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架空历史 

一语定乾坤,智慧传帝王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养心殿的烛火摇曳,映照着殿内凝重的气氛。萧景渊与林晚并肩而立,面对三位神色各异的皇子,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老皇帝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由太监搀扶着勉强坐起,目光灼灼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大皇子身着锦袍,面色沉稳,却难掩眼底的志在必得;二皇子腰佩玉带,神情桀骜,时不时扫向身旁的兄弟,带着几分挑衅;三皇子年纪尚幼,站在两位兄长身后,眼神中满是不安与懵懂。

“三位皇子,陛下召你们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未来治国的看法。”萧景渊开口,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如今大胤盛世,来之不易,你们若有幸继承大统,当如何守护这份基业?”

大皇子率先上前,躬身说道:“回摄政王、永宁夫人,儿臣以为,治国当以稳为重。应遵循祖制,重用世家大臣,安抚各方势力,确保朝堂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他的话语中,处处透着对世家势力的偏袒,显然是想继续依靠世家的支持巩固地位。

萧景渊微微蹙眉,并未多言。林晚则轻声问道:“大皇子,若遵循祖制,那先帝与陛下推行的新政,如高产作物推广、启智学堂兴办等,是否也要废弃?”

大皇子一愣,随即说道:“新政虽有成效,但部分举措过于激进,伤及世家利益,引发诸多不满。若儿臣继位,当酌情调整,以求平衡。”

林晚心中了然,大皇子所谓的“平衡”,不过是想恢复世家的特权,这与他们毕生推行的“以民为本”理念背道而驰。

接下来是二皇子,他上前一步,语气激昂:“儿臣以为,治国当以强为先!应扩充军备,威慑四方邻邦,同时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大力发展商业,增加国库收入。至于世家势力,若敢阻挠朝政,当严惩不贷!”

二皇子的话语中充满了野心与魄力,却也透着急功近利。萧景渊问道:“二皇子,扩充军备、整顿吏治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生计如何保障?若一味追求强国,忽视民生,恐会重蹈前朝覆辙。”

二皇子不以为然:“只要国家强大,百姓自然能过上好日子。些许牺牲,在所难免。”

萧景渊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二皇子只知追求强权,却不懂“民为邦本”的道理,若让他继位,恐怕会引发新的动荡。

最后是三皇子,他怯生生地走上前,声音稚嫩却清晰:“儿臣以为,治国当以民为重。应继续推行新政,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对待邻国,应以和为贵;对待大臣,应赏罚分明;对待世家,应引导他们为国效力,而非打压或偏袒。”

三皇子的话语虽简单,却句句切中要害,与萧景渊和林晚的理念不谋而合。老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依旧没有表态。

萧景渊看着三位皇子,缓缓说道:“大皇子,祖制并非不可变,当年先帝推行新政,正是因为旧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才让大胤摆脱了战乱与贫困。世家势力若一味维护特权,只会阻碍国家进步,而非稳定朝堂。”

他转向二皇子:“二皇子,强国固然重要,但百姓是国家的根基。若根基不稳,再强大的国家也会崩塌。当年我们平定北狄、稳定边境,并非只靠武力,更靠后方百姓的支持与民生的安定。”

最后,他看向三皇子:“三皇子,你虽年幼,却懂得‘以民为本’的道理,这正是治国的根本。但守护盛世,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毅力与智慧。未来的路,还需你虚心学习,谨慎行事。”

林晚也补充道:“三位皇子,储位之争,不应是势力的较量,而应是理念的比拼。新政推行多年,早已深入人心,百姓们渴望的是安定与富足,而非战乱与动荡。哪位皇子能真正继承‘以民为本’的理念,继续推行新政,守护百姓的福祉,哪位皇子便值得辅佐。”

她说着,让人呈上了一叠奏折,里面是各地上报的民生政绩:“这是近一年来,各地关于农桑收成、学堂建设、百姓生活的奏报。大皇子所辖之地,新政停滞,粮食减产,百姓怨声渐起;二皇子所辖之地,虽商业有所发展,但军备开支过大,百姓赋税沉重;唯有三皇子所辖之地,在皇后的辅佐下,继续推广新政,粮食丰收,学堂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证据确凿,大皇子与二皇子脸色煞白,再也无话可说。老皇帝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满是欣慰,他缓缓开口:“朕意已决,立三皇子为太子,继承大统。萧爱卿、林爱卿,朕恳请你们辅佐太子,稳定朝局,继续推行新政,守护这盛世基业。”

“臣(妾)遵旨!”萧景渊与林晚躬身领旨。

大皇子与二皇子虽心有不甘,但在萧景渊与林晚的威望与确凿的证据面前,也只能低头领旨。他们知道,自己再无争夺储位的可能。

消息传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支持大皇子与二皇子的大臣们虽有不满,却因萧景渊与林晚的威望,不敢公然反对。中立的大臣们则纷纷表示支持,认为三皇子虽年幼,却懂得民生为本,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景渊与林晚留在京城,协助太子处理朝政,安抚各方势力。他们教导太子如何分辨忠奸、如何体恤百姓、如何推行新政,将自己的治国理念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位未来的帝王。

萧景渊亲自挑选了一批务实肯干的大臣,辅佐太子处理政务;林晚则继续关注农桑与教化,确保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在他们的努力下,朝堂局势渐渐稳定,原本停滞的新政也重新步入正轨。

老皇帝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他看着太子在萧景渊与林晚的辅佐下,日渐成熟稳重,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储君,更没有选错辅佐之人。

这日,萧景渊与林晚向老皇帝与太子辞行,想要返回封地。太子不舍地说道:“二位恩师,如今朝局刚稳,你们怎能离去?还请留下,继续辅佐朕。”

萧景渊笑道:“太子殿下,治国之道,在于亲力亲为。如今你已能独立处理朝政,我们留在京城,反而会束缚你的手脚。我们返回封地,若有需要,定会随时前来相助。”

林晚也说道:“太子殿下,你只需记住‘以民为本’的理念,善待百姓,重用贤才,继续推行新政,大胤的盛世定会长久延续。”

老皇帝也点头道:“太子,让二位恩师回去吧。他们为大胤操劳了一生,也该安享晚年了。你若有疑难,可随时书信请教。”

太子无奈,只能答应。他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送别萧景渊与林晚。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送别这两位为大胤鞠躬尽瘁的功臣。

马车缓缓驶离京城,萧景渊与林晚回望这座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城市,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大胤的未来,已经交到了可靠的人手中。而他们的治国理念,也将通过这位年轻的帝王,继续传承下去,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与百姓。

上一章 京城传急讯,老友再聚首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最新章节 下一章 归田安晚年,田园话家常