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晨光穿透朱红窗棂,落在萧景渊明黄色的摄政王朝服上。他手持象牙笏板,立于御座之侧,声音沉稳有力:“陛下登基伊始,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臣恳请推行‘减赋、兴农、整军’三大新政,以固国本。”
阶下文武百官鸦雀无声。新帝年幼,朝政尽归摄政王执掌,萧景渊刚凭平定北狄、扳倒张丞相的功绩站稳脚跟,便急于推行新政,无疑触及了诸多世家与旧贵族的利益。
“摄政王此言差矣。”礼部尚书王怀安出列,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祖制既定,赋税、军制皆有章法,贸然更改恐引发动荡。何况如今边境初定,当以稳为主,而非急功近利。”
王怀安身后,几位世家出身的官员纷纷附和,言辞间皆是对新政的抵制。他们世代享受特权,减赋意味着朝廷收入缩减,间接影响他们的俸禄与封地收益;整军则可能打破现有军权格局,让他们失去对部分军队的掌控。
萧景渊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沉声道:“祖制亦需顺时变通。昔日张丞相当道,苛捐杂税繁重,百姓流离失所;军制松散,边军缺饷,才让北狄有机可乘。如今若不革新,大胤危矣!”他抬手示意内侍呈上奏折,“这是臣与户部核算的减赋方案,每亩田赋减免三成,受灾地区全免,所需缺口由抄没张丞相及其党羽的家产补足,绝不会影响朝廷运转。”
证据确凿,反对者一时语塞。萧景渊趁热打铁:“整军方面,臣将裁汰老弱残兵,补充青壮,加强训练,同时提高军饷待遇,确保边军无后顾之忧。兴农则需仰仗护国夫人之力,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朝堂之上的博弈,林晚虽未亲至,却早已在京城掀起波澜。她受封护国夫人后,并未沉溺于荣华富贵,而是在城外设立“农桑署”,将封地的高产作物种子与改良农具图纸公之于众,派人指导百姓耕种。
然而,推行之初便遭遇阻碍。京城周边的粮商多由几大家族掌控,他们垄断粮食交易,高价售卖种子,林晚推广的高产作物与平价种子,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夫人,城西的粮商联合起来,不许农户购买我们的种子,还散布谣言说这些种子是‘异域妖种’,种了会颗粒无收。”农桑署的属官匆匆来报,脸上满是焦急。
林晚正在查看新改良的曲辕犁图纸,闻言抬眸,眼中不见慌乱:“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只需用事实说话。”她当即下令,在农桑署开辟示范田,亲自带着工匠播种玉米、红薯,同时邀请周边农户前来观摩。
示范田的消息很快传开,却少有农户敢来。粮商们放出狠话,谁敢与农桑署合作,便断绝与其所有粮食交易。农户们虽对高产作物心存好奇,却迫于粮商的压力,只能望而却步。
林晚深知,仅凭示范田难以打破僵局,必须寻求朝堂层面的支持。她提笔写下书信,详细说明粮商垄断对兴农的阻碍,建议萧景渊出台政策,鼓励农户种植高产作物,同时打击粮商囤积居奇、恶意造谣的行为。
此时的朝堂上,萧景渊正与世家官员就新政细节僵持不下。收到林晚的书信后,他眼前一亮,立刻在朝堂上补充提议:“为推广兴农,臣建议朝廷颁布法令,凡种植高产作物的农户,可凭种植记录向官府申领补贴;严禁粮商垄断种子、恶意抬价,违者重罚。”
这一提议再次引发轩然大波。王怀安急声道:“摄政王,粮商与世家休戚相关,如此打压恐引发商路动荡,得不偿失!”
“商路应以民生为本,而非为少数人谋利。”萧景渊寸步不让,“若粮商继续垄断,百姓无粮可种,无粮可食,才是真正的动荡。臣已令户部与农桑署联动,由农桑署提供种子与技术,户部负责补贴发放与市场监管,确保新政落地。”
他的话掷地有声,加上之前抄没的家产足以支撑新政初期的开支,不少中立官员纷纷倒向支持一方。新帝虽年幼,却也知晓萧景渊是为了国家,稚嫩的声音响起:“准摄政王所奏,即刻推行新政。”
圣旨一下,反对者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作罢。
朝堂的支持很快转化为实际效力。户部官员进驻农桑署,补贴政策迅速传遍京城周边州县。粮商们虽仍有抵触,但在官府的监管与重罚威慑下,不敢再公然阻挠农户购买种子。
林晚趁热打铁,组织农桑署的工匠与技术员,分赴各地指导农户耕种。她改良的曲辕犁轻便省力,玉米、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很快就展现出优势。示范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玉米秆挺拔粗壮,红薯藤铺满地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前来请教。
“护国夫人,这玉米真能亩产千斤?”一位老农抚摸着饱满的玉米穗,满脸难以置信。
“老伯放心,只要按我们教的方法种植,亩产千斤绝非难事。”林晚笑着点头,“等秋收后,你还能将收获的玉米、红薯卖给农桑署,我们统一收购,保证让你有个好价钱。”
农户们彻底放下顾虑,纷纷申领种子,投入到高产作物的种植中。京城周边的田野里,很快布满了玉米、红薯的身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萧景渊的整军与减赋新政也在稳步推进。裁汰老弱后,军队战斗力显著提升,军饷的及时发放更是提振了士气;减赋政策让百姓卸下了沉重的负担,流离失所的农户纷纷返乡耕种,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新政推行月余,成效初显。京城粮食市场价格平稳,农户耕种积极性高涨,军队训练井然有序。萧景渊与林晚在朝堂与民生层面的政策联动,形成了良性循环,既稳固了朝政,又改善了民生,初步展现出二人默契的治理格局。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王怀安等世家官员并未放弃抵制,他们暗中联络地方豪强,囤积粮食,试图在秋收后操纵粮价,给新政制造麻烦;部分被裁汰的旧军将领也心怀不满,在军中散布流言,质疑新政的可行性。
萧景渊与林晚对此早有察觉。深夜,摄政王府书房,二人相对而坐,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世家与豪强勾结,恐怕会在秋收时动手。”萧景渊眉头微蹙,“他们想通过粮价波动,让百姓对新政失去信心。”
林晚点头道:“农桑署已经开始筹备粮食收购点,秋收后我们将加大收购力度,稳定粮价。同时,我已让周老板密切关注各地粮商动向,一旦发现囤积居奇,立刻上报官府处理。”
“好。”萧景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军队方面,我已令秦风、赵虎加强巡查,严厉打击军中流言,确保军心稳定。世家与豪强的阴谋,绝不能得逞。”
窗外夜色深沉,星光点点。新政的推行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萧景渊与林晚深知,想要彻底革新朝政、稳固国本,必须与旧势力展开一场持久的较量。但他们已然做好准备,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默契的配合与百姓的支持,必将在这场博弈中胜出,为大胤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