几年笑得最轻松的一次,“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都找不到这些线索。”

陆时看着她的笑,眼神柔和了几分:“不用谢。其实我一直很好奇,‘阿晚’是谁,她等的人有没有回来。现在看来,我们或许能一起找到答案。”

“一起?”苏念有些惊讶。

“嗯,”陆时点点头,指了指她手里的信,“你在修复这些信,想找到阿晚和收信人,而我这里有这本带批注的书,或许还能联系到之前卖书的老人。我们可以一起找找看,说不定能让这段故事有个结局。”

苏念看着陆时真诚的眼睛,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就像她修复旧物时,找到合适的工具那样,踏实又安心。她犹豫了一下,然后用力点头:“好,那我们一起找。”

陆时笑了,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那我们先把已知的线索整理一下吧。你有阿晚的信件,我有这本书和老人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先联系老人,问问更多关于阿晚的事……”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挪威的森林》放在中间,旁边是苏念带来的信件。爵士乐还在轻轻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的墨香和淡淡的咖啡味。苏念看着陆时认真记录线索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周六的上午,或许不只是为阿晚的故事寻找线索,也是她自己故事的一个新开始。

上一章 阁楼里的“1998” 过期的信件和未拆的礼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老槐树与石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